□ 山西大同 高 ?。ㄍㄓ嵶髡撸?丁一凡
企業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本著“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必須將建設“雙重預防機制”作為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內容之一。立足源頭管控、標本兼治,明確“分類、分級、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狠抓重點,抓鐵有痕”的原則,明確目標、針對問題、注重實效。
企業“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工作,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方針的重中之重,讓管控安全風險放在隱患前面、讓隱患排查治理擋在事故前面,也是我國進入新時期以來和今后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機制。進入新時期以來,黨和國家安全生產的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和進步,安全生產管理機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必須在復雜的安全形勢下認清現實,長遠規劃。
1.建立風險分級管控預防體系。(1)劃分風險單元,進行風險辨識和評價。全面辨識企業各類安全風險。依照“屬地管理”原則,將屬地風險單位劃分為生產場所、辦公場所和設備設施三個風險單元,并對三個風險單元進行細分,明確細分單元責任人,形成《風險單元一覽表》。對存在的危險源、可能導致的事故傷害、導致事故傷害的觸發因素和事故傷害發生過程進行辨識,形成原始表單??茖W評價各類風險。結合工作實際,對屬地《風險辨識一欄表》中的風險逐項進行評價打分。其中生產場所單元風險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進行評價打分,辦公場所和設備設施單元采用風險評價矩陣法(LS法)對辨識出的各類風險進行評價,根據評分結果確定單元內各類風險的風險等級和單元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度風險共四級,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表示,并形成《風險評估與等級劃分一覽表》。
(2)建立《隱患排查重點部位匯總表》。將重大風險(紅區)、較大風險(橙區)、一般風險(黃區)所在風險單元列入隱患排查重點部位。低度風險(藍區)保持現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經常性地跟蹤檢查。
(3)分區域繪制、懸掛(顯示)安全風險“紅、橙、黃、藍”四色分布圖和風險告知卡。按照規范要求制定四色分布圖樣式和風險告知卡的樣式,并在現場公開醒目位置懸掛本區域安全風險所在部位的四色分布圖,同時要在隱患排查重點部位設置風險告知卡。
(4)建立《風險分級管控清單》。按照風險評估與等級劃分情況,編制風險分級管控措施庫。按照風險分析和評價的結果,策劃并確定風險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應分為保持現有控制措施、新增控制措施、改進控制措施。對不同等級的風險進行分級管控,進行風險預警,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等級。
(5)加強風險告知、風險防控措施和應急處置培訓。組織風險告知培訓,提高全員的安全素養。在培訓過程中,要注重與崗位達標相結合,確保各隱患排查重點部位人員掌握風險防控措施和應急處置流程。
2.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1)制定事故隱患標準。依據事故隱患判定、分類分級的原則,編制事故隱患標準,確定事故隱患排查的要求、方法和內容。
(2)按單位、部門、崗位分層制定基礎管理類/現場管理類事故隱患排查清單。根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和事故隱患標準,通過采取崗位自查、專項檢查、安全標準化自評、專業安全評估、隱患舉報等多種方式,綜合多種因素,建立部門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部門現場類事故隱患排查清單和各崗位隱患排查清單。“清單”應事先確定需要排查的內容及相應隱患級別類別、排查方式、頻次和排查部門、排查人員等。將隱患排查清單轉化為部門和崗位日常檢查表,檢查表要包含對應隱患排查清單的所有內容。部門和崗位人員按照規定的頻次和要求開展安全檢查。
(3)隱患登記、整改和驗證。排查發現的隱患要分類分級進行登記存檔,隱患級別分為重大、一般隱患,可能導致事故后果嚴重性較大或治理難度較大的一般隱患確定為企業A級一般隱患,其他的一般隱患確定為企業B級一般隱患。對于排查發現的隱患,各單位(部門)負責本單位(部門)事故隱患的整改,事故隱患能現場整改的要立行立改,難以現場整改的要制定防范措施和整改計劃,明確整改責任人,重大隱患和A級一般隱患由所在部門負責人作為整改第一責任人,按照“五落實”的要求組織制定相應的治理措施。隱患整改完成后要進行檢驗關閉,形成閉環管理,保存相關記錄。
(4)建立事故隱患通報機制。檢查發現的隱患問題及其治理情況,應向員工通報,并接受本單位相關部門的監督。重大和A級一般隱患應及時通報。B級一般隱患至少應每月集中向員工通報一次。應按規定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報送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重大隱患應按規定及時上報。
(5)隱患治理檔案管理。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臺賬,重大隱患的排查治理資料每年歸檔形成書面卷宗。應根據隱患排查治理臺賬至少每季度進行一次隱患排查治理數據統計,至少每年對隱患發生的趨勢進行一次分析,查找薄弱環節,制定改進計劃,形成分析報告。
3.完善改進階段。制定完善安全風險清單、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清單和安全風險四色分布圖定期更新制度,制訂“雙重預防機制”相關文本定期評估制度。每年定期組織雙重預防機制開展情況的評估工作,檢驗建設效果,及時查找發現問題和偏差,常態化改進,持續提高雙重預防機制的實效性。
1.全員參與不足,未做到全覆蓋。部分企業往往開展風險辨識工作時,機械性地把工作安排給安全管理科室或者幾個部門,導致僅僅有幾位員工參與風險辨識工作,很難徹底全面,再將風險辨識結果進行簡單匯總整理,便形成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未體現全員參與,這項工作變成一個科室幾個人的事。
2.風險辨識評估不充分、不全面。部分企業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過程中,選用的辨識范圍十分局限,沒有覆蓋到全工藝、全流程、全區域。往往還認為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就是避免或減少人身傷害事故,對待如設備事故、自然災害引發的事故、引起財產損失的事故等其他事故類型的風險辨識評估容易忽略,導致辨識不深入、不徹底、不全面。
3.只注重靜態的風險,忽略動態的作業風險。在做風險辨識時,部分企業辨識的都是設備或崗位的靜態危險,往往對動態的作業活動,特別是非常規的作業風險容易忽略,關注度較低。但動態的作業風險更加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4.重視程度不夠高。部分企業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夠,實際開展起來流于形式,并不能按照實施方案嚴格執行,導致成為抽屜文件。過度依賴第三方安全機構,自身參與不夠。第三方機構通常對本企業的工藝流程和特點不熟悉,很容易導致辨識結果和實際不吻合,很難有實質性效果,最終只是形成一大堆資料,安全水平并沒有真正提高。
