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鑫 張 輝 李智才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大力推進文化自信建設,2021 年10 月,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指出要推動文物的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強文物保護研究,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地方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對考古研究、文物保護、非遺傳承等各項任務,在新時代發展下提出了新的規劃和方案。近年來,建筑、室內裝飾行業蓬勃發展,但在現代設計中如何更好地應用與傳承傳統裝飾藝術、非遺藝術,也面臨新的挑戰。轉變觀念,革新思想,發揚傳統裝飾藝術理念,全面提升文化自信至關重要。
裝飾是一門藝術,裝飾藝術不只是簡單的修飾和潤色,而是多角度、多形式、多方向的藝術創作。裝飾一般指的是某些特定物品或事物被賦予修飾、裝潢、點綴、裝點、具備美感的附屬于特定物品上的元素。在建筑、工業、日用品等方面,裝飾藝術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使被裝飾的物體更加精致、優美、實用。裝飾藝術會因一個事物或者一個特別的形象給受眾帶來更多的愉悅體驗和藝術感覺,同時,也能提升受眾的審美水平。我們在評價一件器物或藝術品時,是否具有“形神兼備”的藝術特征,是衡量其好壞的重要指標,也就是說一件好的藝術品應該不僅有形式,而且要有精神的內容。裝飾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歷史文化現象,涉及人文、民俗、宗教、歷史等諸多范疇。作為人的基本需求,裝飾在社會行為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裝飾的內容和對象,通常獨立或游離于建筑構架和實體之外,具有移動性和變異(易)性強的特點。裝飾作為一種美的活動,用特定的手法來描述事物最美的特性,使事物的本質、自然的形態、客觀的規律等升華到另一個狀態。
形式美法則是裝飾藝術獨特形式規律和美的基本原則,具有一定的審美思維和審美體驗,在符合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遵循美的基本要求,是事物的審美表現。形式美法則一般包括兩個因素:一是構成形式美的客觀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組合規律形成的美,主要包括“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調和與對比、變化與統一、節奏與韻律、齊一與參差”等;二是結合線、形、色、光、聲、質等外部因素,按照一定的客觀規律組合,表現其藝術結構。
1.構圖裝飾美
中國的傳統民居裝飾,形成了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中的裝飾風格。而傳統裝飾藝術也注重一定的構圖法則,構圖作為一種造型裝飾藝術語言,在傳統的裝飾紋樣和繪畫創作中表現得十分突出,從古時候的石壁畫到宣紙畫,都重視構圖,通過滅點透視或者焦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將自己體會到的事物以描繪的方式展現出來,或者借助造型藝術,對創作的作品進行合理的結構支配。在《辭海》中,“造型藝術”指的是在一定空間,處理人與物的位置關系,進行有章法的布局,讓作品在視覺藝術上有一定的技巧和特點。西方繪畫也注重構圖,有聚焦性,而我國繪畫注重經營位置,具有散點性。因此,出現了不同的構圖法則和構圖分類。例如,連續構圖 :二方連續、三方連續、四方連續、六方連續等;平面構圖:重復、近似、漸變、發射、特異、密集、對比、肌理等構成形式;基本構圖:水平線、垂直線、井字線、對稱線、中心線、引導線、對角線、框架線等構成形式;骨骼構圖:散點式、連環式、波紋式、折線式、綜合式、一整二剖式、縱式等形式。不同的構圖方式展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在中國畫中,主要運用的是謝赫的“六法”構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繪畫在藝術創作中追求的是一種境界,是為了生動形象地表現創作者的內在精神。人們觀察事物的角度雖不同,創作作品雖變化不一,但客觀法則、客觀規律是不能違背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地進行藝術創作。
2.造型裝飾美
造型藝術的裝飾也注重一定的美感,古代屋舍、門窗、銅器、陶瓷、漆器、坐具等都注重造型裝飾藝術。漢代時期的造型裝飾藝術就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例如漢磚石畫,將作品以淺浮雕形式進行表現,通過先繪后雕的方式,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又如,西漢時期的長信宮燈,燈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高48 厘米,重15.85 千克。此造型裝飾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則虹管,用來吸收油煙,不僅防止了空氣的污染,同時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既是一件實用的燈具,也是一件藝術裝飾珍品。再如,2022 年北京冬奧會,從古希臘采集的冬奧火種,就儲存在火種燈中,而這個燈的造型設計靈感就來自“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里面設計的吸煙裝置不僅環保,而且有一起向未來的寓意,借“長信”之義,表達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造型上,飛舞的紅色飄帶在火種燈的頂部環繞,展示飛揚拼搏的奧運精神。一盞燈將兩個時期巧妙地聯系起來,它是人們智慧與審美的體現,更是造型藝術裝飾的代表,超前的造型理念、設計理念、環保理念值得今人學習和借鑒。
