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超1987年生于河北承德。
任教于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工作生活于沈陽。
在限定的空間,限定的框架中用時間的線去完成的作品
藝術家劉超在此為旅人搭建了一個設有地圖邊界的虛擬游戲盒子,住客在一個限定框架里面發揮個體自由度去涂、寫、畫。處于支配者地位的創作者在實踐“我的意志”、“我的未被控制的激情”的同時,又處于“此時此刻、此地此景”的特殊時空的支配中。藝術家設想“讓住客和住客之間、包括住客和我之間有一個對話”,似乎只有不怕麻煩地“重建”其他時空的想象,重建關于智識的、社會的、文化的“氣候”,才能洞見或至少窺視其他時空人的創作動機與態度。所以,“最終的畫面如何已經不重要了“,旅人在與外部世界的交錯、與自我的對話中已經進入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變成了一種超越邊界的藝術、哲學與社會的游戲。
個展
2020 三十三,墨非墨畫廊,青島,中國
2018 九變,Between Art Lab,上海,中國
2016 “劉超-LIUCHAO”,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沈陽,中國
2015 Inside-Outside里里外外,Between Art Lab,上海,中國
2014 2014年12月20日:“我們創建了劉超空間”, Between Art Lab,北京,中國
群展
2023 過于喧囂的孤獨,墨非墨畫廊,青島
2022 復眼計劃,伯年藝術空間,上海
2022 莽原的呼喚,油罐藝術中心,上海
2021 正午·陽光,伊順藝術空間,沈陽,
2021 點·視·線,EGG畫廊,北京
2020 @所有人-“笑春風”線上展覽,墨非墨畫廊
2019 鴨綠江美術館2019~2020年度展,鴨綠江美術館二號館,丹東
2018 “沒”展,喜馬拉雅美術館,上海
2018 “畫室”雙人展,七木空間,北京
2018 認真的叛逆,MOFEIMO GALLERY,青島
2018 伊順展·壹8,伊順藝術空間,沈陽
2017 東北藝見,遼寧美術館,沈陽
2016 ARTISSIMA,Oval,LingOtto Fiere,都靈
2016 表現主義-在東北,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沈陽
2015 中間繪畫 IN-BETWEEN PAINTING,
Between Art Lab,上海
2015 圖像的重構,意大利卡薩雷斯博物館,特雷維索
2014 對他說? 青年藝術家群展,久儷美術館,沈陽
2014 再見青年 青年藝術家群展,西五藝術中心,北京
2014 事物的再索引,群展,Between Art Lab,北京
2013 在路上···青年藝術家作品展,高地畫廊, 沈陽
2012 北方境象,和輝藝術,上海
2012 回歸一種視覺的方式,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 沈陽
2011 吶喊的青春,群展,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 沈陽
2010 “新視覺,局中戲”全國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優秀作品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
劉超,探尋內部世界與外部景觀的反復映射
一個人便是一間房,房間不計其數,它不是由單一類型構成,而是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和多元族裔背景。旅者邁開腳步,世界從此開始,自此至終處于一個個“事件空間”的感知與感知的關系中,經歷著不同的文化相遇。而酒店在其中則扮演著個體記憶的儲器和超鏈接的作用,為當代游牧者提供一個獲取廣闊視野與認知的空間居所。
藝術家劉超在格瑞斯藝術酒店「七天七夜藝術家駐留計劃」中,創作《映》、《雙》兩件作品來探尋外在事物與自我內心感知之間的反復映射的關系。藝術家邀約來自不同時空的10個住客,分別從各自的角度描摹窗外景觀,在最后的作品中,《雙》代表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映》是內部世界的關系,兩者是雙生雙成,處于一種流動不居的演變過程中。
在作品《映》中,每個顏色模塊對應著不同高度的觀察視角,或成為向外觀察的一個通道,同時將窗外的完整畫面切割成不同的世界,在時間的流動中不斷變換著面貌。隱藏在色塊中的鏡子,將向外觀看的人返照向自己,藝術家特意選擇曲面鏡,人影斑駁而變形……“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不一定那么的清楚,有時候可能還會有一些對自己的誤會。”
“當你面對一張白布的時候,你怎么去搭建里面的內容,搭建你的結構?對圖像也好,或者是對于其他東西也好,你起始的那個點在哪……”
藝術家認為構成畫面的原點——即個體的原始驅動力——對于創作一幅作品非常重要。觀看方式先于語言(文字的、圖像的),構成觀看方式的起點或原點,對于旅人來說則是何以邁開腳步,世界何以開始。個體的“觀看”方式代表其認知模型的構建與運轉方式,生活對于不同的觀看者也呈現出不同的面目。這不僅適用于整個文化即價值體系的層面,而且適用于某一特殊文化或個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