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迪,彭 華
1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2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乳及其制品數量需求增加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其質量安全問題。近20 年,我國現代奶牛養殖業迅速發展,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產業綜合素質持續增強[1],從單純追求數量的增長,發展到數量和質量并重。在這一過程中,奶牛養殖的科學化和精細化越來越重要。合理的飼料搭配和科學的飼喂管理不僅能保證奶牛營養均衡,促進奶牛健康發育,有效發揮其繁殖性能和生產能力,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有效促進奶業高質量發展[2]。
2022年6—10月對我國23 個省(區、市)320 個規模奶牛場開展營養與飼喂管理情況的全面調研,包括:飼料原料種植情況、飼料配方制作情況、奶牛舒適度情況、生產性能測定情況等。
2.1.1 飼料種植基地類型和占比
從不同地區來看,對于自有種植基地,東北地區的占比較大,為38.89%,南方地區較小,為28.57%,東北地區較南方地區地廣人稀,土地成本低,是玉米主產區,便于大型奶牛場建設,奶牛場的自有種植基地占比也相對較高。對于租賃種植基地,華北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占比較大,分別為35.38%和35.71%,東北地區較小,為22.22%;對于流轉種植基地,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占比相對高于華北地區和南方地區(圖1)。

圖1 不同地區奶牛場不同種植基地占比情況
從不同規模來看,規模在500 頭以下的奶牛場自有種植基地占比最低,為28.36%,流轉種植基地占比最高,為38.81%;規模在501~1 000 頭的奶牛場租賃種植基地占比最高,為37.50%;規模在3 000 頭以上的奶牛場租賃種植基地的數量較少,占比25.00%(圖2)。以上數據說明,規模越大的奶牛場對飼料原料的需求量也越大,同時對飼料原料的質量要求也越高,較多的奶牛場利用自有種植基地種植牧草作為飼料原料。規模越小的奶牛場,考慮到生產成本,流轉種植基地占比相對較大。

圖2 不同規模奶牛場不同種植基地占比情況
2.1.2 青貯飼料原料的種植和利用
從不同地區來看,各地區的青貯飼料原料都以玉米種植為主,其中東北地區的玉米種植比例最高,達77.78%;其次為小麥,華北地區小麥種植比例最高,達24.50%;再次為苜蓿,西北地區苜蓿種植比例最高,達17.28%;燕麥種植比例整體較低(圖3)。從不同規模來看,隨著規模的增大,玉米的種植比例有增加的趨勢,規模越大的奶牛場對玉米青貯的需求量越大,一般大型奶牛場都有多個青貯窖,可通過大規模青貯種植來滿足奶牛生產中對青綠飼料的需求(圖4)。

圖3 不同地區奶牛場青貯飼料原料種植情況

圖4 不同規模奶牛場青貯飼料原料種植情況
2.1.3 飼料配方制作
從不同地區來看,華北地區飼料配方由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和由飼料添加劑企業設計的占比較高,分別達41.04%和23.88%,奶牛場專職營養師設計占比相比其他地區低,為26.87%;而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飼料配方由奶牛場專職營養師設計的比例較高,分別占比51.22%和56.58%,其中南方地區飼料配方由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占比最低,為24.39%(圖5)。與我國反芻飼料產量分布格局相匹配,我國反芻飼料產量前十大區域絕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地區,占全國反芻飼料的80%[3],因此華北地區由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和由飼料添加劑企業設計飼料配方相對具有優勢。而南方地區預混料企業數量也明顯少于其他地區,因此依靠企業營養師設計飼料配方的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較少,主要依靠奶牛場專職營養師設計飼料配方。

圖5 不同地區奶牛場飼料配方制作情況
從不同規模來看,小規模奶牛場飼料配方由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和飼料添加劑企業設計占比較大,隨著養殖規模擴大,兩者所占比例有下降趨勢,而飼料配方由奶牛場專職營養師設計的占比有上升趨勢(圖6)。以上數據說明,小規模奶牛場為節約人工成本,一般選擇飼料企業為其制定飼料配方,而規模越大的奶牛場更多傾向于培養自己的專職營養師,專職營養師可以根據奶牛場的實際生產情況,提供更加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營養問題解決方案,提升奶牛場的生產能力,進而提升其經濟效益。

