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欣欣 王文菲 王詩情 沈陽師范大學

家庭關系,顧名思義指的是家庭間的人際關系,表現為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不同聯系方式和互助方式,是聯結家庭成員之間的紐帶。同時,家庭關系也造就了家庭氛圍,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產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家庭關系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可以從家庭擴展到學校,對孩子在校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氛圍:家庭氛圍可以分為平靜型、和諧型、沖突型和離散型4 種:在平靜型的家庭氛圍中,家庭成員之間相處融洽,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會更加柔和,情緒也比較穩定;在和諧家型家庭氛圍中,家長善于聽取孩子的意見,孩子的表達欲會更主動、獨立,因此其社交能力較強;在沖突型家庭氛圍中,家庭成員之間矛盾不斷,關系緊張,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其性格會偏內向;在離散型家庭氛圍中,家庭成員之間聚少離多,孩子從家庭中獲得的愛相對較少,對其良好性格的形成極其不利。
家長教育方式:家長對孩子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方式和方法,包括懲罰、獎勵、愛護等,均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念,而孩子的價值觀念直接影響其在學校及課外活動的表現。除此之外,遇到成績不理想的情況時,不同性格的孩子會采取不同面對策略,心態積極的學生能勇于面對失誤,積極尋求化解之法;相反抗壓力能力弱的孩子會采取消極的方式面對失誤。這與學生自身的發展有關,同時也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
家庭支持:家長應是最了解孩子并且也是他們最信任的人,這樣孩子才會在家展現出最放松的狀態。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每一位家長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提供物質保障,但很容易忽視對孩子情感方面的支持,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叛逆等消極狀態。
經濟支持:一個良好的家庭關系通常意味著穩定的經濟條件和資源供給。適當的經濟支持可以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購買必要的學習用品和參加教育培訓。這種經濟支持能夠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投入度,有利于提高在校表現。
多溝通。家庭溝通是建立良好家庭關系的基礎。家長應與孩子保持密切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需求和問題。家庭應營造一個開放、親密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經常性的家庭會議或討論,共同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讓孩子參與決策過程。通過積極的家庭溝通,可以增進親子關系,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和適應能力。
樹立正確家庭價值觀。家庭價值觀教育對孩子的在校表現有深遠的影響。家長應該傳遞積極的家庭價值觀,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家庭應重視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必要的支持。
重視情感支持。家長應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鼓勵和支持,讓孩子將家庭視為他們最堅實的后盾。當孩子犯錯或遇到困難時,懷柔往往比批評、指責的教育效果好。
以上,家庭關系的好壞程度會對孩子的在校表現產生不同影響,包括情緒、能力、自信心等方面。只有生活在溫暖、平等、充滿愛的家庭里,孩子才能擁有健康、陽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