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雯

現象級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再見愛人》第三季再次引發全網熱議,三對夫妻最后以兩對離婚收官。
無論公眾人物還是普通人,都會面臨“相愛容易相處難”這樣的處境,然而人活在這世上,有聚就有散。南風窗特約記者就“體面分手”這個主題,采訪了《再見愛人》第一季中的嘉賓佟晨潔。在2021年播出的節目里,佟晨潔展現出的能干、體面、情緒穩定讓人印象深刻。即便如此,她的婚姻還是亮起了紅燈,而且,這是佟晨潔的第二段婚姻。不過,節目的最后,佟晨潔和丈夫KK(本名魏巍)都選擇了“不離婚”。
佟晨潔1981年出生于上海,是中國的第一代超模。她20歲榮獲上海國際時裝模特大賽季軍及萊卡風尚模特大獎,22歲成為世界超模大賽十五佳,24歲入選“福布斯中國名人”,并登上《Vogue》中國版創刊號封面。同時,佟晨潔也是一名專業演員,參演了《比如父子》《三三兩兩》《現代恩仇錄》《風再起時》《上海女子圖鑒》《風再起時》等一系列影視作品。
離婚“危機”三年過去,如今,佟晨潔對生活和親密關系又有什么思考?
以下是佟晨潔的自述:
我一直會覺得分手對我來說,它的概念不僅僅局限于親密關系,它是一種人和人之間大范圍關系的結束。這可能跟我從小的經歷有關系,因為小時候親人都很容易疏遠我,甚至就孩子的眼光來看,我是被放棄的那個人。
長大之后,我發現人和人之間確實有所謂“緣分”存在。有時候我們莫名其妙就建立起了一些關系,然后又有一些關系莫名其妙就結束了。
“體面分手”這個概念,我們現在來聊,更多是從公眾視角去看這事。其實我也想反問大家:我的分手是體面的嗎?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體面分手就是對自己有個交代就行了。但對我來說,我始終處于一種需要跟很多人交代的情況。這樣的狀況也要求到我、反作用到我—我必須體面。
我當時不到30歲去面臨這樣一次重大分手。這次分手是人生命運的分水嶺,是一次巨大痛苦帶來的成長。
我一直覺得婚姻是一個家庭的問題,它不單是愛情的問題。當我建立婚姻時,其實我在羅織自己的家。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沒有穩定家庭的人,所以這次分手對我來說,也是我安身之所破碎的一個過程。
我在分手時不只要面臨我對情感的割舍,還有所有物理性的分手:我接下來要住在哪里?我接下來是一個人住還是跟父母住?我接下來要去交哪些朋友?
在分手的過程當中朋友也會出現更替,特別是在一段長期的關系之中,因為很多朋友都是共同朋友。朋友多少會站隊,他們口頭上說你們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行動上多少會跟我疏遠一點,或者跟他疏遠一點。
所以分手的時候,我每天想的就是不要太丟臉,我盡量不要在朋友面前哭訴,盡量不要在對方面前有歇斯底里的情緒。我不希望分手時還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時,面對對方父母等親人也抱著尊重的態度,如果他們來跟我說一些話,我還是要好好回應人家。
我其實一直在想別人。包括我自己的母親,因為她有婚姻破裂的經歷,所以她在這件事上特別容易激動,我反過來還要去安慰她的情緒。所以那時候(第一次離婚)整個人是暈乎乎的,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第一段婚姻帶給我的一個很大的啟示是:你得更用力地去表達,還有你得更好地去完善自己。
第一段婚姻帶給我的一個很大的啟示是:你得更用力地去表達、去傳達你的想法和感受,還有你得更好地去完善自己。完善自己不是說我要變得更有名一點,讓他覺得離開我不太劃算,而是說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成為一個高自尊的人。
以前我沒有談戀愛或沒有結婚前,我給自己的愿景,是要找到一個永不放棄我的人,然后我們一起天長地久、白頭偕老。但現在我最大的訴求是,假如會面臨分開,對方回想起我,會覺得佟晨潔這個人還是不錯的,當初不枉跟她交往一場。
前面提到因為童年經驗,我那時候對親密伴侶的要求是他永不放棄我。但我這不是單方面的,我很清楚長期穩定的關系是來自雙方的,所以我一向是用完美伴侶的要求在要求自己的。就是說,我想做最后一個走的人。我想試一試,如果用這種心態的話,能不能換回對方永不放棄我。
當然會面臨幾次的失敗。但我不想在臨到分開的時候還在用“我已經做到最好了,為什么你還這樣”來要求或者綁架別人。而是說,我至少已經做到了在這段關系當中全力以赴,所以沒什么遺憾。
剛才講到致力于做一個完美的伴侶,至今為止我都還在努力中,我沒有放棄做這件事。當然,所謂的完美伴侶并不是完全依托于這段關系,而是說我還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我要成為更好的人,并不是非常平面地說,就是成為知識多淵博的人,或者說我要事業多成功,我要有多高的社會地位,這只是一部分。完美人生的很重要一部分,是處理情侶關系的能力。
