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 朱文俊 張萌 陳如丹
【摘要】? 隨著DRGs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要求,醫院高度重視病案首頁數據質量。通過對新生兒科疾病編碼與主診斷選擇的常見情況進行分析,尤其針對診斷相關“新生兒呼吸窘迫”“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極具代表性的經典案例,給予對應編碼與主診斷選擇建議。同時對“新生兒出生(入院)體重”、“新生兒呼吸機治療”入組異常的易錯案例提出整改意見,旨在提升新生兒科DRGs入組準確性,為醫院管理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關鍵詞】? DRGs;新生兒科;ICD-10疾病編碼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1--04
Exploration of Common Problems in Neonatal Pediatric Coding Based on DRGs Background? Hu Yue, Zhu Wenjun, Zhang Meng, Chen Rudan.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HangZhou 310003, China
【Abstract】? ?The deep promotion of DRGs applic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national public hospita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of medical record homepage dat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hoice of coding and primary diagnosis of neonatal diseases, especially for the representative classical cases of diagnosis related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 premature babies" and " very low-birth weight",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coding and primary diagnosis selection. In addition, rectificat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error-prone cases of abnormal groups in "newborn birth (admission) weight" and "neonatal ventilator treatment".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RGs groups in neonatal pediatrics and provide reliable data support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 Neonatology ; ICD-10 Disease coding
2016年12月21日,浙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浙江省衛生計生委辦公室關于應用疾病診斷相關組(DRGs)開展醫院醫療服務質量與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1],在浙江省范圍內推廣應用 DRGs開展醫療服務能力評價、醫療質量監管、醫院評審評價、醫院績效評價(下文簡稱績效DRGs)。2021年9月16日,浙江省醫療保障局印發《浙江省基本醫療保險DRGs點數付費評價辦法(試行)》[2],明確要求運行DRG支付監管與評價指標體系,并建立考核獎罰點數管理機制,對醫療機構進行考核評價(下文簡稱醫保DRGs)。隨著DRGs應用的深入運行,以及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要求,醫院高度重視病案首頁數據質量。這對編碼員開展編碼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既要遵循《住院病案首頁數據填寫質量規范(暫行)》相關規范,又要兼顧DRGs分組條件及規則。