圖6 不同規模奶牛場飼料配方制作情況
2.1.4 環保飼料添加劑應用
環保飼料添加劑不僅可以提高動物健康和生產效益,同時也對環境保護起重要作用。微生態制劑、有機微量元素、合成氨基酸和酶制劑是應用較多的4 種飼料添加劑,從不同地區來看,這4 種飼料添加劑均占總環保飼料應用的73%以上,從不同規模來看,均占總環保飼料應用的74%以上(圖7)。研究表明,使用有機微量元素可有效減少對飼料酶制劑活性的影響[4],從調研看,有機微量元素和酶制劑這兩種環保飼料添加劑的應用比例均較大,有機微量元素協同酶制劑可以使奶牛場效益最大化。合成氨基酸在華北地區和南方地區應用的奶牛場占比均為20%左右。目前,我國飼料需求持續增長,豆粕減量替代趨勢提速又為合成氨基酸帶來了大量的增量需求。另外,除臭劑在3000 頭以上的奶牛場使用比例高于其他規模奶牛場,可能是由于奶牛場規模越大,管理工作難度越大,環境問題相對越多,因此,會更多選擇用除臭劑來改善牛場環境(圖8)。

圖7 不同地區奶牛場環保飼料添加劑應用情況

圖8 不同規模奶牛場環保飼料添加劑應用情況
2.2.1 臥床形式和臥床墊料
牛臥床可以規范奶牛休息、提高奶牛的睡眠質量和產奶量,對規模奶牛場非常重要。在臥床形式方面,不同規模奶牛場中,有71.25%~80.23%奶牛場的泌乳牛采用自由臥床,7.84%~16.25%的奶牛場有運動場(圖9),大通鋪臥床所占比例相對較低。臥床墊料在提高奶牛舒適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調研的不同規模的奶牛場中,大部分都使用沙子或牛糞作為臥床墊料,且隨著養殖規模擴大,使用牛糞墊料的占比增加,另外還有一些奶牛場使用稻殼、鋸末等其他形式的墊料(圖10)。

圖9 不同規模奶牛場泌乳牛臥床形式

圖10 不同規模奶牛場臥床墊料使用情況
2.2.2 生產性能(DHI)測定情況
從不同規模來看,有50.00%~92.47%的規模化奶牛場每月進行1 次DHI檢測,另有1.08%~7.69%的奶牛場每月進行2 次DHI檢測,并且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加,每月進行DHI檢測的奶牛場占比呈增加的趨勢(圖11),說明奶牛場規模越大,越重視DHI工作,以期讓檢測數據為奶牛場的生產管理、奶牛群體改良和選種選配提供依據。對于DHI測定對調整日糧配方的影響,94.59%~98.36%的奶牛場認為有用(包括一般有用、比較有用、非常有用),其中,認為DHI測定對調整日糧配方非常有用的比例占34.78%~41.41%(圖12)。