現在很多人說不喜歡親密關系,或說不想進入親密關系,我也很能理解,因為這真的是件很累的事,會需要牽動很多情感、很多注意力。但是,人活一輩子,一輩子你得要干點啥,對吧?你不能只是看著自己,你看著自己的腳趾頭往前走,你可能走到懸崖,你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對吧?你要往前看,往前看是什么,往前看是不停地去碰到各種各樣的關系。
而且我們是社會動物,你不跟人接觸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沒有那種男女之愛的親密關系,你還是有朋友、家人、上司、同事。所以,親密關系本身就是很寬廣的,就是你要處理各種各樣的關系。而其中牽動你神經最多的,可能就是你的親密伴侶。
其實我和KK在2021年去參加《再見愛人》之前,我們就已經談過離婚。當時他在成都拍戲,我去看他,我們非常嚴肅地聊了一次,甚至已經聊到要不要請律師、怎么分財產之類具體的東西。這也是我們關系當中讓我覺得很可靠的一點,就是大家先把錢談清楚。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先把這個談清楚,因為大家經歷了小半輩子,積攢了這些財富也不容易。
參加《再見愛人》,我們是第一季,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節目是什么樣子的。在錄制過程中,我經常感覺只有我們6個人(三對夫妻)在一起,就在這個狀態下,聊出一些只有我們兩個人時聊不出來的東西。也沒想太多最后會怎么樣,因為我們都用一種“let it be”(順其自然)的心態。
但是經過上次(在成都)談過那么具體的離婚之后,我們雙方還是很不舍得彼此的。KK他也做了一些努力,他把我們在一起那么多年的比較珍貴的照片,做成一本冊子。我看到這本相冊,一頁頁翻的時候非常感動,我們都流淚了。那時候,我們已經感知到互相的依賴還是存在的。
但是上節目的時候確實也爆發了很多矛盾,這些矛盾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會經常爆發。有一些很根本的問題,比如說地域差異的問題、小孩的問題,在節目當中也被很具體地聊了出來,包括另外兩對也給我們很多的啟發。
當時“36問”(《再見愛人》節目的一個環節)結束,我記得我在回酒店的車上接受采訪,我說我的心情非常平靜。在親密關系當中能讓我平靜的幾個條件,首先我自己很確定我自己的情感,就是我對KK的情感此刻是什么狀態、什么程度。第二,對方對我的情感,即你對我這個人到底是怎么看的?我在這段關系當中的表現,或者我倆共同創造出來的這些東西,你是怎么評價的?這個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能給到我一個“還不錯”的評價,就像我前面說的,覺得佟晨潔這個人還不錯,那么哪怕此時此刻分開,我也沒什么特別遺憾的。但是,情感上肯定需要一段時間走出來。
這也是我們關系當中讓我覺得很可靠的一點,就是大家先把錢談清楚。
我也挺為自己的進步感動的,因為第一次離婚時我恨不得躲起來。我那時都不想待在上海,就接了很多外地的工作,很想去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但在第二次婚姻中,我更多面對的是自己。當面臨可能要分手或不分手的時候,對自己有一個交代就可以了。我主動的一些決定、選擇、付出,我被愛、去愛,我都非常清醒地感知到我做了,同時我做得還不錯,這是第一段和第二段婚姻很大的差別。
再回到“體面分手”這件事,我是非常不喜歡糾結和糾纏的一個人,所以廣義上的體面分手,大概看上去就是我這種人的分手方式—拔腿就走,完全不去計較,然后什么都不想去多聊。
其實自己內心是很多的翻涌、很多的起伏,可能我需要很長時間撫平。甚至,我在后期想不通的時候還會去找當事人,再去跟他聊一聊他對我的感受。但是,我通常會讓自己先平靜下來,就是情緒什么都沒有了;或者說對這段關系也沒有那么在意了—不是說這個情感不在,而是說這個情感已經不足以觸發我的情緒的時候,我可能回頭跟當事人再去聊這段關系。
我還是會比較相信一些真善美的東西。在一些選擇當中,我做了自己的良心過得去、不會半夜睡不著覺的選擇。我現在43歲,這些選擇最后帶給我的還是平靜。
不僅分手要體面,生活也要過得體面。首先從外表來看,體面生活就是干干凈凈、整整潔潔,不一定說要有多漂亮、穿多好的衣服,但要讓自己處在一個容貌的舒適區,覺得“我這樣出去挺好的”。
生活狀態的話,還是得從自己出發。但是體面,首先你還是得有一份工作,不管它多小。有一些女性可能處于婚姻或生育的階段,或者說需要照顧父母,沒有辦法做朝九晚五的工作。這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做一些跟社會有連接的事情。現在科技那么發達,還是有很多選擇,但是你得做一些跟社會有連接的事情。
然后是不斷地追求自我成長。對我來說,最好的途徑就是學習和看書、看電影。
每個人的途徑不一樣,但是時刻不要放棄一點點的小進步,譬如我今天知道了一條什么知識或者明白了什么小小道理,哪怕是生活的細節都可以。
不要停止前進的步伐,然后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