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琴

小班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伴隨著身體協調性的逐漸提高、語言能力進一步發展、社交意識增強,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在入園后得到大幅度提高。在這一時期,引導幼兒進行初步的自我管理尤其重要。一方面,鼓勵幼兒整理和安排自己的物品,可以發展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對物品進行分類和歸納,也有助于幼兒發展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物品和負責的區域,還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總的來說,培養幼兒進行初步的自我管理,不僅有益于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還能培養其堅強、獨立的良好品質,幫助其建立自信心、收獲成就感,為幼兒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6S管理模式是一個在工業和組織管理領域廣泛使用的方法,本文將結合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深入探討6S管理模式的各個要點,并提供實際的方法和示例,闡述將其應用于小班幼兒自主整理能力培養的可能性與實施要點。
一、6S管理模式及應用
(一)概念
6S管理模式是一種用于組織、管理和改進工作環境的方法,它的六個要點分別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1]
1.整理(SEIRI):整理是指將工作和生活場所的任何物品進行分類和篩選,區分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物品。在整理過程中,必要的物品應被保留,不必要的物品應被清除、捐贈或妥善處理。
2.整頓(SEITON):整頓是指將保留下來的必要物品按照規定的位置擺放整齊,并加以標識,以便容易找到和存放??梢允褂脴撕?、顏色標記和儲物架來幫助組織和整頓物品。
3.清掃(SEISO):清掃是指將工作場所內可見和不可見的地方進行定期清掃,以保持干凈、整潔和亮麗的環境。清掃包括清除灰塵、污垢、雜物和不必要的物品,確保工作區域的衛生狀況良好。
4.清潔(SEIKETSU):清潔是將整理、整頓和清掃的原則制度化,并建立標準的清潔流程。制訂清潔計劃,確保團隊成員都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清潔和維護。
5.素養(SHITSUKE):素養是要求每位團隊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遵守規則,做事情有條不紊。培養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和習慣,可確保6S的原則得以持續實施。
6.安全(SECURITY):安全要求重視員工的安全教育,確保安全第一的觀念貫穿工作。培養員工的安全意識,確保工作環境沒有潛在的危險和風險。
(二)6S管理模式應用于幼兒教育
將6S管理模式應用于幼兒教育,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發展目標靈活制訂相應任務。應明確的是:在幼兒教育中,整理的目的是通過對工作區域中的物品進行篩選和分類,識別和保留必要的項目,消除不必要的項目。它可以用于整理教室中的玩具、材料。整頓的目的是確保必要的物品有規律地擺放在特定的位置,并標識出來。它可以用于整理玩具、圖書和教具。清掃的目的是保持工作環境的清潔、整潔和衛生,減少灰塵、污垢和雜物,它可以用于保持教室和玩具的清潔。清潔的目的是制度化整理、整頓清掃的原則,建立清潔的標準和流程。它可以用于制訂教室的清潔計劃和規范,確保教室和材料的衛生。素養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自律,確保幼兒遵守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安全的規則和標準。它可以用于培養幼兒的自律和責任感。安全的目的是確保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安全,預防事故和傷害的發生。它可以提醒幼兒注意教室和玩具的安全,以及教導幼兒如何在安全的環境中玩耍。[2]
從6S管理模式的內涵出發,我總結出與之相對應的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發展目標,見表1。
二、將6S管理模式應用于小班幼兒教育
