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兒女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為黃河注入情感內涵和文化屬性,形成了具有獨特內涵、豐富內容的文化類型。黃河文化歷史底蘊深厚,隨著時代發展,其內涵不斷豐富。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人們主要關注經濟發展,而黃河文化深厚的精神內涵發揮受限。弘揚傳承黃河文化應該成為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職業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育受眾范圍廣,既有針對學生的學歷教育,也有為各類人群提供技能提升的非學歷教育,可以成為傳承黃河文化的載體。
《黃河文化傳播與話語體系構建研究》一書以黃河文化傳播及話語體系構建研究為出發點,探索了黃河文化對外傳播、對外話語體系構建路徑等。全書共有七章。第一章介紹了黃河文化構建的基本內容。第二章研究了黃河文明形態、治水觀念等方面的近代演變。第三章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黃河文化的國際傳播策略。第四章研究了黃河文化外譯內容。第五章對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發展背景、戰略選擇、資源條件、方式轉變等內容進行介紹。
第六章研究“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黃河文化對外傳播,包括現實考察、傳統價值和路徑等。第七章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下黃河文化話語體系構建展開研究。
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深厚的精神內涵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黃河文化內涵豐富,在傳承過程中要抓住其精神內涵。
第一,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延續數千年沒有斷絕,就在于其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特性。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文化也具備相同的特性,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就是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千百年來,黃河見證了中原農耕文化和少數民族游牧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并積極吸收外來文化。黃河文化面對異域文化表現出包容的態度,又以開闊的胸襟融合吸收外來文化,使得黃河文化不斷發展壯大,歷久彌新。
第二,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黃河自青藏高原東流入海,歷經多種地理單元,不論何種環境,總給人威嚴自強、不懼艱難的精神氣質,自古以來,黃河兒女將這種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不斷傳承。黃河自古泛濫不斷,數次改道,從大禹治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治黃實踐一直沒有停歇,體現了中華兒女自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無數中華兒女發揚黃河文化堅強不屈的抗爭精神,打擊外來入侵者,最終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第三,滋養萬物的奉獻精神。黃河哺育了全國近兩億人口,灌溉了上億畝耕地,并通過水電站為民眾提供了電能,數千年來黃河默默無聞地為沿線地區奉獻自己。同時,黃河孕育了多種文化資源,儒家文化在此孕育并不斷壯大,數千年來一直影響著華夏兒女。正是黃河文化中的奉獻精神激勵著中華兒女不斷建設家園,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第四,尊重自然的科學精神。黃河自古以來就是一條放蕩不羈的河流,有時會給沿岸地區帶來深重的災難。在數千年的治黃實踐中,中華兒女不斷積累經驗,尊重自然發展規律,以科學的精神審視黃河水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黃河水患終于得到有效控制。當前,我們繼續發揚治理黃河的科學精神,敬畏黃河,尊重自然規律,建設新時代美麗新黃河,實現人與黃河和諧相處。
黃河文化精神內涵傳承價值很大,能夠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職業教育受眾廣泛,職業教育作為黃河文化精神內涵傳承載體有重要價值。下面對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在職業教育中的傳承路徑進行分析。
第一,強化傳承宣傳。黃河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仍有重要價值,但是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并不廣為人知。因此,在職業教育中傳承黃河文化要加強宣傳,為黃河文化傳承奠定基礎。首先,職業教育可以采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黃河文化宣傳,如在職業教育中播放黃河文化專題片,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宣傳黃河文化精神,擴大黃河文化影響力。其次,職業教育學校可以成立黃河文化宣講團,到各種文化廣場進行宣講,擴大黃河文化受眾群體。最后,職業教育學校可以建立黃河文化宣傳平臺,成立專門組織,加強黃河文化宣傳。
第二,豐富傳承內容。黃河文化精神內涵豐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體現。職業教育傳承黃河文化要以豐富的內容展現黃河文化精神內核。首先,創新黃河文化表現形式。在職業教育中,相關人員要對黃河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形成適合職業教育傳承的黃河文化傳承體系。其次,創新黃河文化內容。職業教育受眾廣泛,黃河文化傳承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內容,針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創新,以多元形式表現黃河文化,引起受眾興趣,吸引更多受眾成為黃河文化傳承主體。
作者簡介:安傳忠(1981—),男,河北邢臺人,威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德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