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霞
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下,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日益走向正軌,轉變了以往小作坊式運營模式。與此同時,民營企業財務工作成為企業內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優質的財務管理工作在有效規避各類財務風險、稅務風險同時,可以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經營決策所需要的有價值財務數據、財務信息。然而,在部分民營企業實施財務管理工作中因其無法與業務有效融合,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脫離實際,無法真正起到其應有作用。因此,民營企業應有效提升業財融合工作質量與水平,轉變傳統財務工作事后監督的被動局面,將財務工作融入業務開展的全過程,在指導業務工作實施的同時,規避有可能出現的財稅風險、經營風險,確保民營企業自身沿著正確的路線前進。本文將從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中的難點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中的優化措施,旨在實現提升民營企業業財融合水平、促進其長久健康發展之目標。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的重要性
提高財務管理的工作質量 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通過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真實、有效、具有實際價值的財務信息,為其掌握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做出科學、精準的投融資決策提供幫助。然而,現實工作中許多財務人員僅僅憑借業務部門報送的數據、財務報表來開展財務分析工作,使得財務分析工作與實際業務開展存在較大差異,為管理層的科學決策增添了難度。而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能夠使財務部門深入到業務前線,通過對于業務的深入了解,結合財務專業技能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從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實現業務與財務有效溝通 在民營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財務與其他業務部門屬平行關系,雖然存在工作上的一些交集,但是整體而言缺乏相應的溝通與協調。隨著一些企業經濟業務的不斷擴大,其對外開展經濟活動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財務、稅務問題,如發票是否合規、是否存在“四流合一”等問題,同時財務在進行日常財務處理中也會有一些業務方面的問題需要請教。業財融合的實現,有利于業務與財務的溝通,從而確保二者溝通順暢。
有利于促進企業業務的開展 新時期下,民營企業的發展愈發離不開財務工作,財務已逐步成為企業核心部門。業財融合的實現,要求財務轉變傳統管理模式,將其工作重心前移,充分體現事中控制、事前預測的優勢特征。隨著業財融合工作的推進,財務通過深入到業務前線了解業務開展現狀、業務部門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以促進業務的健康開展。如,業務部門為了擴大銷售、進一步占領市場,準備對A客戶采取賒銷策略。財務部門通過對A客戶的信譽情況、經營狀況、資產規模等方面進行評估后認為該客戶存在壞賬風險,不建議對其開展賒銷業務。果然在一年之后,A客戶因拖欠銀行貸款并無力償付本息,被當地法院強制執行。可見,若沒有財務部門的參與,沒有實現業財融合,企業有可能遭遇一定的壞賬風險。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的難點問題
對業財融合的認知水平亟待提升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首要問題是在企業內部、自上而下對業財融合工作給予充分認可。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民營企業對業財融合存在理念不接受、認知水平不高等問題。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
首先,民營企業管理層重視程度不夠。民營企業管理層多見長于市場營銷、技術、研發、生產等方面,而對于財務管理、業財融合工作了解不多。同時,其將日常工作的重點與精力放在營銷、生產等方面,對于業財融合活動開展所需要制度及機制訂立、人財物需求以及相應的績效考核工作考慮不多,從而導致業財融合開展不順。其次,業務部門缺乏足夠的配合。民營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看重市場的渴望、客戶的認可,因而愈發提高業務部門的業績要求。業務部門為了完成自身的工作業績、工作內容,基本上無暇顧及業財融合工作的實施。同時,部分企業業務部門因其自身本位主義思想,不愿同財務部門分享其業務信息,導致信息孤島問題較為嚴重。上述問題的存在,造成民營企業業財融合認知度較低,無法達到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要求,使得該項工作開展不力。
財務人員業財融合能力存有上升空間 業財融合的開展不是簡單的“業務+財務”問題,而是需要企業的財務人員具備更為專業財務技能的同時,還需要擁有一定的溝通能力、業務能力,從而具有開展業務工作并參與業務管理的綜合業務素質。目前,民營企業財務人員自身能力相對有限,對業務部門的認知也僅是停留在簡單的財務核算、財務處理方面,對于業務活動的開展無法提出一些相應的建設性意見。另外,因民營企業自身的規模所限,對高水平財務人員的聘用投入不足,現有的財務人員存在重核算、輕管理等問題,其難以對所在企業的業務活動開展產生深入了解,或者在溝通過程中難以抓住工作重點,導致溝通過程異常艱難。同時,在信息交流過程中需要財務部門掌握相應的信息化技能,這也是許多財務人員所不具備的。