嶺南文化歷史悠久,北有五嶺山脈環繞,南有廣闊海水相擁,形成了奇妙的嶺南風景和獨特的嶺南文化,自然地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匯集,特別是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非遺藝術,例如木雕、石灣陶塑、粵繡(廣繡、潮繡)、陶瓷微書牙雕、玉雕、端硯、廣彩、潮彩、瓷塑等,它們之間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風格,而其中的木雕裝飾藝術源遠流長,其生產、加工、裝飾、設計等都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文化思想、民俗觀念、生活習慣等密切聯系。木雕作為嶺南裝飾藝術的重要分支,其歷史保護和傳承也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所創新。作為建筑、室內、陳設等空間中的重要裝飾元素,廣式的紅木雕刻和金漆雕刻在裝飾手法和工藝上也別出心裁,形成鮮明、獨特、新穎的裝飾藝術風格。

五常酸枝雕梅花鳥龍紋把手靠背椅(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廣府木雕作為嶺南木雕的一種,其裝飾藝術有自己的特點,在材料應用上選用優質木材,裝飾題材新穎獨特,雕刻工藝精湛,整體裝飾藝術與傳統文化、雕刻工藝緊密結合。廣府木雕以優質的東南亞硬木為主,裝飾符號選用歷史人物、山川風景、花卉植被、蟲魚鳥獸、古典詩詞、警示格言、忠孝家訓等。技法方面,通過花紋細膩、刀法精細、切換獨特的雕刻技術,將花紋雕刻在木制品上。在裝飾手法上,主要有紅木雕刻和金漆雕刻,紅木雕刻常用人物、山水、風景等氣勢磅礴的散點透視來表達,多展現木雕作品的深遠、大氣、恢宏等景象,多應用在建筑裝飾雕刻中,例如廳堂、廂房、門窗、花榻、梁柱等;金漆木雕注重工藝的細節,多應用于木制品的精雕細琢中,例如桌案、床榻、椅凳、柜架、屏風等的雕刻,充分利用浮雕、透雕、圓雕、陽雕、陰雕等雕刻手法。
廣府木雕作為嶺南木雕的一種,在選題創作中受到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等影響,逐漸形成了風格迥異的特色。木雕裝飾藝術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以材質優良、結構科學合理而著稱。木雕的題材和內容與勞動人民的生活環境聯系在一起,結合了人們的生活體驗、思想觀念。廣府木雕的題材和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人物故事的精細刻畫、生活世俗的敘事刻畫、花蟲鳥獸的事物刻畫等,都寄托著人們的生活理想和藝術愿望。選材內容具有典型的藝術性、代表性、象征性,對客觀事物的描繪,表達了某種特定的寓意。例如,十二生肖的木雕創作,都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也讓木雕藝術更富有魅力。
在我國嶺南地區,木雕設計與傳統裝飾藝術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嶺南木雕設計在形式上吸收了傳統裝飾藝術的元素,如花卉、動物、人物等,同時結合嶺南地區的地域特色,使得木雕作品更加富有地方文化內涵。在風格上,嶺南木雕設計將傳統裝飾藝術的線條流暢、構圖嚴謹的特點與木雕工藝的細膩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此外,嶺南木雕還借鑒了西方藝術的表現手法,如透視、光影等,使得作品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基礎上,更具現代審美意味。
嶺南木雕在功能上不局限于傳統的裝飾作用,還拓展到了家具、建筑等領域。例如,嶺南地區的傳統民居木雕窗花、屏風等,既具有通風、采光等功能,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此外,嶺南木雕的價值也在不斷提升。在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具有歷史韻味和地域特色的嶺南木雕作品,其市場需求逐年上升。嶺南木雕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傳統裝飾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現代嶺南木雕設計應繼承和應用這些文化元素,將其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使之更具時代精神,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
傳統裝飾藝術對現代嶺南木雕設計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嶺南木雕設計應在繼承和發揚傳統裝飾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現代嶺南木雕風格。通過對傳統裝飾藝術的借鑒與應用,豐富現代嶺南木雕的表現形式,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為我國木雕藝術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