5.隱患排查治理未取得實效。部分企業按照制定了的隱患排查清單開展工作,但并不能實施分層級、分區域、按頻次進行隱患排查。甚至后續工作為了省事,又脫離這個清單,回到以前的工作方法,依靠憑經驗制定的檢查表、一人一個樣的檢查標準來開展隱患排查治理,走過場,致使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質量和數量大大折扣,最終大量的現場隱患問題沒有及時發現。
1.安全風險管理意識不強。部分干部職工在日常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認為自身與安全關系不大,心存僥幸。各級干部對雙重預防機制認識深度不夠、理解尺度不一,甚至視為負擔,在管理過程中仍然以經驗管理為主,暴露出安全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的問題。
2.專業管理作用發揮不力。一是專業管理標準不高。雖然近年來,通過安全標準化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梳理完善了“一圖兩單兩卡”,但是在執行上沒有狠抓車間班組層面的落實。二是專業科室管理不細,安全卡控落實不到位,發揮專業管理作用有差距。對“管什么、怎么管、管到哪種程度”心中無數,僅僅在“查找問題、分析問題”上做工作,不能在有效“整改問題、管控問題”上深入研究。
3.未能實現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的有機聯系。目前部分煙草商業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隊伍配置不足,且安全管理人員非安全相關專業畢業,導致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低等原因,企業員工很難短時間具備專業的風險辨識、評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在風險辨識管控階段脫離自身實際,死板硬套相關標準規范,照搬照抄其他單位成果。不同安全管理人員對風險分級的方法理解有偏差,導致相關工作流程、結果不準確,最終導致風險管控清單存在不具體、不全面。“好人主義”作祟,隱患排查力度不夠,怕得罪人,安全檢查流于形式。隱患排查后的管控措施,也難以作為隱患排查清單內的排查內容及標準,導致風險管控階段的結果和隱患排查結果關聯性不強,不能形成有機聯系。

1.建立科學預警體系、充分發揮安全預警作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規章制度、設備設施更新、作業人員、作業環境變化(新建、改建、擴建)等情況,導致風險等級上升、產生新的安全問題凸顯出來,及時動態研判風險因素,通過內網和微信群等形式及時發布風險預警通知,開展針對性安全風險預警,補強弱項,抓好控制措施,按層級迅速響應并檢查指導落實到位,規避或降低風險、隱患,充分發揮安全預警作用。
2.強化干部現場檢查責任落實。一是必須以落實現場檢查量化制度為抓手,按照從嚴對管理者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責任人量化檢查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實施問題責任追究源頭化,對事故、設備故障、突出慣性問題等進行抽絲剝繭、追根溯源,依次追究相關人員在制度落實、檢查指導等源頭管理工作的責任,切實解決管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強、檢查問題、處理問題避重就輕等問題,強化干部履職盡責到崗到位。二是加強對安全風險管控崗位管理人員的履職監督。定期開展干部作風督查和安全質量考評工作,將雙重預防機制、現場檢查制度落實情況作為檢查的重點內容,通過審查現場檢查臺賬、崗位檢查臺賬、管理人員履職報告以及安全問題分析閉環管理等資料,綜合評定企業和個人安全履職質量。對現場量化檢查指標不完成、雙重預防機制不落實、履職質量不高等問題,嚴格按規定進行考核,強化履職質量,確保雙重預防機制有效落實。
3.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強化專業管理力量。采取送培、自培等方式,企業內部全力培養具有安全風險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專業人員,建立強有力的安全隊伍、專家庫,不斷強化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專業化。雙重預防機制作為安全風險管理的有效抓手,我們將不斷提高認識,牢固樹立安全發展和依法管理的理念,增強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堅持超前防范和源頭管控治理,強基礎、補短板、抓落實,對標找差,深化推進,持續完善,逐步構建具有山西煙草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雙重預防機制防控體系,保障安全持續穩定。
4.突出重點,做到精準施策,加強考核,強化督促檢查。要結合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規律特點,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重點部位、重點時段和關鍵環節,從強化技術保障、加強源頭治理、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等方面入手,從制度、管理、技術等多個角度,制定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升安全責任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建立跟蹤督辦制度,明確期限和責任人要求,定期通報工作完成情況,及時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障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5.全面動員,形成合力,形成局面。黨管安全作為安全生產中重要一環。加強黨建與安全生產相互融合,將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融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來,體現到安全生產中去,有效激發黨建助力安全生產的生機和活力,做到了“制度細,責任明,活動強”。充分貫徹習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安全生產的指示精神,發揮黨建優勢參與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建立相應的制度,開展相應的活動,把雙重預防機制工作開展到最基層的崗位上。通過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全面提高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水平,提升企業安全生產預防風險的能力。
只有不斷完善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才能實現企業安全風險自辨自控、隱患自查自治,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夯實責任,不斷提升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