(一)實施要點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幫助幼兒養成初步整理物品的意識和自我管理習慣是關鍵。應用6S管理模式的理念,教師應注重指導幼兒如何將物品分類、整齊地擺放以及清理活動區域;幫助幼兒建立明確的整理規則和步驟,讓幼兒知道應該如何整理和保持整潔,并制訂清潔時間表,例如每天或每周進行一次整理和清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使用圖片和圖標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識別不同的物品和儲物區域。用標簽對物品進行編碼,能夠便于幼兒輕松地辨認物品并在不用時將其放回正確位置。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可以通過設立整理和清理的獎勵機制,如給予小紅花、表揚或特別活動,鼓勵幼兒保持自身及環境的整潔。為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教師還可讓幼兒參與決定整理和組織物品的不同方式,如詢問他們如何整理玩具、書籍和工具等,增加他們對活動的投入度和責任感。針對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展開思考:
1.整理: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檢查教室中的玩具、材料和書籍,并一起分類。鼓勵幼兒識別哪些物品是常常使用的、哪些不是,然后決定是否要保留、捐贈或丟棄不需要的物品。
2.整頓:為不同種類的玩具和材料分配特定的儲物柜或儲物箱,并給每個區域貼上圖標或標簽。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安排玩具和材料,幫助他們學會將物品放回正確的位置。
3.清掃:定期進行整理和清掃活動,鼓勵幼兒參與其中。幼兒可以幫助擦拭桌子、椅子、玩具以及其他表面,協助教室的干凈與整潔。
4.清潔:制訂整理和清潔物品的時間,例如每天結束時整理玩具。創建清潔物品的時間表,讓幼兒逐步養成定時清潔的意識。
5.素養:鼓勵幼兒養成整理和清潔的良好習慣,例如在使用玩具后放回原處,使用表揚和獎勵來激勵幼兒積極參與整理和清潔。
6.安全:強調安全意識,教育幼兒如何正確使用玩具和材料,以防止意外傷害事故,教師可以在整理過程中強調安全性,例如確保物品沒有擺放在通道上。
(二)實施策略
1.視覺引導:視覺引導是幫助小班幼兒理解和實施6S管理模式的關鍵策略,教師可在教室中展示示例圖片,例如整齊擺放的玩具區、清潔明亮的活動角落。還可將具體的整理步驟用圖畫呈現,方便幼兒實施。通過視覺引導,能夠讓幼兒在實施過程中更有目標和方向,同時也能明確每個步驟的實施方法,并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角色扮演:教師可先營造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隨后引導幼兒扮演某類角色,參與分類和篩選物品。通過親身參與,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整理和清潔的過程,激發幼兒對參與自我和班級管理的興趣。通過角色扮演,幼兒不僅能夠掌握實際的生活技能,還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整理和清潔的重要性。
3.故事和游戲:教師可將6S原則融入故事情節,讓幼兒在具體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整理和清潔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創編關于一群小動物如何學會整理巢穴、清理周圍環境的故事,通過生動的角色和有趣的情節,生動形象地呈現整理和清潔的意義。此外,教師還可設計有關整理和清潔的游戲,如尋寶游戲、進行物品整理的比賽,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整理和清潔的過程。通過游戲,他們可以在輕松、互動的氛圍中掌握相關能力,培養責任感和協作精神。
4.示范和共同參與:在日?;顒又?,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整理物品的方法,如有序擺放、標識位置,同時演示清掃和清潔的正確步驟,然后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參與整理和清潔活動。通過共同參與,幼兒能夠親身體驗整理和清潔的過程,教師的指導和鼓勵則可以幫助他們逐步掌握簡單的操作方法,了解到整體和清潔的步驟,收獲自信心與成就感。
5.提問和引導思考:教師可通過問題如“你認為哪些物品是我們教室中真正需要的”或“為什么我們需要保持教室整潔”來引導幼兒思考整理和清潔的意義。這種策略不僅能夠喚起幼兒的好奇心,還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如何打造更有條理的環境。主題聚集的對話可以引導他們思考物品的重要性、整理的意義以及保持環境整潔的好處。這樣的思考過程,不僅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概念,還培養了他們的分析和決策能力。
四、結語
在小班幼兒教育中應用6S管理模式,不僅為幼兒創造了整潔、安全的學習環境,更培養了他們的自主整理能力和生活技能,這些寶貴的經驗將伴隨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陳佳. 利用“6S”管理模式促進小班幼兒自主整理的行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2]許余玲,張暉,王少康,等.以6S管理模式為依托,科學推進實驗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20,7(0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