以某婦產科醫院2021年7-12月數據樣本為例,診斷有“極低出生體重兒”的病例住院總費用平均數65687.21元,住院總費用中位數59500.96元,住院天數平均數51天,住院天數中位數48天;診斷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例住院總費用平均數52055.81元,住院總費用中位數46921.64元,住院天數平均數37天,住院天數中位數33天;診斷有“早產兒”的病例住院總費用平均數17246.36元,住院總費用中位數5547.94元,住院天數平均數15天,住院天數中位數6天。由此可見,對“(極)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的救治,普遍消耗醫療資源大、疑難程度高、住院時間長,必然為醫院管理層重視。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極)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例,選取極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與易錯案例進行分析研究,旨在進一步提高新生兒科主診斷選擇及診斷、手術編碼的工作質量,并提升DRGs入組的準確性。
1? 基本概念
(1)DRGs:它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住院天數、臨床診斷、病癥、手術、疾病嚴重程度,合并癥與并發癥及轉歸等因素將患者分至500~600個診斷相關組。目前在醫院醫療質量考核、服務績效評價、全成本核算等方面均得到了實踐應用[3]。
(2)相對權重(RW):績效DRGs的重要評估指標,是指某DRGs病例(組)的例均費用與本地區內所有病例例均費用的比值,反映了疾病的嚴重程度、診療難度和消耗的醫療資源。數值越高,表明疾病越嚴重、診療難度越難、消耗醫療資源越多[4]。分析權重值較大的病例所占總分析病例的比例,代表了醫院疑難病例的治療能力。
(3)基準點數:醫保住院費用DRGs點數付費的重要衡量指標,反映不同病組間臨床診治過程和消耗資源的差異性[4]。基準點數數值越高,表明醫療診治過程越困難,消耗醫療資源越多。
(4)新生兒:自出生時開始,至出生后第28整天[5]。正常足月新生兒體重為大于等于2500g,小于等于4000g。低出生體重兒體重為大于等于1500g,小于2500g。極低出生體重兒體重為大于等于1000g,小于1500g。超低出生體重兒體重為小于1000g[6]。
(5)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指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即出現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等癥狀,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所引起,導致肺泡進行性萎陷。多見于早產兒[7]。
(6)早產兒:孕期滿28整周,但小于37整周(滿196整天,但小于259整天)[8]。
(7)主診斷、主手術:選擇原則應遵循《住院病案首頁數據填寫質量規范(暫行)》中的相關規范。第十條規定:主要診斷一般是患者住院的理由,原則上應選擇本次住院對患者健康危害最大、消耗醫療資源最多、住院時間最長的疾病診斷[9]。第二十二條規定:手術及操作名稱一般由部位、術式、入路、疾病性質等要素構成。多個術式時,主要手術首先選擇與主要診斷相對應的手術。一般是技術難度最大、過程最復雜、風險最高的手術,應當填寫在首頁手術操作名稱欄中第一行[9]。
2? 主診斷選擇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新生兒出生體重1150g,胎齡30+3周,生后15min出現氣促、呻吟,因“早產兒呼吸困難”入新生兒科繼續診治。入新生兒科后首先完善相關檢查,因呼吸困難予以氣管內肺表面活性物質應用并予以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NCPAP)呼吸支持。同時進行抗感染、營養靜脈、營養腦細胞、營養心肌、維持內環境穩定等的對癥支持治療,總住院105d后健康體征好轉辦理出院。臨床診斷有:早產兒(孕期等于或大于28整周,但小于32整周)、極低出生體重兒(1000~1249g)、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1)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的主診斷選擇:若將“P07.300x001早產兒(孕期等于或大于28整周,但小于32整周)”作為主診斷,“P07.100x002極低出生體重兒(1000~1249g)”作為次診斷,醫保DRGs入組“PT1早產兒(出生體重1500~2499g)”與該新生兒的實際出生體重1150克相互矛盾,入組錯誤。而將“P07.100x002極低出生體重兒(1000~1249g)”作為主診斷,將“P07.300x001早產兒(孕期等于或大于28整周,但小于32整周)”作為次診斷時,醫保DRGs入組“PS1極度發育不良(出生體重<1500g)”,該新生兒的實際體重在此范圍內,入組正確。因此得出結論:當出院診斷中既有早產兒也有極出生體重兒時,若將“早產兒”作為主診斷并不合適。
