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光
游記,指記述游覽經歷的文章。游記類文章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大多以散文(含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如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經過麗江》,我們姑且稱之為游記散文(本文著眼于現代游記散文)。
游記散文既有游記的特點,又有散文的筆法——不僅記錄游歷行程,并且或抒發感情,或描繪景物、景觀,或兼有記敘、寫景、抒情。閱讀這些游記散文,不僅可以讓學生領略自然美景,還能實現語言的建構、文化的熏陶,給予其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審美情趣,提升審美能力。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游記散文時存在知識學習的碎片化、割裂化,語言學習的固定化(單獨的詞句賞析),表達內容的程式化(運用了什么修辭,寫出了什么,表達了什么)等問題。這些嚴重程式化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體現游記教學的核心要義,不能彰顯游記散文之美,更讓教學脫離了與生活的聯系,遠離了學科核心素養和新課程標準精神,使得生機勃勃的游記散文教學沒了骨架,失了血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設置了六大學習任務群,筆者將游記散文教學置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教學實踐中,淺談具體做法。
新課標中關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任務群強調: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在主題情境中,開展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有兩個關鍵詞:主題情境、創意表達。主題情境是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的年齡和閱歷特點,設置融“語言、聲音、圖、像”等為一體的相互銜接和觀照的情境,構成一個有鮮明內容和教學意義的學習載體。主題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主動閱讀,進而促進學生素養提升。主題情境能將學生學習的知識要素順利轉換成核心素養,讓學習思維從碎片走向整合,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階走向高階。
創意表達旨在閱讀的基礎上,為了表達閱讀成果(獨特體驗、思考和感悟等),依據交際需要、情境和交際對象選擇表達方式,最終讓受眾悅納。創意表達的特征應是多樣、新穎、靈活、適切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創意表達是一種心理的需要,意味著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觀點和思想情感等。創意表達是否有品質(表達有張力、有個性、有深度、有新意),在某種程度上就取決于是否“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等。創意表達能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和欲望,增強展示能力,加深學習體驗,活躍學生思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遷移,從而實現語文素養的發展。
游記散文教學首先要體現游記體裁的特點,即所至、所見、所感,如讓學生梳理游蹤路線,了解風物人情,鑒賞語言手法,但大可不必落入程式化——“到了哪里,看到什么,有什么感悟”。教師可以運用“任務解決型”教學方式,即通過設計情境任務,把游記散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實現由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能力發展本位的轉變。
“任務解決型”教學雖然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方面與傳統教學形式沒有根本差別,達成目標的路徑卻有本質差異。它是一種基于情境任務的語文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并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思考和感悟,從而完成對語言文字的梳理、理解、體會,培養運用能力。
閱讀與表達的前提是確立適宜的內容。八年級下冊共有《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經過麗江》幾篇文章。關注文本特質、單元要求和學情是確立學習內容的根本。因為是游記,所以了解游記特點(記述游覽見聞,描摹山水風光,吟詠人文勝跡,抒發作者情思)應該是學習內容之一。此外還有寫景的角度和方法、語言欣賞與品味、精彩語句積累等。教師在素養導向的學習要求下,對以上內容進行整合,依據主題要求來確定教學內容。
知識只有融入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義,才能被理解。離開了具體情境,學生很難形成對知識準確、深度的理解。一個優質的情境要兼顧以下三個維度:是否指向學習目標,是否符合學情,是否引發學習欲望。教師應以情境為載體,以生活為基礎,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當學習內容被置于某一情境后,學生在真實、具體而富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言語思維隨即有了方向和邊界,而言語表達也隨之有了依托和空間。
示例:
假期在望,國內即將迎來旅游潮。壺口、各拉丹冬、麗江三地文旅部門想聯合起來造勢,打算以“行萬里路,賞山川美景”為主題,推出一條系列旅游線路,傾力打造當地旅游項目。現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策劃方案。正好你即將學到《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一滴水經過麗江》,請你幫助他們完成項目方案。
情境與任務不可分割。情境是實現高質量學習的載體和前提,而任務則是推動學習的關鍵因素。富有導引性、邏輯性、結構性、整合性、挑戰性的任務可以打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環節,讓學習真正發生,實現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示例任務如下。
任務一:擬寫宣傳標語
請幫助他們擬寫幾條宣傳標語并通過媒體發表。撰寫宣傳語的依據只能來源于第五單元的三篇游記。要求:短小精悍,主題突出,充分體現景點特色,展現景中蘊藏之情,朗朗上口,恰當運用修辭,不超過100字。
示例:
壺口瀑布集納了海、河、瀑、泉、霧的形態,兼容了各種感情,博大寬厚、柔中有剛、勇往直前,正是中華兒女精神品質的體現。我在壺口等你來!