圖11 不同規模奶牛場DHI 檢測情況

圖12 不同規模奶牛場DHI 測定對調整日糧配方的影響
不同規模、不同地區奶牛場種植基地情況差異較大,但都以種植青貯玉米為主。東北地區由于地廣人稀,土地成本低,且為玉米主產區,自有種植基地面積較多。奶牛場規模越大越傾向以自有種植基地滿足奶牛生產青貯飼料需求。飼料原料種植品種以玉米為主,其次為小麥和苜蓿,其中,東北地區玉米種植比例最高,華北地區小麥種植比例最高。
飼料配方以奶牛場專職營養師設計和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為主,環保飼料應用多樣。華北地區飼料配方由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和由飼料添加劑企業設計的占比較高,南方地區采用奶牛場專職營養師設計的比例顯著高于采用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的比例,分析原因主要是南方地區預混料企業數量明顯少于北方地區,依靠當地預混料企業營養師設計飼料配方的比例相對較少。規模越大的奶牛場越傾向于選擇奶牛場專職營養師為其提供更加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營養問題解決方案。飼料配方中,有機微量元素、微生態制劑、合成氨基酸和酶制劑是應用較多的4 種飼料添加劑。其中,除臭劑在3 000 頭以上的奶牛場使用比例最高。
奶牛場更加注重通過改善臥床條件提高奶牛的舒適度。舒適的臥床是養好牛的必備條件之一,在調研奶牛場中,泌乳牛以自由臥床為主,并且有10%左右的奶牛場配有運動場。在不同規模的奶牛場中,大部分都使用了臥床墊料,且臥床墊料以沙子和牛糞為主。但是沙子作為墊料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運輸、翻填、回收費時費工,沙粒對牛糞的處理挑戰巨大,沉淀池的容量和清理,干濕分離時對設備的損壞等,需要進一步優化處理方式。
規模奶牛場對DHI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規模越大奶牛場DHI檢測執行情況越好,94%以上的奶牛場認為DHI測定對于調整日糧配方有影響,DHI已成為規模奶牛場生產管理的重要參考。
根據地區特點選擇適宜飼料原料種植品種,加強優質青貯飼料制作技術推廣培訓。目前部分奶牛場種植基地的青貯飼料仍無法滿足奶牛生產需求,并且部分養殖企業對青貯飼料制作技術掌握不夠。奶牛場應抓住國家大力推進“糧改飼”的良好政策,進一步推進種養結合模式。在種植品種上,以全株青貯玉米、苜蓿、燕麥草等為主導品種,統籌兼顧其他飼草品種,應根據區域特點,選擇適應性強、產量高、飼用價值優、抗逆性好、抗病性強的品種[5]。另外,可針對不同區域青貯飼料在種植、調制、評價和利用環節的關鍵技術問題,加強對青貯飼料制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尤其是小規模奶牛場應進一步提升青貯飼料制作水平。
充分發揮環保型飼料添加劑的協同使用效果,提高動物對飼料的利用效率。減少飼料原料的浪費,降低奶牛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是奶牛養殖業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應根據奶牛場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飼料配方制作方案,科學合理地進行配方設計,使用有機微量元素、酶制劑、合成氨基酸等多種形式的飼料添加劑,同時注重不同飼料添加劑之間的協同效應,例如有機微量元素協同酶制劑,提高生產效益。另外對于奶牛場的環境改善,除臭劑的添加可作為輔助手段,應從根本上加強規模化奶牛場的環境保護措施。
重視奶牛福利,提高奶牛舒適度,充分利用牛糞墊料降本增效。牛臥床是牛舍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臥床舒適度是提高奶牛生產性能,改善奶牛福利的重要措施。清潔、干燥、柔軟的臥床墊料可以提高奶牛的躺臥時間,進而提高產奶量。目前大部分奶牛場以沙子和牛糞作為墊料,對于使用沙子作為墊料的奶牛場,應重點解決沙粒和糞便混合的處理,以及干濕分離時對設備的損壞。建議使用好氧發酵處理后的牛糞作為墊料,將纖維長度、溫濕度,旋耕頻率,墊料補充頻率作為重要參考指標[6],將牛糞進行資源化利用的同時,實現低碳減排與降本增效。
充分發揮DHI測定在生產管理、奶牛群體改良方面的重要作用。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宣傳和推動DHI測定工作,加強DHI服務人員培訓,提高測試人員對DHI的認識及對測試采樣重視程度,同時完善奶牛場配種、產犢、干奶等基礎數據信息,提高數據有效性,獲得科學的數據指導生產管理。另外,提高中小規模奶牛場對DHI測定的應用,為奶牛場飼養管理、繁殖配種、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提供客觀、準確、科學的依據,進一步提高中小規模奶牛場的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