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江
摘 要:在我國公路交通和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背景下,雨天行車已經成為較為常見的交通現象。但是在雨天行車狀況下,由于行車道路摩擦系數較低、駕駛員視線及操作受到影響,事故概率較之正常行駛狀態有明顯提升。本文在明確雨天安全駕駛重要性基礎上,分析安全行車的主要影響因素,提出在駕駛過程中應當注意的要點,以此為提升特殊情形下駕乘安全提供參考。
關鍵詞:駕駛 雨天 安全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降雨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交通事故數量,比正常天氣情況高處25%,其中由于駕駛員不注意雨天安全行車要領、出現操作失誤而產生的交通事故,占比達到80%以上。因此在車隊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強化對雨天安全行車重要性的認識,掌握安全駕駛規范要求,盡量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有效提升行車安全水平。
1 雨天安全駕駛重要性
雨天條件下行車,受道路交通狀況、駕駛員操作行為等因素影響,發生事故概率明顯增加,一旦有事故發生,所產生的危害較之正常天氣情形下明顯增加。例如在相關研究中顯示,雨天狀態下行車,由于輪胎與地面摩擦系數明顯降低,在雨水滲入制動器情形下,會導致汽車制動失靈,發生剮蹭、碰撞等事故的概率明顯增加。同時在發生事故時,側滑力和碰撞力會明顯增加,由此給車輛和駕乘人員人身安全帶來嚴重傷害。雨天行駛安全受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因素影響,在駕駛過程中,通過合理的操作方式,能夠有效規避車輛不安全事件發生,盡量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因此必須要提升駕駛人員的安全意識,準確把握雨天狀態下的安全駕駛要點,有效提升安全駕駛水平。
2 雨天安全行車的影響因素
2.1 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是影響雨天行車安全最為主要的因素。相關數據統計,陣雨和大雨狀態下,所導致的安全事故占到雨天事故的62%以上。雨天行車事故中,撞擊固定物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兩車相撞和側翻事故,在操作不當情形下,也會出現追尾及車輛打滑等事故。在降雨出現的前期階段,會在路面上形成水膜,直接導致輪胎與路面摩擦力下降,導致車輛剎車效果下降,出現撞擊或追尾等事故。在降雨量較大時,視線距離較之正常情況會減少50%左右,尤其是在降雨量較大、車速過快情形下,對視線的影響更為顯著。同時在研究中還顯示,雨天駕駛情形還會導致駕乘人員出現心理狀態變動等問題,導致不安全駕駛行為發生。
2.2 車輛安全因素
車輛性能變化是雨天行車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駕駛前沒有做好檢查或者是在駕駛中出現性能變動情形,安全事故發生概率會有明顯提升。首先是在降雨情形下,在輪胎表面會形成水膜,水膜在輪胎和路面作用下形成楔形或變成楔子狀,與路面的摩擦力明顯下降,導致安全行駛隱患發生[1]。在雨天駕駛情形下,駕乘人員及道路上行人的視線都會受到明顯影響,需要開啟燈光輔助安全駕駛。如燈光出現帶病上路而無法達到照明條件下,也會對安全駕駛產生影響。同時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路面積水會以不同路徑進入剎車內,導致剎車盤、剎車片摩擦力下降,剎車距離延長,在操作不當情形下,也會導致不同形式的安全事故發生。
2.3 駕乘人員因素
