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蘭
(福建省漳州第一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漳州 363000)
大單元教學法主要是基于“整體教學觀念”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構建單元知識結構的形式來講述數學理論知識,讓學生系統化理解、記憶學科知識,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大膽想象、創造、計算、構思,通過自己努力來理解數學知識規律、內在邏輯,訓練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抽象思維,啟發學生數學思維,深化對數學單元知識的記憶,提高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活動效率、質量[1].
在中職數學課程活動中,通過開展數學大單元教學活動,能夠把單元作為單位,基于全局性思維引領下,重視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和學科思維能力,指導學生去歸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綜合數學學習能力.基于大思路、大框架去整合數學知識,用心挖掘數學單元教材中的數學本質、數學思想.數學大單元教學具備整體性特征、層次性特征、系統性特征等.首先,在中職數學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綜合思維”來設計數學教學方案,引領學生宏觀掌控、探索數學單元知識,增強數學知識結構的整體性、系統性;其次,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需要由“單元教學”過渡到“課時教學”,通過單元教學設計挖掘數學思想方法,培育學生數學學科素養.之后,再讓學生去分析單元知識中的具體發生過程,引領學生分解、細化數學理論知識.最后,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展示的數學內容比較完整,可以形成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結構,具備嚴謹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擁有清晰、完整的學習思路,提高其數學學習效率[2].
在中職數學課堂活動中,要想突顯大單元教學的優勢和作用,教師需要圍繞“數學本質”來探索大單元教學內容,深度解析、整合單元教育內容,帶領學生去構建數學單元知識結構圖.如在“多面體和旋轉體”單元教學中,圖1為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教師要圍繞知識結構來設定教學方案、教學流程,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化,收獲理想化的數學學習成效.首先,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多面體和旋轉體中的性質、特征,了解幾何體表面積、體積的具體計算方法,讓學生參與度量計算、思辨探究、操作驗證、直觀感知,掌握幾何圖形中的性質,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能夠由整體過渡到局部,達到“由表及里”的數學教育成果.讓學生掌握一般科學方法,強化對中職數學大單元教材知識的記憶、認知.其次,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探索教材中的上下位關系,讓學生圍繞簡單立體圖形、基本平面圖形來了解圖形的旋轉、平移、軸對稱中的知識規律,遵循“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通過圖片、視頻、實物模型的方式,觀察幾何體中的三視圖、直觀圖、結構特征,掌握幾何體體積、表面積中的具體計算方法,培育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和直觀想象能力.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挖掘數學大單元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并且讓數學思想方法貫穿整個單元教學中.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類比長方體中的體積,推算出棱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無形中滲透類比數學思想方法.另外,教師要圍繞大單元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去探索、分析,培育其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如數學建模能力、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讓學生學會靈活轉化三視圖、直觀圖,掌握空間立體圖轉化為平面圖形的素養、能力[3].

圖1 多面體和旋轉體
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要想取得理想化的單元教學成效,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以此作為制定大單元教學目標的依據,讓數學大單元教學順利開展下去,幫助學生扎實、系統掌握數學單元理論知識.首先,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已知學習經驗、認知基礎.如學生對于平面幾何知識的掌握程度,評估學生的推理能力、作圖能力等,了解學生是否擁有清晰的立體幾何學習思路.同時,教師要分析學生在單元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部分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對于如何畫空間幾何體缺乏技巧、方法,分析學生總結、提煉數學知識的經驗,評估學生的數學作圖技能.其次,教師要在做好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科學分配大單元教學中的課時.如在“多面體和旋轉體”課程活動中,教師要做出如下課時安排:用2個課時講述正棱錐、直棱柱概念,培育學生直觀想象素養;用4個課時來講解正棱錐、直棱柱中的表面積與體積,培育學生數學建模素養、數學運算能力;用2個課時來講解正棱錐、直棱柱中的直觀圖與三視圖,培育學生直觀想象能力;用2個課時講述球的概念、圓錐的概念、圓柱的概念,訓練學生直觀想象能力;用2個課時來講述球、圓錐、圓柱的表面積與體積,培育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另外,教師要結合學情分析成果、課時分配方案來科學設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目標的引領下有導向地探索單元知識,提高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質量.教師可以設定如下單元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球、錐、柱等幾何體,讓學生掌握結構特征,訓練學生數學直觀想象素養;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三視圖,并能夠識別、繪制現實生活中物品三視圖,探索數學知識間的關聯性,培育學生直觀想象能力;讓學生掌握球、錐、柱表面積和體積公式,并且利用這些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數學建模素養、數學運算能力[4].
2.3.1重視單元教學的情境導入
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單元教學的情境導入,讓學生在情境的點撥、啟發下,深化對數學單元知識的記憶.如在“多面體和旋轉體”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把書放在桌面中,如果改變放置方法,那么會影響體積嗎?書在改變位置之前是什么幾何體,在改變位置之后是什么幾何體?”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出斜四棱柱知識,讓學生去歸納、總結棱柱中的體積公式,在真實體驗中來學習數學知識,感知數學推理的邏輯性、嚴密性特征,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數學推理能力.同時,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融入課程知識,改變之前空洞、單一的說教式教學模式,而是要讓學生用心剖析、學習數學知識.如在“數列”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九章算術》中的“今有竹九節……上四節容三升”內容,并且創設問題情境“中間二節欲均容是多少?”以此來引入數列知識,喚醒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另外,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索知識、應用知識.如在“集合”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個腦筋急轉彎:“兩個母親帶著兩個女兒看電影,一共購買3張票,但是他們能順利進入電影院,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趣味討論能夠得知這三個人分別是外婆、母親、女兒的角色,以此來融入“子集關系”數學概念,用現實生活元素來啟發學生,讓學生對集合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2.3.2開展探究性單元教學活動
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通過開展探究性單元教學活動的形式,訓練學生知識探索能力、抽象性思維能力等,引領學生扎實掌握數學單元知識.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提高大單元教學活動質量.如在“數列”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比較感興趣、熟悉的奧運會競賽作為切入點,為學生展示奧運會中的圖片與視頻,并且設定如下探究性的課堂學習任務:“你們知道都哪幾年舉辦了奧運會嗎?”學生會立馬說出正確答案“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以此來形成數據.教師要讓學生去分析這些數據間的排列規律,了解其中蘊含的特點,以此來自然融入數列知識,喚醒學生學習動力,引領學生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同時,在“數列”大單元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讓學生以解題的形式鞏固數列知識.如教師可以設定如下問題:“在2020年的時候全球暴發新冠肺炎,通過國家、醫護人員、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最終肺炎人口的治愈率比較高.在第一天的時候,治愈的人數是7人,在第四天的時候治愈人數是31人,并且每一天能夠治愈人的數量構成了等差數列,試著推算下第2天、第10天的實際治愈人數量.”通過提出問題,學生可以圍繞問題來應用計算公式,深化對數列知識的記憶.
綜上,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圍繞《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來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通過講解、串聯、歸納數學單元知識,培育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學科思維、實踐能力,取得理想化的中職數學教育成效.同時,在中職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創新、優化過程,一切圍繞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來設定方案,喚醒學生主動探索意識和實踐意識,提升其數學學科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