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萍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既是寫作的基礎,又是個性張揚的好平臺,更是學生習得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的好渠道。信息技術2.0在閱讀教學中的靈活運用,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他們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促進學生個性閱讀、個性思考,提高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更能體現個性教育、個性發展。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思考,能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閱讀積極性,促進其思維的活躍性,以至于很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尋根問底,結合文本細枝末節和個人認知水平展開合理想象和邏輯推理等,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學生語感和閱讀思維,并深入體會文本,親近作者的思想,陶冶性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激發學生讀寫熱情,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1.激發學生做好筆記,積累好詞好句
每篇閱讀文本中都有大量的優美詞句,教師要培養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的良好習慣。只有學生的腦海里儲存了一定的知識,學生才能在適當的時候厚積薄發。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設一本讀書筆記本,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畫出優美詞句,讀完文本后摘抄在這本筆記本上。因為有了持之以恒的做法,漸漸地學生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輻射到他們課外閱讀時也會自然而然地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為了更好地鼓勵、激發學生養成這良好習慣,我利用信息技術2.0,一方面通過希沃直接拍照片展示優秀學生的摘抄筆記,另一方面讓學生居家做好筆記整理,可讓家長拍照、拍視頻等方式記錄,課堂上全班展示。
2.激發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寫好讀書批注
布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是教學的常規事,預習內容包括積累文中好詞好句;畫出文中生字生詞;圈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并通過聯系上下文或查閱資料解決,并把相關理解寫在旁邊作批注;對文中體會深刻的句段寫上個人的心得體會;對不能理解的地方用紅筆標注,以便課堂上提出問題,與同學、老師一起解決……為了激發學生做讀書批注的積極性和有效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2.0隨機點名的方式來進行檢查,學生對這種形式的檢查比較喜歡,也覺得相對公平,所以很多學生都會結合自己的水平做好課前預習,以備課堂上隨機抽檢。
3.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如文章的結構編排、寫作方法、情感表達方式等等,這都要教師深入備課,善于挖掘利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因素,以充分用好教本,促進學生發展。如教學《窮人》一課時,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認識環境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多種寫作方法的特點及作用,并讓學生分別用上這幾種寫作方法寫一段話或一個場景,使學生在學與練中掌握并運用相關知識,從而提高讀寫能力。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對多種寫作方法的掌握,課堂上我會出示一些相關描寫的句子,然后運用信息技術2.0搶答技術,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判斷每句所運用到的描寫方法,并按鍵進行搶答。
4.讀寫遷移,激發學生專注寫作,一氣呵成
寫作是學生最為頭疼的事,也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為了讓學生喜歡寫作,輕松寫作,寫出水平,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是很有必要的。從選題到布局謀篇,從寫作方法到遣詞造句,都需要一一進行指導。閱讀積累能讓學生厚積薄發,為了讓學生寫出理想的作文,可利用課文遷移的方法,即讓學生在寫作中運用(模仿)課文中相關的寫作方式,如開篇如何點題,結尾如何呼應;寫說明文哪些地方運用列數字方法,哪些地方運用作比較等;寫記敘文,怎樣運用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等等。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