(2)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與極低出生體重兒的主診斷選擇:主診斷選擇原則應將對患者“健康危害最大、消耗醫療資源最多、住院時間最長”[10]的疾病作為主診斷。從臨床角度來看,極低出生體重兒因器官組織生長發育不良等因素,常伴有“新生兒呼吸困難”“新生兒呼吸窘迫”等癥狀,但救治極低出生體重兒不僅要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還須治療內環境不穩定、喂養問題、嚴重貧血等諸多重難點。當“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作為主診斷,醫保DRGs入組“PR19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基準點數為190.56(浙江省2022年),績效DRGs入組“PM02Z新生兒伴呼吸窘迫綜合征”RW權重值為2.81(浙江省)。當“極低出生體重兒(1000~1249g)”為主診斷時,醫保DRGs入組“PS1極度發育不良(出生體重<1500g)”基準點數為324.76(浙江省2022年),績效DRGs入組“PM05Z 新生兒,入院體重1000~1249 g 不伴有重要的手術室手術”RW權重值為4.4(浙江省)。DRGs入組點數與權重值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前者。因此得到結論:當出院診斷中既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也有極低出生體重兒時,將“極低出生體重兒”作為主診斷更合適。
(3)早產兒與低出生體重兒的主診斷選擇:從臨床角度分析,“低出生體重、發育不良”對新生兒健康的危害更大,消耗醫療資源更多,是引起其住院的最主要因素。而“早產兒”并非臨床判斷其是否需要住院的最關鍵原因。細究醫保“CHS-DRG細分組(1.0版)”可以發現,與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有關的分組類別有:PS1極度發育不全(出生體重<1500g)、PT1早產兒(出生體重1500g~2499g)、PT2早產兒(出生體重>2499g)[11]。當診斷中早產兒和(極)低出生體重兒兩者均有時,出生體重是分組的核心軸心。績效DRGs沒有以早產兒為分類軸心的組別,因此不影響入組。綜上考慮,將“低出生體重兒”作為主診斷既符合了《住院病案首頁數據填寫質量規范(暫行)》,又兼顧DRGs正確入組。另外,在《ICD-10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 中關于“與孕期短和低出生體重有關的疾患,不可歸類在其他處者”一欄中亦有說明,“當出生體重和胎齡均可獲得時,應優先使用出生體重”[12]。因此得出結論:當出院診斷中既有早產兒也有低出生體重兒時,將低出生體重兒作為主診斷更為合適。
3? 易錯注意點分析
通過日常編碼員工作檢查與異常入組病例分析,發現仍有幾項重要注意點值得改進,具體內容如下。
(1)嚴格核對首頁新生兒出生體重、入院體重,避免入組錯誤:例如某新生兒出生體重為2830克,臨床出院診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方式“新生兒藍光治療”。績效DRGs入組數據反饋出現異常,“PM03Z新生兒,入院體重 < 750 g”。經仔細查閱病案,并校對病案首頁錄入數據,發現此項入組錯誤是由于首頁系統數據傳輸錯誤,誤將新生兒入院體重“2830g”傳為“830g”。因此編碼員在新生兒科病案首頁錄入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出院診斷及編碼是否填寫正確,也要重點核查新生兒出生體重及入院體重是否填寫正確,忌過分依賴軟件系統數據傳導,從而盡量避免因首頁數據差錯而入錯組。
(2)務必明確新生兒呼吸機治療時長,避免入組錯誤:“呼吸機治療”是新生兒科技術難度大、操作風險高的重難點操作,臨床病歷書寫、編碼員首頁錄入切不可遺漏。
案例:某新生兒胎齡32+6周,出生體重1785克,約10min前患兒出現呼吸急促,伴輕微呻吟,因“早產后呼吸困難”轉入新生兒科繼續診治。11.10因呼吸暫停多,予新生兒呼吸機支持至11.12,11.13因呼吸暫停多改呼吸機支持至今(11.13出院后轉院治療)。此外,11.11完善腰椎穿刺。
臨床首頁二填寫操作有:呼吸機治療(大于等于96h),氣管內插管,胃插管減壓,腰椎穿刺術,新生兒藍光治療。編碼員首頁二錄入ICD-9-CM-3手術編碼:呼吸機治療(大于等于96h)6.7201,氣管內插管96.0400,胃插管減壓96.700x001,新生兒藍光治療99.8301,腰椎穿刺術03.3101。該病例醫保DRGs入組“AH19 氣管切開伴呼吸機支持≥96h”,基準點數693.69(浙江省2022年),反饋為低倍率病例。回溯該患兒病歷后發現,呼吸機治療時長因中途停用6~7h,實際未滿96h,正確臨床操作應為“呼吸機治療(小于96h)”,ICD-9-CM-3手術編碼96.7101,更準確的醫保DRGs入組應為“PK19新生兒伴呼吸機支持”,基準點數272.25(浙江省2022年)。
