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月華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兒童腦腫瘤是臨床發病率僅次于兒童白血病的兒童群體腫瘤疾病,在臨床治療中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放射治療為輔。但在腦腫瘤患兒放射治療過程中,由于兒童群體機體特點、耐受情況等因素影響,各類不良反應呈現狀態與表現程度可能與其他患者群體更加難以觀察護理與針對性預防,現對兒童腦腫瘤放射治療中不良反應的相關注意事項與問題進行分析。
顱內壓增高是兒童腦腫瘤放射治療過程中最為常見、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由于放射治療中,腦組織受到不同程度損傷,導致細胞膜通透性改變,與此同時周圍腦血管通透性的改變及腦腫瘤細胞壞死均會導致腦水腫的發生,如顱內壓繼續升高且沒有及時干預、控制則可能發展為腦疝,具體表現為:放療后出現搏動性頭痛,并且在患兒低頭、咳嗽及彎腰等情況時,頭痛情況加重。所以在放療期間一般需要叮囑患兒增加臥床休息時間,避免任何可能增加或驟然增加顱內壓的情況與行為,并要對癥應用脫水藥物緩解顱內壓增高情況。
骨髓抑制是臨床兒童腦腫瘤放射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中以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水平下降為主要表現形式,根據具體嚴重程度的不同應對措施有所不同,一般I 度與II 度骨髓抑制患兒軀體表現以乏力感多見,可以應用升高白細胞的藥物進行治療,患兒還需要暫停放療;III 度與IV 度骨髓抑制患兒將進一步出現乏力加重、全身酸痛、咽喉部疼痛、低熱等癥狀,此時需要暫停放療,使用升高白細胞的藥物皮下注射,并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輸注血小板預防出血情況的發生,并予以保護性隔離,同時從飲食中適當補充升高血小板的食物。
腦腫瘤放射治療患兒的胃腸道反應以進食時的惡心、嘔吐作為主要表現,根據其嚴重程度的不同,輕度患兒可以予以止吐藥和胃黏膜保護劑進行對癥治療,嚴重患兒應增加應用氨基酸注射液及脂肪乳劑進行靜脈營養治療;在飲食中應予以清淡流質飲食,積極進行口腔護理,以減少由于口腔內異物與異味刺激導致的胃腸道反應加重情況。
在放射治療中,腫瘤細胞損傷的同時還會造成周圍其他正常組織的損傷,局部皮膚的損傷是其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具體表現可包括脫發、色素沉著、局部皮膚破損等情況,所以在放射治療階段內需要控制患兒抓撓、摩擦皮膚等行為,并且對于局部皮膚應采取適當保護措施,避免使用化學洗滌劑局部擦洗與浸泡,皮膚清潔應使用柔軟毛巾,用溫水緩慢擦拭,日常佩戴帽子避免日光灼傷。
由上可見,在兒童腦腫瘤放射治療中由于放射治療的影響,局部皮膚、胃腸道功能、腦組織及骨髓功能都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對于各類治療不良反應需要予以高度重視,但也要抱以正確對待態度,整體采取保護性預防、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