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調查發現,近年來,多所高校在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明確,不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這些大學的做法,引發不少關注與討論。
提供住宿只是高校的輔助功能——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擴大,住宿資源跟不上的問題逐步顯現。“不予安排住宿”也是條件所限、無奈之選。事實上,在發達國家,也只有少數大學會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部分申請校內住宿的服務,這可以讓大學更好地聚焦教育與學術研究。
必然給學生帶來不便——對學生而言,失去宿舍這一選項,現實中的麻煩顯而易見:陡增的開支(房租、交通等)、下降的便捷程度,甚至還有安全方面的顧慮,等等。有鑒于此,對于這一政策可能帶來的問題和擔憂,高校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和緩解。
步子不能邁得太大——高校不予安排住宿是大勢所趨,但這個步子不能邁得太大。對于校外居住的學生,高校應盡可能解決學生的擔憂與困擾,在整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與相關部門、社區等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住宿資源。同時,也應一視同仁,給予所有學生選擇的權利。唯有如此,高校才能平衡好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天平,推動社會化住宿方式實行得又穩又好。
(綜合《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