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社會治理重心下移,關注基層治理,把社會治理推向新階段。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城鄉社區治理既要繼承傳統,又要積極面對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守正創新成為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首屆中國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了圓桌對話,邀請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必春、天津市北辰區普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周云興、重慶市南岸區南坪鎮黨委書記冷靜、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黨委書記張彪、人民數科黨建信息平臺技術負責人王少康等嘉賓圍繞城鄉社區治理如何守正創新展開交流與對話。
每個人都想生活在一個好的社區環境里,小區的物業管理非常重要。但我調研發現,現在物業公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成本優先,一種是利潤優先。很多物業公司是利潤優先。比如,收100萬元物業費,先把50萬元利潤扣出來,剩下50萬元就是成本,但是隨著物價走高,服務質量必然會下降。下降之后老百姓不滿意,就不交物業費。接下來收入不到100萬元了,它繼續保持50萬元利潤,服務質量繼續下降,進入惡性循環。
所以怎么樣做好物業,如何將市場資源注入社區,都是未來要研究的問題。
在基層工作,我發現物業治理非常重要,停車、物業費等很多難題促使我們尋找解決之道。
我們建立了黨建引領紅色物業的機制,每周要求社區由黨支部或黨委召開物業和各個方面的聯席會,把問題提出來商量。我們細化考核方案,制定了詳細的物業管理方案,按照級別把標準列出來,包括保潔頻次、綠植的保養、電梯的維保、維修資金的使用等。通過這種方式,把小區里的資金使用管理起來,既節約了資金,又把車位改造、道路改造等問題解決了。我們每個季度對物業工作進行考評,前三名的發獎牌,后三名的約談。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今年的物業服務有一些改善。
今年我們按照北辰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建立了一套治理體系,就是一核多圈、多維合一,繼續探索治理經驗,努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關于物業的問題,我們也有一些經驗。南坪鎮總共有75個小區,其中60個是有物業的,有15個是沒有物業的。我們有一個小區特別典型,是農轉非的老舊小區,二十幾年不交物管費、不交水電氣費,最近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有幾個心得。第一,要讓群眾參與進來,不僅是項目的立項論證,資金投入等都要讓群眾參與進來,不能出現政府大包大攬。
第二,在做大蛋糕、分配蛋糕的過程當中,黨委、政府要有自己的思考。老舊小區要運轉,必須要可持續,能夠造血。所以我們把好幾個小區的林下空間、零星地塊、閑置空間做成停車位,收上來的停車費,1/3用來設立大修基金,1/3滿足基本的物業支出,還留了1/3是在年底的時候給居民分紅,但是只有按時足額足月繳納物管費的家庭才能參與分紅。這樣我們不僅解決了24年不交物管費的問題,也解決了水電氣費收繳的問題。
我們在社區慈善方面有創新。社區基金一年可以造血100多萬元,可全力支持社區各種服務項目,所以我們社區的困難群眾可以免費吃飯,社區級的民生政策可以兜底民生保障,社區的服務項目多達104個,每年服務超過10萬人次。
除了社區基金,我們還有自己的社區公司,掙錢給百姓解決問題,解決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我們社區有自己的托育所、養老院、人力資源市場,找工作、找對象都能找社區,這也是現代治理模式下社區應有的服務體系。
在社區治理中,我們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根據根源來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
治理的核心是人,如果我們解決了人跟黨走的問題,很多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包括物業管理問題、小區矛盾問題、民生服務保障問題等。因為我們有強大的黨建引領的群眾自治班子,小區的公共收益都必須通過小區黨組織牽頭的小區議事會民主協商,所以小區物業必須跟著黨組織走。
黨建引領要通過社區黨建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在社區治理中通過社區黨的建設這一重要抓手,整合社區內外資源,凝聚各方共識,讓社區黨組織成為黨員群眾干事的主心骨,讓黨員干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讓社區內的各級組織和廣大居民成為參與共同治理的生力軍。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加強社區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工作成為重中之重,要學理論、學業務、學政策、學方法、學經驗。但是對于基層黨組織來說,普遍缺乏學習資料、缺乏授課講師、缺乏權威的知識獲取和經驗宣傳的渠道,嚴重影響了社區黨建學習的推動。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黨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我希望通過人民數科黨建信息平臺服務社區基層黨建學習教育工作,輔助提升基層社區黨建工作水平,助力推進基層治理工作。
(本組報道除署名外,文字整理:羅燕、郭梁,圖:朱浩銓、邢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