駕乘人員的心理和操作技能是雨天行安全最為直接的影響因素,對能否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發生,降低事故危害有直接性作用。部分駕駛人員安全責任意識不足,對雨天條件下安全駕駛的認識不夠深入,沒有嚴格依照雨天駕駛規范要求降低車速、開啟燈光、正確使用剎車等,都會導致事故發生概率明顯增加。有部分駕駛員缺乏雨天安全行車經驗,在出現突然性的陣雨、大雨等情形時,沒有及時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在慌亂情形下出現誤操作現象,會導致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大幅上升。在雨天狀態下,部分行人會為了避雨而匆忙穿行亂跑,導致交通狀況較為混亂。在部分雨天行駛情形下,駕乘人員出現急躁心理,甚至對是否繼續行駛出現爭議,也會對駕駛員心理產生負面影響,操作反應時間增加,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在部分單人單車駕駛情形下,駕駛員會產生急躁心理,也會對行駛安全產生影響。
2.4 道路交通狀況因素
雨天行車狀態下,道路交通狀況更加復雜,由此導致事故發生概率明顯增加,對行駛安全產生影響。首先是在出現降雨量較大情形時,多數車輛行駛速度都明顯降低,駕駛員視線受到影響,緊急剎車明顯增加,在駕駛員沒有及時關注道路交通狀況時,會出現追尾等形式的交通事故[2]。其次是在降雨量較大情形下,會在部分路段出現嚴重積水現象,在駕駛員沒有準確觀察路況貿然前行情形下,有較大概率發生涉水事故,在嚴重情形下,還會由于操作失誤而導致發動機損壞等問題。
3 雨天安全駕駛要點
3.1 提升駕駛員安全防范意識
提升駕駛員安全防范意識,集中注意力,是確保雨天安全駕駛的基本前提。在車隊管理工作中,要將安全駕駛教育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針對部分駕駛員在日常行為中出現的常見問題,深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首先來說,針對部分駕齡較長、安全意識不足、在雨天行駛中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現象,應當以案例形式做好教育工作,定期開展理論考核,要求駕駛員能夠熟練掌握雨天駕駛行為規范,并通過現場路試發現駕駛員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有效規避安全事故發生。通過常態化教育活動開展,確保駕駛員在各種駕駛場景下都能夠保持良好的安全責任意識,消除事故發生隱患。
其次是要提升駕駛員處置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在出現突發事故時,能夠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盡量規避不可控因素導致的事故危害擴大化。尤其是在出現人員受傷情形時,必須要及時停車進行處理。
再次是要集中駕駛注意力,做好車速控制,明確自己的行車路線,在出現一側有水、一側無水的情形時,應當及時調整行駛方向,避免出現跑偏或側滑等現象發生[3]。在行駛中要合理利用制動功能,盡量多采用發動機制動方式進行處理,注意控制車輛之間的縱向距離,避免出現緊急剎車或猛然松開油門等現象。
最后是要注意做好路況觀察,準確評估個人的精神狀態,在出現施工或有電子誘導設備時,逐漸減速依照導向要求行駛,在變換車道時,應當利用后視鏡觀察后方情況,利用交替遠近光的方式提醒對向車輛。
3.2 行車前的檢查要點
