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廣義 薛松
2007 年10 月,黨的十七大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要求,明確提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我國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戰略新要求。2017 年10 月,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且首次在黨的文獻中寫入“城鄉融合發展”這個重要的新發展路徑。我國城鄉融合發展是在經濟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過程中提出來的新發展思路,對于我國鄉村振興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城鄉融合背景下,推動農村產業與經濟的融合發展成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對于促進我國農村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第一,城鄉融合是農村產業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與經濟融合是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繁榮的重要發展路徑。城鄉融合不是簡單的消除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地理分界,也不是單純的城市合并鄉村,也不是讓更多農民變成城市居民,而是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以農業為主體,有效整合三個產業的要素資源,促進農村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發展。
第二,城鄉融合沒有改變農村產業始終以第一產業農業為主體的根本地位。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主要體現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與市場經濟的融合,農村產業始終以農業為特色,農村二、三產業要服務于第一產業農業。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三農問題,特別重視農村農業的發展。對于我國而言,農村農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統籌引領農村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而且能夠穩定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因此,我國農村與經濟融合的關鍵在于農村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第三,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需要避免依賴一二三產業的分散片面發展,實現三個產業緊密融合的一體化發展。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有利于消除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經濟差距和制度壁壘,促進城鄉融合協調發展,實現城市和鄉村共同富裕。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需要產業上下游等多個環節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實現經營規?;?、集約化,提升產業附加值。城鄉融合背景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的關鍵還在于城市和鄉村的要素資源有機整合在一起,實現生產要素流動暢通,要素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
第一,城鄉融合促進我國農村產業鏈的延伸。經過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農村產業體系逐漸豐富完善,包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第二產業的工業,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在城鄉融合的背景下,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的融合首先體現在縱向產業鏈的融合,表現為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各產業上下游之間相互銜接,每個產業內部的生產和流通等環節都能得到不斷完善。我國農村以農業為主體,我國農村農業的生產需要更多的相關科技支持,同樣農村的工業和服務業也需要不斷創新,將先進的5G 通信技術和電子商務網絡應用于農村產業融合,更好地實現縱向產業鏈的延伸融合。
第二,城鄉融合推動我國農村產業價值鏈融合。農村產業附加值的擴大化對于農村居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橫向價值鏈融合是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內在要求,橫向價值鏈融合能夠強化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規模發展。農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農村相同產業的橫向融合,逐漸擴大三個產業的外部規模經濟,實現生產經營活動擴大化規?;?。農村工業與農業的融合促使工業技術融入農業生產經營,需要關注保護農村耕地和環境。農村服務業與農業的融合要服務于農業,各種農家樂等分散的服務業逐漸融合為建設鄉村特色小鎮。
第三,城鄉融合有助于我國農村生產要素配置整合。城鄉融合背景下,農業產業與工業服務業經濟相互融合的發展特征明顯。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根本在于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配置。在城鄉融合過程中,農村產業的一部分生產要素會流入到城市,比如農村過剩的勞動力流向城市,為城市工業和服務業提供充裕的勞動力,最終成為城市居民。類似情形也會反方向出現,在建設鄉村特色小鎮過程中,農村產業也會承接一部分城市溢出的生產要素,比如城市房地產業已經飽和,農村地區就承接了一部分城市房地產投資,占用大量鄉村土地與耕地。
第一,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存在嚴重的技術壁壘。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產業以第一產業的農業作為主體,第二產業的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服務業是服務于第一產業農業的。工業和服務業與農業融合需要以現代科技創新為基礎,但是我國農業技術力量仍然薄弱,生態農業技術落后,轉基因技術儲備不足,種子培育規模有限,無法為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提供充足的保障??萍悸浜笤斐晌覈r業生產效率低下,生產規模有限,無法實現規模經濟。農村工業技術含量不足,導致農村工業污染嚴重,農村服務業也跟不上農業發展要求,附加值無法提升。因此,我國農村產業和經濟融合存在嚴重的技術壁壘。
第二,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受限于市場分割障礙。我國農村產業與市場的融合程度不高,市場分割情況嚴重,各自獨立發展無法形成合力。一方面,第一產業農業與第二產業工業融合存在困難。我國農村長期忽視農業和工業的融合,造成農村農業和農村工業嚴重分化。農村農業以農作物的種植業為主,而農村工業卻承接城市轉移出來的污染粗放的落后工業,兩者之間很難融合。另一方面,第一產業農業與第三產業服務業也很難融合。我國農村的服務業多集中于鄉村旅游民宿和農村房地產開發,珍貴的耕地資源被大量浪費和侵占,也與農業的融合程度有限。
第三,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要素配置失衡。我國農村產業的生產要素與經濟融合的協調性不足,導致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缺乏明確的發展定位目標。目前,我國各地區農村產業趨同,重復建設浪費資源,相互競爭內耗嚴重。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過程中,還存在著輕視農業,偏重工業和服務業的傾向,把稀缺的農業資金投入到農村工業和服務業,造成大量粗放型工業在農村地區出現,房地產經濟也在農村地區蔓延,導致農村耕地被污染和侵占耕地毀壞良田的問題時有發生。農村產業與經濟的融合不能脫離農業這個根本核心。因此,在農村大搞粗放型工業和房地產業開發現象必須得到遏制和糾正。
第一,推動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技術創新。農業是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重點,農業的技術創新能夠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一方面,農業技術創新可以節約勞動力,釋放出更多的勞動力流向城市。另一方面,農業科技進步也會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村居民資金收入,為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提供更充足的大宗產品和生產原料。同時,農業的科技創新還有利于對化肥農藥使用的管理,實施科學精準的施肥技術,解決化肥過量施用和農藥殘留等問題。農業科技創新需要更精準的支持政策措施,引進更多專業人才,升級農村一二三產業技術,將農村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第二,強化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市場合作。城鄉融合背景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引導我國農村產業由生產導向轉變為消費導向,走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的融合發展路徑。從根本上說,農村一二三產業與經濟的融合更加依靠市場融合,農村二三產業與市場融合都要服務于第一產業農業。因此,農業與工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需要進行合理的產業規劃,消除市場制度壁壘,打破市場分割障礙。第一產業農業是農村產業的根本核心,第二產業工業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動力,第三產業服務業是提升農業品質的有效手段。因此,農村一二三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要始終圍繞第一產業農業這個根本立足點,使農村農業與農村工業生產相互整合,與農村營銷儲運、民宿休閑等多種服務業有機融合。
第三,優化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的要素配置。城鄉融合背景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對于要素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資源配置出現問題對一二三產業都會造成影響,不僅會影響農業,也會影響農村工業和農村服務業。農村居民流入城市不是城鄉融合的目的,只是城鄉融合的一種現象。因此,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要求配置資源更加精準高效,農村生產要素配置要以農業為主,工業和服務業要融入農業的發展進程。推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引導現代化工業資源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遏制農村工業污染,堅持保護生態環境,規范農村房地產開發,治理侵占農村耕地問題,嚴格保護農村耕地,確實保障農民權益,保證農村產業的要素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利用。
城鄉融合背景下,我國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是農村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需要農村一二三產業緊密合作,以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為根本,逐步消除市場分割壁壘,推動生產要素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能夠實現農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融合延伸,使農村產業規?;U大化。農村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農村產業實現競爭力升級的關鍵,以促進農村產業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