業財融合流程不明確、監督力度仍須加強 嚴謹的制度是確保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保障,為落實業財融合活動,首要問題是確保相對完善的流程與監督機制實施。現階段,部分民營企業在日常業務開展中已開始注重業財融合實施。在進行業財融合時,通過組建專業團隊的方式處理相關工作。實際操作中,業財融合團隊與企業其他員工的工作目標具有較大不同,盡管設立了相關的流程并建立相應的監視機制,但是機制設計過程中與企業的業務運轉、日常管理有著一定的差異,無法支持企業業務工作與財務工作的有效整合。原因在于缺乏適合于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監督制度與機制,無法與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接軌”,導致業務人員、財務人員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與合作。
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中的優化措施
增強業財融合意識,促進財務管理工作開展 業財融合的實現看似業務與財務的融合,背后卻離不開管理層的支持、業務部門的配合。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業財融合意識的增強需要管理層、業務部門的重視方可實現。
首先,企業管理層需轉變思維與理念,重視業財融合的開展。管理層需從制度制定、人才引進、資金投入、績效考核等多維度入手支持財務部門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其次,業務部門要全力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企業的營銷、生產、技術研發等部門雖然是企業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但是也需要財務部門的支持。如,財務部門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賒銷政策,以避免銷售部門因無法實現回款而造成業績落空。可見,財務部門對于業務部門工作的參與,不僅有利于業務的順利展開,還有利業務人員自身工作業績的實現。因而,建議業務部門主動與財務部門溝通,配合業財融合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企業還可以借助“外腦”解決業財融合不暢、財務管理效率不高問題。企業可以聘請業內專家,以培訓、授課的方式優化業務、財務部門人員的知識結構,為企業的運營提供專業的財務意見,并要求相關部門細化、落實,以協助財務部門對各項業務活動的財務數據做好整合,提高財務與業務工作的契合度。
提升企業財務人員綜合業務能力,加強部門聯動 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關鍵因素在于財務方面,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決定著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深度與廣度,也決定著部門間的聯動狀況。因而,民營企業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與素質顯得十分必要。
首先,引進財務人才。客觀地講,民營企業受資金、規模所限,在財務人員的引進方面一直持有謹慎態度。部分民營企業管理層對財務人員工作的認知不高,認為其只有能夠滿足核算、報稅、對外提供財務報表足矣,沒有必要支付高額的人力成本。但是,在新時期下,企業間的競爭往往最終落腳點建立在人才的競爭。企業只有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財務人才,才能夠在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納稅籌劃、業財融合等方面發揮其價值,并為企業創造無法估量的價值。因而,建議企業在財務高級人才的引進方面不必過多考慮成本問題。其次,提升現有財務人員業財融合水平。業財融合工作的關鍵在于溝通,企業對現有財務人員的要求,關鍵在于其能否滿足與業務部門實現充分的工作溝通。因而,建議財務人員除了完成本職工作之外,應深入業務第一線,同業務人員打成一片,盡力開展部門間的聯動與溝通,從而在掌握業務開展第一手資料的前提下,給予正確分析與判斷,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價值的分析數據,助力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
健全監督機制與制度,完善業財融合流程 首先,明確業務與財務工作職責,據此確定適合于本公司發展的業財融合新模式與新流程。在相關流程與機制的制定中,本著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原則,運用召開座談會的形式,請業務、財務部門的中高層員工充分發表意見,結合企業現狀、員工的實際工作與業務能力制定相應流程。其次,流程與機制制定以后,應該加強落實與考核。工作有布置、無考核等于零。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業財融合工作的流程、機制制定以后,需要求相關部門按制度規范予以有效落實,并將相應結果納入績效考核范疇。對于績效考核工作完成優秀的部門給予適當獎勵,反之應該給予相應懲罰,以彰顯獎罰分明、獎懲有度的管理決心。
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中,除了對外積極開拓市場之外,還需要通過業財融合工作加強內部管理工作,提高內部管理效率的同時,有效規避各類風險的發生。目前,許多民營企業非常重視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并在日常管理中有序落實。但是,由于部分民營企業對業財融合工作認知度不高,導致業財融合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難點。鑒于此,企業可結合自身情況從增強業財融合意識,促進財務管理工作開展;提升企業財務人員綜合業務能力,加強部門聯動;健全監督機制與制度,完善業財融合流程三方面做起,不斷完善,相信假以時日必定會對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其力量。
(作者單位:蘇州珂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