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燁艷
食積是中醫的一種脾胃病證,又稱為積滯,是因為小兒喂養不當,內傷乳食,損傷脾胃,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保嬰撮要·食積寒熱》曾言:“小兒食積者,因脾胃虛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積。”食積與西醫學消化不良相近,多發生于嬰幼兒。其癥狀通常表現為不思乳食、腹部脹滿、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如果食積持續時間過長,可能會影響小兒的營養吸收和生長發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該如何預防和護理呢?
堅持母乳喂養: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于寶寶的消化吸收和健康成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堅持母乳喂養。
科學添加輔食: 隨著寶寶的成長,需要逐漸添加輔食。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逐步增加輔食的種類和數量。同時,避免給寶寶吃過多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飲食多樣化: 為寶寶提供多樣化的飲食,包括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等,有助于豐富寶寶的營養來源,促進消化吸收。
規律作息: 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作息,有助于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同時,要養成寶寶良好的排便習慣,平時應保持大便通暢。
適量運動: 讓寶寶參加適量的運動,如嬰兒操、游泳等,有助于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保持衛生: 家長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消毒餐具等,以避免細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疾病。
情緒管理: 家長要關注寶寶的情緒變化,及時安撫和照顧寶寶,避免因情緒波動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注意環境溫度和濕度: 家長要根據氣候變化和寶寶的體質調整室內溫度和濕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特別是在夏季和冬季,要避免過熱或過冷引起寶寶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