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慧瑩
黃河澄泥硯是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優秀傳統工藝品,2007年,其入選河南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在當前建設文化強國的背景下,積極挖掘黃河澄泥硯的文化價值,探索其創新發展策略,有助于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推動地域非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黃河澄泥硯及其工藝特點
黃河澄泥硯始于秦漢,興盛于唐宋,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硯臺制作技藝中最具技術研究價值的一種。河南洛陽新安縣是黃河澄泥硯的原產地之一,當地流傳著許多與澄泥硯相關的歷史人物故事。澄泥硯的制作技藝歷史悠久,至今已經有2200多年,其是中國四大名硯中唯一以黃河澄泥作為主要材料的燒制硯。在制作過程中,手工匠人采用黃河沿岸長期沉積下來的具有諸多礦物質的河泥,通過采泥、選泥、澄泥、制坯、雕刻、焙燒等60多道工序,制作出溫潤如玉、堅硬如石的工藝品。黃河澄泥硯的制作技藝經歷了長期的演變過程,其最早借鑒了秦漢磚瓦的制作工藝,在漢代演變出了虎伏、瓦筒、瓦形等多種形態的產品;到了明清時期,硯臺的造型題材進一步豐富,逐漸演變出了牧牛、荷魚、云龍、蟠螭等題材內容。可以說,黃河澄泥硯是集使用功能和藝術功能于一身。隨著制作工藝的發展,在黃河澄泥硯的珍品中,不僅窯變出古澄泥硯珍奇的朱砂紅、鱔魚黃、蟹殼青、綠豆砂等名貴色彩,還窯變出美妙的云水紋理。
黃河澄泥硯的文化價值內涵
具有重要的工藝傳承價值
黃河澄泥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其原料選擇以黃河澄泥為主,燒制工藝高超,成品質地細膩,發墨不損毫,造型形態多樣,既有圓形、橢圓形、半圓形,又有方形的造型,少數硯臺還能以抽象的藝術手法塑造出形態不規則的作品。這都得益于黃河澄泥硯優質的原料以及獨具特色的制作工藝。在新時期傳承和發展黃河澄泥硯,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傳統制作工藝所蘊含的科學價值和工藝價值。
相比于端硯、歙硯等其他名硯,澄泥硯的制作工藝更加繁雜考究,其中較為獨特的是一項泥料的處理技術——“入黃丹”,指的是在原料處理過程中添加一種名為“黃丹”的添加劑,它主要由硫黃、硝石、鉛混合而成,該添加劑有助于提高泥料的防蛀效果。另外,工匠們還會加入云母粉來提高泥料最終的硬度。傳承澄泥硯有助于當代工匠更好地理解澄泥硯制作的科學原理,為其提高制作品質和燒制成功率提供技術支持。
具有珍貴的民族文化傳承價值
黃河澄泥硯的傳統制作工藝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特性。它是華夏民族文化發祥地黃河流域的文化產物。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黃河澄泥硯的制作工藝受到歷朝歷代文化發展變遷的影響,是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黃河澄泥硯所具有的使用價值雖然被削弱,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傳承價值卻歷久彌新。傳承黃河澄泥硯工藝,有助于當代人更好地了解黃河文化的發展變遷史,感受不同時期黃河流域人們的生活美學和工藝水平。在黃河流域歷史文化演變發展過程中,澄泥硯逐漸成為當地文化形象的重要符號。因此,傳承黃河澄泥硯工藝有助于人們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更有助于發揮黃河澄泥硯文化傳承價值。
具有先進的時代發展價值
一方面,傳承發展黃河澄泥硯傳統工藝,有助于新時代研究者和工藝傳承人在深度掌握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智能化技術和新藝術理念,以更好地實現工藝制作創新。除此之外,黃河澄泥硯還凸顯著傳統手工匠人的工匠精神,這種踏實、肯干、專注、不斷創新的精神值得新時期各行業的從業者學習。另一方面,傳承發展黃河澄泥硯傳統工藝,有助于將其與新時代文化強國等多項戰略相聯系,將傳統制作工藝中蘊含的“天人合一”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與時代發展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推動國家文明建設,助推實現文化強國目標。
黃河澄泥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受眾市場縮小
隨著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具有創新性和多樣性的文化創意產品不斷涌現,消費者也越來越追求智能化、趣味性、多樣化的產品。傳統的筆墨紙硯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作為傳統工藝品的黃河澄泥硯,主要受眾以傳統文化愛好者、工藝品收藏者為主,其受眾市場不斷縮小。因此,如何更好地適應當前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通過與其他領域設計融合激發消費者的消費興趣,是新時代黃河澄泥硯技藝創新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此外,盡管黃河澄泥硯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和民族文化內容,但是由于許多年輕消費者缺少對傳統非遺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導致黃河澄泥硯的受眾市場進一步縮小。
產品生產存在不足