在出現雨天出行前,必須要做好行車前的檢查,確保車輛性能保持良好狀態,盡量降低事故發生概率。針對雨天行車較為容易出現的安全問題,應當做好如下方面檢查:(1)檢查電路安全及雨刷器等是否保持正常工作狀態,避免在行駛中由于故障現象影響駕駛員視線,出現車輛拋錨或者是追尾等事故。(2)檢查發動機罩及制動器,確保車輛保持良好的剎車性能,避免在路面附著力、摩擦力不足情形下出現安全事故。(3)檢查車輛胎壓,確保胎壓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檢查輪胎花紋及溝槽磨損情況,避免由于輪胎花紋溝槽變淺而導致水滑現象。在出現輪胎安全凸點磨損至安全線以下時,需要更換輪胎,確保輪胎具有較好的復合能力及良好的散熱性能。(4)檢查車窗及車門情況,確保能夠正確開閉,避免在緊急情況下出現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傷害增加(5)檢查燈光照明、尤其是霧燈,避免由于燈光無法正常使用對其他車輛產生錯誤示警或無法示警。
3.3 行駛中的駕駛要點
3.3.1 嚴格控制行車速度
正常天氣下,行車速度越快,發生事故的概率也就越大,在雨天影響安全行駛因素更加復雜化情形下,事故發生概率更是明顯增加。因此控制車速是雨天安全駕駛應當關注的基本要點。在普通道路上,如降雨量小于5mm,具有較好的能見度,保持正常行駛狀態即可。在降雨量在5~10mm時,道路能見度低于200m,則需要開啟霧燈和示廓燈,將行駛速度控制在60km/h以下。如降雨量在10mm以上,道路能見度低于100m,則需要開啟近光燈,車輛行駛速度控制在40km/h以下[4]。在出現20mm以上,道路能見度低于50m時,則需要開啟前后霧燈和近光燈,行駛速度控制在20km/h以下,避免緊急剎車。
在雨天行車時,要避免頻繁變道或者超車,與前車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避免由于變換車道和車速導致的縱向或側向滑移,避免由于車輪帶起的水霧影響到駕駛員視線,導致看不清前方道路情況而引發交通事故[5]。在必須要超車時,應當開啟左轉向燈并鳴笛示意,在前車確認道路條件允許,靠邊讓路并開啟右右轉燈示意后,再進行超車。在超車時同樣應當將車速控制在合理區間內, 避免急加速或急剎車導致的安全隱患。在雨天夜間行車中,會由于燈光作用產生各種反射光,導致視野極度模糊,因此在駕駛中應當降低車速,集中注意進行觀察,避免由于判斷失誤而導致事故發生。
雨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車時,應當根據雨量大小控制好車速,并注意觀察前后行車間距。在必要情形下,可以將車速控制在60km/h以下,及時駛入服務區避雨。堅決避免出現將車輛??吭趹避嚨郎媳苡甑默F象,出現事故安全隱患。
3.3.2 避免急打方向盤操作
在雨天路面有積水情形下,輪胎附著力明顯下降,會導致車輛操控難度明顯增加,如出現猛打方向盤現象,極容易導致車輛發生側滑現象。因此在過彎或超車時,要堅決避免出現急打方向盤操作。在轉彎過程中如無法看清對面彎道情況,則需要鳴笛示意。在會車時應當加大側向間距。如前輪出現側滑時,可以朝側滑相反方向糾正;如后輪出現側滑時,則應當將方向朝側滑同側方向轉動,以盡量避免側滑過度出現碰撞等事故。
3.3.3 關好駕駛室門窗
在部分行駛狀態下,駕駛員通常會開啟車窗或天窗通風,在夏季降雨頻繁情形下,如出現突然降雨情形,會弄濕車內物品,影響到駕駛員注意力。在車窗關閉后,由于車內外溫差導致車門玻璃或擋風玻璃上出現水霧,影響駕駛員視線,因此在行駛時還應當及時開啟除霧設備,確保駕駛員在各個方向都保持良好的視線,避免對駕駛安全產生影響。在日常維護工作中,應當及時檢查后窗玻璃清潔度、雨刷系統能否正常工作,及時清理天窗排水槽等,確保車輛整體保持良好密封狀態。
3.3.4 密切注意路況變化
在雨天行駛狀態下,行人和騎車人通常會由于匆忙趕路而忽略交通安全,視覺和聽覺靈敏度較低,對車輛行駛聲音感覺不夠敏感。部分車輛在行駛中不注意雨天行駛規范,會出現急加速或急剎車等現象,在關注不到位情形下,會造成不同形式的安全事故。因此在雨天行車時,要加大對周邊路況的關注程度,在人流、車流量較大,拐彎及路口等位置,要利用掃視和內外后視鏡做好觀察,及時做好禮讓準備[6]。在有并行的騎車或行人時,應當密切注意行駛動向,避免由于突然轉向、橫穿馬路或緊急停下造成的交通事故。在行駛至隔離帶端部位置時,應當注意非機動車道上的自行車、電動車及行人的變動情況,觀察他們是否有橫穿機動車道的動機,要做好停止讓行準備或鳴笛減速,確保行車安全。同時在降雨量較大情形下,還應當與前車保持足夠安全距離,避免由于前車緊急減速或停車導致的追尾事故。
3.4 意外情形的處理要點