對于“呼吸機治療”時長應充分關注,特別以96h為界限的使用時長。臨床必須按實際情況嚴格統計“呼吸機治療”的使用時長,并明確將總時長體現在病歷中。編碼員務必重視首頁二的準確錄入,同時核查臨床書寫病歷(如首頁、出院記錄等),首頁錄入過程中發現與病歷記錄有矛盾時,應及時與臨床核對,達成統一意見后再錄入,避免因一時疏忽給醫院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損失。
(3)辨析ICD-10疾病編碼P05與P07的區別:P05胎兒生長緩慢和胎兒營養不良,具體細分有輕于胎齡,通常指體重低于胎齡10%而身長高于胎齡10%;小于胎齡,通常指體重和身長均低于胎齡10%;胎兒營養不良,未提及輕于或小于胎齡。如新生兒胎齡38+1周,出生體重2530g,11min前測血糖1.8mmol/L,因“低血糖”轉入新生兒科治療。臨床診斷“新生兒低血糖、輕于胎齡”。由《中國15城市不同胎齡新生兒出生體重值》(編碼員不做要求)可知胎齡38周的第10百分位點體重為2569g,案例中的新生兒低于2569g(臨床未給出身長異常診斷,默認無),因此需加編P05.0編碼。而P07與孕期短和低出生體重有關的疾患,不可歸類于他處者,不包括P05胎兒生長緩慢和胎兒營養不良引起的低出生體重兒[13]。嚴格區分P07與P05,意在深入辨析新生兒體重的概念,提高入組準確性。
4? 結語
隨著DRGs應用的深入開展,多維度的思考模式有助于臨床醫師與病案室編碼員更深刻地理解主診斷、主手術的選擇問題,病案室編碼員與臨床的交流上也不再局限于文字理論,可通過大量數據,更客觀地分析與解決問題,極大提高了溝通效率。然而,住院病案首頁填寫規范、醫保DRGs入組、績效DRGs入組有3套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的運行邏輯。對編碼員而言,不僅要熟知疾病分類編碼、手術操作編碼規則,也對DRGs入組相關規則有深入了解。同時編碼員在錄入編碼過程中盡可能全面閱讀病歷,檢查臨床醫師對首頁信息填寫的正確與否,發現錯誤及時反饋整改,對首頁填寫質量做到“再把關”。對臨床而言,提高住院病歷書寫的重視程度,積極學習DRGs分組相關知識,使得填寫診斷、手術操作更準確、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臨床診療工作的價值。同時對病案室編碼員提出的問題積極溝通,并及時修正錯誤。
明確住院病案首頁主診斷、主手術的選擇原則,重視住院病案首頁數據的填報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DRGs入組的準確率,最終為醫院管理水平、醫療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5?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衛生計生委辦公室.浙衛辦醫政[2016]7號[Z].2016-12-21.
[2] 浙江醫療保障局.浙醫保發〔2021〕50號[Z].2021-9-16
[3] 姚世學.在DRGs付費方式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與分配的探索[J].財會學習,2022(7):135-137.
[4] 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 分組與付費技術規范[Z].2019:10.
[5] 邸盈. 基于DRGs的山東省S中醫院心病科醫療服務績效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2.
[6] 鹿靜蘊.新生兒疾病編碼常見問題與處理[J].中國新通信,2019,21(21):240.
[7] 楊美. 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青島:青島大學,2021.
[8] 陳超,魏克倫,姚裕家等.早產兒管理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6(3):188-191.
[9]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管理局.《住院病案首頁數據填寫質量規范(暫行)》[EB/OL].北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6-06-27.
[10] 劉愛民,主編.病案信息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90,231.
[11] 明平勇,柯珊紅.新生兒疾病常見編碼與ADRG入組錯誤案例分析[J].中國病案,2021,22(4):41-43.
[12] 董景五,主譯.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統計分類(ICD-10) (第3卷) [M].董景五.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608-609.
[13] 蘇思黨,石磊.新生兒疾病編碼常見問題的原因及處理方法[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592-593.
[2023-07-2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