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挺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顱腦外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主要是因外力作用于頭部造成腦損傷,病因較多,多見于暴力傷、交通事故傷等,常使患者出現意識障礙、顱內壓升高、頭痛等癥狀,甚至威脅生命安全[1-2]。TBI致殘率高,經過手術治療雖然能夠挽救生命,降低致殘率,但術后需較長時間康復,部分患者存在肢體活動障礙,即偏癱[3]。TBI后偏癱不僅會降低患者運動功能,使其喪失基本生活能力,影響生存質量,還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精神、經濟負擔[4-5]。因此,采取有效康復措施提高TBI后偏癱患者生活能力至關重要。以往臨床多通過常規上肢、下肢康復訓練治療,雖然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依從性差,難以堅持訓練,或者訓練方式不正確,影響康復效果[6]。中醫學認為,TBI后偏癱屬于“痿證”范疇,肝氣不足、筋脈失于濡養是重要病機,近年來,中醫各種治療方法被用于偏癱患者[7]。針灸將針刺與艾灸聯合應用,通過對相應穴位進行刺激,能夠釋放神經遞質,疏通機體經絡,療效較好[8]。推拿具有操作簡單、經濟等優勢,能夠疏通經絡、活血行氣等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觀察針灸聯合推拿對TBI后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TBI后偏癱患者7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10例;年齡32~67(51.15±4.97)歲;外傷原因:車禍傷15例,墜落傷12例,打擊傷9例,其他3例;腦損傷程度:輕度16例,中度17例,重度6例;損傷部位:額葉21例,顳葉14例,腦干或其他4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30~69(51.57±5.13)歲;外傷原因:車禍傷17例,墜落傷11例,打擊傷7例,其他4例;腦損傷程度:輕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6例;損傷部位:額葉19例,顳葉15例,腦干或其他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標準TBI符合診療指南[9]中的相關標準,且經病史、癥狀、影像學檢查確診;TBI后偏癱患者目前處于康復期,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精神正常,能夠積極配合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可接受至少3個月的康復干預。
1.3 病例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合并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因其他原因導致的偏癱;伴軀體障礙性疾病;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研究者。

1.5 觀察指標兩組治療前后采用簡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10]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判斷,量表的Cronbach′sα為0.912,包括上肢、下肢2個部分內容,分別為33、17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別計0~2分,其中,0分為無法進行,2分為可充分完成,共計100分,得分越高,運動能力越強。采用改良巴氏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11]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估,量表的Cronbach′sα為0.836,包括10個項目,其中,有2項計0~5分,2項計0~15分,其余項為0~10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強。神經功能:采用改良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評分(the 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12]進行評估,該評分共包括7項內容,共計45分,得分越高,神經功能損傷越重,若得分在16分以下為輕型;16~30分為中型;≥31分為重型。量表的Cronbach′sα為0.869。生活質量:利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13]評估,有74個問題,分為4個維度,分別為軀體、心理、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每個維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量表的Cronbach′sα為0.930。

2.1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 FMA評分比較 分)
2.2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MBI評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 MBI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MESSS評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 MESSS評分比較 分)
2.4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GQOLI-74評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GQOLI-74評分比較 分)
TBI是常見外傷疾病,多見于交通事故傷、墜落傷等,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點,患者經搶救后雖然生命得以挽救,存活率提高,但損傷后患者仍存在神經功能障礙情況,容易并發一系列后遺癥[14-15]。偏癱是TBI后常見后遺癥,輕度偏癱患者雖然有一定活動能力,但走路不靈活,嚴重者甚至無法下床活動,喪失基本生活能力,影響家庭正常生活[16-18]。可見,對TBI后偏癱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康復措施十分必要,這也是近年研究的重點。
目前,常規康復措施主要針對患者偏癱部位實施針對性訓練措施,如翻身運動、上肢及下肢訓練等,雖然可促進神經元修復再生,促進腦部代謝及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癥狀,但患者依從性不佳,影響訓練效果,單獨應用效果不佳[19]。中醫認為,TBI后腦絡受阻,氣血凝集,血瘀阻滯,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日久會導致腎精不足,腦海虧虛,精髓虧損;氣血阻滯,氣機逆亂等是TBI后發生后遺癥的重要病機[20]。TBI后偏癱屬于“痿證”范疇,瘀、痰、風等是主要病機,臟腑精氣虧損,日久則痰濁蒙竅,氣血虧虛,經絡不通,治療應以調氣機、活血通絡等為主[21-22]。針灸、推拿等均是中醫常用治療方法,其中針灸通過針刺、艾灸對機體穴位進行刺激,達到治療目的,能夠調節經絡、活血;推拿運用點、揉、按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調節氣血、活血祛瘀等功效[23-24]。
本研究結果表明,針灸聯合推拿能夠提高TBI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減輕神經損傷程度,提高生活質量。百會為諸陽之匯,有利于開竅醒神;足三里可活血通絡;三陰交能夠溫補肝腎;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可通經活絡;涌泉位于足底,可滋陰益腎;對于上肢受限者,加外關、手三里等能夠疏通活絡、通利關節,改善上肢功能[25-26]。此外,對于下肢功能障礙者,取血海、太沖等穴位能夠強筋健骨,滋補肝腎,改善下肢功能。針刺百會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疏通氣血,氣血津液上承于腦,腦髓得養,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神經損傷程度。針灸各穴位可改變腦細胞興奮性,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運動功能,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7-28]。在此基礎上,進行推拿可活血祛瘀,調節機體氣血,改善患者意識、肢體障礙,進而提高生活能力。但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如未觀察兩種方式聯合應用于TBI后偏癱患者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安全性還需今后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針灸聯合推拿能提高TBI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改善生活能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進而提高生活質量,具有一定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