3.4.1 避免在大雨或積水過深時盲目行車
在降雨量突然增大,駕駛員對路況又不熟悉的情形下,首先要嚴格控制行車速度,如駕駛經驗不夠豐富,道路情況較為復雜,還需要選擇地勢較高,或能夠有效規避安全隱患的地點停車,待降雨量正常后,再依照規范操作要求繼續前行。在靠近路邊位置停車時,需要打開“雙閃”示警,避免違規停車或是將車輛停在不安全地點。在高速公路行駛中,必須停在服務區內,不得將車輛停在應急車道內。
在出現路面積水過深,駕駛員對地形和路況又不夠熟悉情形下,應當堅決避免出現繼續行駛而導致的涉水情況。通常情形下,普通小型轎車的安全涉水深度在250mm以下、越野汽車及小型貨車的安全涉水深度在450mm以下[7]。如在沒有做好準備而涉水情形時,積水會將排氣管淹沒而導致廢氣無法正常排出,導致發動機熄火,在積水沿排氣管進入氣缸后,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害而無法正常工作,帶來較大經濟損失。同時在積水過深情形下,還會導致全車電路短路而損壞電氣設備。同時積水帶來的零部件腐蝕現象,也會對車輛使用壽命產生影響。在某些情形下,車輛在積水路段行駛時,還會造成車牌被沖刷掉的情形,給車主帶來不必要的意外損失。
3.4.2 重視打滑情況的處理
打滑是雨天行車過程中最為容易出現的事故現象,一旦車輛出現打滑,極有可能會造成碰撞、追尾等事故,在嚴重情形下,還有可能會受車速和路面坑洼等因素造成側翻事故。在車輛出現打滑現象時,不能直接進行剎車,而是要松開油門,利用發動機轉速降低車速,避免出現翻車事故。在車輛停止后,應當在確保安全后下車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后續處理措施。在后續行駛過程中,需要利用油門和離合器的配合,確保車輛平穩行駛。對于自動擋車輛,在松開油門的同時,可以用點剎或緩踩剎車,順失控方向打方向盤,盡量減少車輛偏移正常行駛路線而導致的安全事故。
3.4.3 爛泥路段的安全駕駛
當前我國公路交通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情形下,道路質量已經得以明顯改善,但是在降雨量較大時,在某些路段依然會有零星的爛泥路段。爛泥路段地面阻力較大,附著力較低,需要較大驅動力才能夠正常行駛,因此需要保持中低檔行駛狀態,以確保車輛獲得較大扭矩。如在爛泥路段中出現側滑現象,應當及時剎車降低車速,在一檔慢速情形下行駛至正常路面。如在行駛中出現側滑現象,則應當用倒擋退出空轉區域后,再選擇新的路線行駛。在爛泥路段行駛中,應當避免狠踩油門現象,避免由于處理不當造成車輛陷入泥坑或對車輛性能產生影響。
4 結束語
雨天行車安全隱患明顯增加,出現交通事故概率相對較大,一旦有事故現象發生,所帶來的危害也較為顯著。因此對駕駛員而言,必須要全面提升安全責任意識,嚴格依照駕駛規范做好安全操作,保持良好的駕駛心態,規范自己的駕駛行為,堅決避免出現車輛帶病上路、駕駛人員帶情緒上路的情況,以此才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有效提升安全駕駛水平,為行車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帥宗良,毛衛秀.雨天安全駕駛技巧研究[J].時代汽車,2023,No.397(01):191-193.
[2]方成,李元輝,燕北瑞等.高速公路轉彎匝道雨天小客車行車安全性及限速研究[J].交通運輸研究,2021,7(04):85-94.
[3]新手下雨天如何安全行車(二)[J].道路交通管理,2019,No.418(06):72.
[4]新手下雨天如何安全行車(一)[J].道路交通管理,2019,No.417(05):66.
[5]胡國軍.試論雨天安全行車[J].時代汽車,2019,No.304(01):33-34.
[6]雨天安全行車必須遵守的七條“軍規”[J].汽車與安全,2015,No.211(07):74.
[7]高林.汽車雨天安全駕駛5要點[J].汽車工程師,2016,No.229(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