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許麗麗
2021年,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恒大幼兒園提出“放手游戲,發現兒童”教學思想。之后,教師們持續以戶外游戲為主陣地,踐行“發現式觀察”,希望在游戲中看到兒童、看準兒童、看懂兒童,以更好地支持兒童發展。
在滾筒區,中一班的王琳淳想搭建一個三層金字塔。在與好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搭建完成了第二層。到第三層時,他們試了幾次都不成功。這時,王琳淳發現可能是因為滾筒太重,于是找了一個輕滾筒,自己進行第三次嘗試,但還是不行。然后,他繼續找來幾個小朋友開始第四次嘗試。
教師們進行教研時,第一次觀察,使用簡化版的思維導圖記錄王琳淳與同伴的合作路徑圖;第二次觀察,采用了康奈爾筆記法,筆記區記錄觀察到的細節,線索區記錄游戲中的關鍵點,總結區記錄游戲過程中迸發的一些思考;第三次觀察,采用了“簡筆畫”的記錄方式,將游戲現場及游戲過程中幼兒的嘗試次數和解決辦法畫下來。在此過程中,不僅觀察記錄了幼兒的游戲狀態,也發現了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和方式。
2022年,恒大幼兒園成立了“微格游戲觀察工作坊”,聚焦游戲場景,啟動個案類觀察、材料類觀察、主題類觀察,引導教師看懂兒童。
例如,平安和幾個男孩在玩“快樂滑道”游戲時,遇到海洋球三次在同一區域停滯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他們積累了在積木區游戲時“多個圓柱體”滾動的游戲經驗。一周后孩子們玩起了過山車,通過材料的多樣組合,創造性地搭建了一條可以玩的滑梯。結合材料類觀察,我們發現,兒童已完成從材料操作到自我應用模式的轉化,完成了從認知到自我實現過程的能力遞進。一個月后,平安和幾個男孩又來到了土坡區,先后遇到木板下滑、容易沖出的問題。結合主題類觀察我們發現,半年來兒童一直在沿著“坡度、滑動、軌道面積、空間位置”這一主線進行學習探索,雖然游戲區域發生了變化,但是孩子們的主題學習并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