看看長江源頭,感受晶瑩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帶來的震撼;感受造物主手下各拉丹冬統領的冰雪勁旅、清涼融水帶來的暢快。長江源頭,雪山之巔,千里冰封,冰雪奇緣,置身冰窟,瓊瑤仙境。
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跟隨著一滴水的指引,縱貫古今,到達人不可達之處;體驗百姓生活的恬淡,欣賞古城五彩斑斕的夜和曠野寧靜澄澈的美,享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安寧。
任務二:拍攝宣傳視頻
為了更好地宣傳三地旅游資源,文旅部門打算拍攝一些最能呈現這幾地特色的微視頻,請你幫助選景,提供拍攝角度和畫面。提示:風光片微視頻的制作總會拍攝一些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的特寫鏡頭。《壺口瀑布》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都表現了雄渾壯闊的景象;《一滴水經過麗江》則融濃郁的民族風情、小橋流水式的布局、錯落有致的民居建筑、散漫的生活節奏、豐富的夜生活為一體。請依據文本和游客需求,確定特寫拍攝鏡頭,并闡明理由。
微視頻拍攝特寫鏡頭(選取畫面,品讀畫面,把握特點)篇名時長鏡頭內容拍攝理由拍攝意圖壺口瀑布2分鐘氣勢壯闊的瀑布水: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第4段)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河水比成飛毯、鋼板出軋,體現了黃河水的凝重、猛烈,把黃河博大的胸懷、壯闊的氣勢生機勃勃地表現了出來向觀眾展示黃河水的壯闊宏大、氣勢猛烈,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2分鐘一滴水經過麗江3分鐘
任務三:撰寫詩詞楹聯
文旅部門想在三地景點內放置一些詩詞楹聯,增強文化意蘊。請根據三篇文章內容,幫助寫一些詩詞(現代詩、古詩皆可)、楹聯。可以借助一些詩詞楹聯的形式,擷取文中的詞句。
示例:
[詞作]
行香子·麗江古城
玉龍臥雪,溪流四方。順水游,肆意張揚。小城幾許,收盡芬芳。有杜鵑紅,山茶白,蘭花香。
草甸牧場,落水洞旁。潭映雪,四方街上。駐足流連,閑話家常。看東巴文,游客往,茶樓忙。
[楹聯]
1.一簾怒水壺口下,萬丈豪情黃河起。
2.身處冰窟,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傾聽水聲,想象長江演繹的故事。
任務四:舉辦美文大賽
為了吸引更多游客,三地文旅部門還計劃舉辦主題為“水之多嬌”的游記美文大賽。請你幫助擬寫一篇征稿啟事。
示例:
“一滴水”里有百態,有情懷,有人生,有文化,可觀、可賞、可嘆、可悟,祖國大地之水如此多嬌,等你去共情。壺口、各拉丹冬、麗江三地文旅部門準備舉辦以“水之多嬌”為主題的游記美文大賽,歡迎您選擇自己游覽過的景點(可以是壺口、各拉丹冬、麗江,也可以是其他地區),寫一篇游記美文投稿。
提示:
(1)回想游覽時印象最深、最富特色的水之景物風貌,運用恰當的表現手法(可以借鑒這三課的表現手法)具體描繪。
(2)游記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并且傳達出本人的獨特體驗,充實文章內蘊。
(3)不少于600字。
綜上,閱讀與表達能力是學生最基礎的學習能力,是學習能力的綜合反映,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增加表達的創意,促進學生思維、理解、表現與應用能力的發展,從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變成生活中解決問題的素養,讓他們的學習生活變得詩意而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