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劍
中華美術經典,作為中華民族深厚文化積淀的結晶,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為開展大單元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載體。目前,中小學日常教學中的“美術鑒賞類課程”不能滿足課標的要求,開展“基礎教育階段‘中華美術經典鑒賞大單元教學課例研究”以中華經典美術作品內容作為依托,以大單元教學的方式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與高中美術的《課程標準》教育理念。以美術知識體系和鑒賞主題相結合形成教學主線,突出中華優秀文化與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幫助教師落實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內涵,提升學生的藝術學科核心素養,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進一步探索有利于學校和區域構建美術學科新型育人方式,努力體現新時期課程改革的精神,為落實“深度教學”提供思路和經驗借鑒。
一、采取階段推進策略,逐步深入研究
1.結合教育理念,進行典型案例的研究。以《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版)》為依據,圍繞各自負責的大單元專題,啟動教學案例行動研究,參與廣東省《中國民居大單元教學展示》、廣州市越秀區中華優秀經典美術《韓熙載夜宴圖》等最新的“大單元”教學典型案例的磨課研討和課后反思,進行深入的剖析、描述、歸納與提煉,圍繞“大單元教學觀念”“知識構成”“實踐智慧”“素養培養”與“能力構建”等維度進行研究,從具體課例中找規律,探究大單元教學的教學設計思路與特點,并結合國內外“大單元”教育理念,對其有效性進行研究分析與解釋,深入探索大單元教育理念。
2.校本化實踐案例研究,將研究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中華經典美術大單元”理念在各校開展校本教學,實施路徑是:確定中華經典美術作品→大單元教學框架設定→設計課堂活動→課堂實施→設計課外作業→撰寫案例→交流、研究案例→撰寫研究活動記錄以及研究分析報告等,生成校本化研究案例,操作要領為“教師研究、邊學邊教、合作探究、研討反思”,指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方法、會合作、能發展”,通過大單元教學實踐進一步轉變課題組成員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深化對中華美學文化的學習與理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落實深度教學。
3.以研促教,構建交流平臺,講座與示范課例為導引。中華經典美術博大精深,多閱讀,多研究,分專項,文化視野和文化積淀是課題開展中華美學大單元研究的基礎,利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形成優秀課例,課題組還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交流研討活動,在研究期間,舉行多個主題講座和優秀示范課例研討會,與專家以及各校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們進行學習、討論和交流。
二、以階段性成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提倡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并引發一系列的改變與進步。課題組按新課標指引,以“大單元”理念,倡導課題組成員開展“深度教研”“深度備課”“深度設計”與“深度反思”,讓課題組成員回到學習、閱讀、思考、創新的富有活力的研究與思辨狀態,并且把這種狀態代入教學中,當教師的觀念和行為發生根本的改變,教育改革才能真實而有效,讓老師們回歸學習教育專業書籍的狀態,并且通過學習取得提升,讓老師成為“研究型教師”和“學者型教師”。
2.發揮中華經典美術作品“培根鑄魂”的作用。落實實現“文化自信”的教育要“以具體案例呈現課題研究理念”,以中華美術經典作品為載體,包括以講座、公開課、作業設計等具體案例,從形式、落實步驟均詳細務實,步驟嚴謹科學,操作性強,突出美術學科的特性,呈現中華美學的基因。
三、側重主題項目式的大單元模塊教學,激發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內在關聯與有機整合。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中華美術經典作品的鑒賞,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美術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更全面地了解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和演繹,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將美術知識體系與鑒賞主題相結合,形成自己對美術經典的獨特理解和認知。這種深度學習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提升其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礎教育階段‘中華美術經典鑒賞大單元教學課例研究”(課題編號:2023YQJK042)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