當前,許多傳統手工藝技術逐漸和工業化生產相結合,這樣可以提高制作工藝的嚴謹性,提高生產效率,但同時也會導致無法達到傳統手工藝匠人制作的藝術高度。黃河澄泥硯生產工藝嚴謹復雜,成品率不高,對生產者有很高的專業性要求。但許多從業者追求經濟效益,在尚未完全掌握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就進行產品生產,最終造成黃河澄泥硯產品低質化,行業發展較為混亂。工業化生產追求高效率和經濟價值,一般采用流水線生產模式。這種模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使用需求,無法更好地適應當前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審美需求。許多消費者無法從工業化產品中感受到傳統黃河澄泥硯的藝術美感和人文關照,這些都對傳統黃河澄泥硯非遺工藝產品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產品設計缺少創新性
隨著工業化生產模式的不斷滲透,黃河澄泥硯在制作生產方面也逐漸呈現出造型單一、功能缺失、創新力不足等問題,一些設計者設計時僅僅是對傳統造型的簡單模仿,缺少創新意識,將形式設計局限在展現傳統文化特色方面,不能將其與時代相結合。隨著傳統手工匠人的老齡化和人才流失,人們對黃河澄泥硯工藝的藝術內涵以及審美價值理解也出現了偏差,許多年輕生產者和設計者缺少對黃河澄泥硯文化價值及演變過程的整體認知,無法將新時代藝術設計發展的創新理念與黃河澄泥硯制作技藝相融合,這也造成黃河澄泥硯產業發展的單一化,無法對傳統產品進行材質、外觀、造型以及功能形式等進行再設計,導致無法滿足新時期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和精神需求。
黃河澄泥硯傳承發展的策略探究
創新工藝材質
隨著文化創意類產品市場的不斷擴張,利用傳統工藝制作的黃河澄泥硯越來越無法滿足當前多元化文化創意產品的市場需要。因此,相關設計者和生產者應當從工藝、材質創新著手,將黃河澄泥硯的傳統工藝與新型制作材料相結合。例如,可以將玻璃、塑料、金屬、樹脂與傳統澄泥設計相融合,以實現傳統工藝品更多的藝術呈現可能性,豐富黃河澄泥硯形態;再如,將金屬材料和黃河澄泥硯制作工藝相結合,呈現出時尚、簡約的質感,打破傳統硯臺帶給人們的固有印象;還可以將玻璃材料和傳統工藝相結合,利用玻璃本身材質所具有的光影變化優勢,突出成泥的色彩變化。
創新功能設計
針對黃河澄泥硯的實用性價值減弱,消費者對澄泥硯使用需求降低等問題,可以通過工藝品轉化和多功能產品設計賦予黃河澄泥硯新的實用價值。例如,將成泥制作技藝與現代化的藝術燈具相結合,制作出具有藝術設計感的燈具產品。另外,黃河澄泥硯在制作過程中還會發生窯變,呈現出更豐富的色彩變化,為此,現代設計者可以將這一特性應用在鎮尺等藝術品的生產過程中,突破硯臺造型的局限性,開發出更加具有實用性的藝術文創產品,進而提高黃河澄泥硯工藝品的品牌價值。
提高黃河澄泥硯產品的文化屬性
作為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特性的傳統工藝品,黃河澄泥硯本身就承載著物質文化層面和精神文化層面的雙重價值。尤其是隨著當前文旅產業、文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消費者對澄泥硯的需求由之前的文房工具轉變為一種文化獲取和情感寄托。對于消費者來說,黃河澄泥硯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層面的器物,還作為一種能夠喚醒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及黃河流域地域文化認知的產品,帶給消費者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體驗。因此,在新時期黃河澄泥硯創新設計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突出工藝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屬性。例如,可以將黃河澄泥硯世代相傳的歷史故事、傳說典故等融入產品設計過程中,還可以將當前的流行性文化與傳統裝飾設計相融合,設計出帶有卡通動漫人物裝飾的文創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樂趣,進而實現產品與消費者的情感互動。
創新宣傳與推廣
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的發展,黃河澄泥硯產品及其所蘊含的非遺文化精神內涵也應當進行多渠道宣傳與推廣。面對新興的文化消費市場,黃河澄泥硯傳統單一的文化傳播路徑已無法滿足當前產品開發以及市場化發展的實際需求。相關從業者可以將具有互聯網特性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和文化宣傳渠道引入黃河澄泥硯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實現對這一非遺文化的多元路徑傳播。此外,相關部門也可以搭建以黃河澄泥硯文創產品開發為主題的線上互動平臺,將之前線下進行的品牌推廣、產品設計、銷售等環節轉移到線上,突破傳統黃河澄泥硯宣傳推廣的地域限制和文化限制。同時,還可以與各地有一定影響力的博物館開展合作,實現跨區域的文化產品互動交流。如,推出與故宮聯名的黃河澄泥硯文創產品,最大程度地發揮傳統工藝所具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賦予傳統文化新活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提高黃河澄泥硯的影響力和經濟效益,還應當制訂出更加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化發展計劃。例如,打造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黃河澄泥硯產業園區,構建更加系統完整的澄泥硯文創產業鏈,實現文創產品的集群化發展;與旅游文化產業合作,圍繞黃河澄泥硯品牌塑造,設計更多具有標識性的文創產品和文創資源,推出黃河澄泥硯陶藝體驗活動、非遺制作推廣視頻、舞臺劇表演以及設計冰箱貼、書簽、手提袋等相關文創紀念品,從而實現經濟、文化、技術多個領域的融合發展。
總而言之,黃河澄泥硯作為非遺,實現其傳承創新和發展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技藝傳承價值和時代發展價值。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更好地從新時代消費者需求著手,引入創新性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展現出傳統澄泥硯工藝文化所蘊含的人類智慧和人文精神。
(作者單位 鄭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