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通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綱要》的深入研究,筆者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一大綱旨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陽光的態度、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在筆者看來,這是極其重要的教育理念,事關每個兒童的發展和國家的未來。我認為心理健康和學業水平是緊密相連的,心理健康的兒童將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較高的學習效率,能夠較好地應對學習任務和較高效地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所以我們有必要從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入手,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我深深體會到心理健康是兒童全面發展之本。孩子從小在充滿愛心的氛圍中長大,就會具備迎接人生種種挑戰的信心與勇氣。心理健康的兒童能夠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并善于解決各種問題。所以我們有必要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立足學生
綱要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敝行W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發育與發展、閱歷的拓展及思維方式轉變,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及升學就業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心理困惑和問題,所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因此,我們首先應樹立起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并注重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其次,應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真正做到尊重學生。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學校在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還應要求教師在各學科備課時,注意挖掘本學科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二、確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內容
綱要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主要內容。過去,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太重視,更談不上高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就導致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從何處著手。通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研究,能夠非常有針對性地回顧總結學生心理特點,確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主要任務,避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從而使我們能較好地抓住工作重心,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過去,許多教師認為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或是固定的時間,或是固定的教師,是有區別于其他課程的。其實不然,心理健康教育是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所有教師要在各學科教學中自覺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規律,把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地滲透于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在此基礎上,通過實施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理品質。那么,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老師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品質,班主任老師要比其他學科的老師了解得更全面,在對學生的輔導上更加有的放矢,能夠較好地把握學生特點來進行指導。此外,還必須積極聯合學校和家庭,達成共識,形成家校共育,家校同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體來說,學校應經常在家長課堂和社區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講座,引導家長更新家教觀念,學習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重視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用父母的理想、追求、道德、行為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從整體上看,通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綱要》的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通過家校共同努力,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狀態來面對今后的挑戰。我憧憬著看到孩子們在關愛和呵護下長大,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地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