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面臨著新的市場環境,制造類中小企業要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獲得優勢,就必須注重企業的全面管理,通過有效途徑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以此強化企業應對內外部風險的能力,進而提升核心競爭力。本文針對我國制造類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的流程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后提出優化制造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流程的路徑,以此為制造類中小企業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制造類企業是利用諸如組織、制度、人力、技術、設備、資金等資源加工制造特定的產品并將其投入市場以獲得利潤的企業統稱。制造業是我國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其中主要包括能源的加工、農產品加工、工業產品的生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以及國內新的經濟形勢下,一部分制造類中小企業由于市場競爭力難以提升,企業發展止步不前,甚至因生產經營難以為繼而宣告破產。從企業管理角度分析發現,經營不善的制造類中小企業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內部控制體系薄弱,使得企業經營發展中存在諸多風險,嚴重阻礙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由此,本研究對制造類企業內部控制流程進行分析探究,為制造類中小企業完善與優化內部控制流程提供一些方法經驗,從而推動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相關概念
制造類中小企業 制造類中小企業屬制造業。所謂制造業,就是利用各種制造資源,基于市場的需求,通過具體的制造過程,生產出可供人們使用的工具設備、工業品與消費品的行業。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的重要體現,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關鍵性地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規定,中小企業是指在我國國內依法設立的,有利于增加社會就業、通過生產創造價值、依照國家相關法律、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且為中小型生產經營規模的各種企業。
本文綜合制造業與中小企業的概念,結合我國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將制造類中小企業定義為:企業從業人員少于1000人或年營業收入在4000萬元以下的制造企業為制造類中小企業。其中,從業人員多于300人(含300人)到1000人(不含1000人)或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含2000萬元)以上4000萬元以下(不含4000萬元)的屬于制造類中型企業;從業人員多于20人(含20人)到300人(不含300人)或營業收入在300萬元(含3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不含2000萬元)的屬于制造類小型企業。
內部控制流程 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達到其管理目標,落實企業的戰略規劃、增加企業價值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在內部實施的一系列控制管理活動。對于制造類中小企業而言,只要是企業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采取的控制管理活動,都屬于內部控制,如確定內部控制目標、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實施內部控制監督等。
內部控制流程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利潤增長與可持續發展,采取一系列相關的制度與流程,對內部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與控制。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流程能夠幫助企業有效防范內部風險,提高生產經營的安全性、穩定性與運營管理水平。企業內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內部監督五個方面。
制造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流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內部控制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得以科學有效實施的基礎前提。從整體來看,制造類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較為薄弱。其一,制造類中小企業管理層的內部環境建設意識與動力不足,由于制造業側重于資源、產品與技術,因此管理層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對內部控制的關注不足,忽視了內部控制對企業的重要作用;其二,一些制造類中小企業的組織結構劃分不科學,權責分配不全面、不到位也是難以構建良好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過多的職能集中于一個部門、過多的權力為一人或極少數人掌握,使得制造類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權責混淆,難以為內部控制活動營造積極、穩定、有序的環境;其三,制造類中小企業對管理層和員工的管理,以及內部控制的培訓欠缺,內部控制未能全面融入企業文化中。
風險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相較于大型制造類企業而言,中小型制造企業由于資本實力不足、市場根基不穩以及運營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原因而面臨著更多風險,且防范風險的能力亦較為薄弱。在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方面:首先,制造類中小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不足,缺乏全員的風險防范機制,這主要與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的工作重心在生產與擴展市場等方面忽視風險管理有關。其次,一部分制造類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科學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因此風險的識別、評估與處理等環節也難以真正落到實處,這嚴重降低了企業抵抗各類風險的能力,使企業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面臨著諸多隱患。最后,制造類中小企業的風險預警與風險處理機制不健全,在面對風險危機時,往往只能被動地采取事后措施,不能在風險引發損失前將其消除,如此損害了企業的利益。
控制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的核心。由于制造類中小企業缺乏專業的部門、專門的人才以及成熟的制度及監督應對機制,使得內部控制活動難以趨于全面與完善。例如,在制造類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范圍方面,一些企業為了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只在關鍵的生產與銷售等環節進行針對性控制,而未將內部控制活動滲透至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未意識到內部控制活動是涉及企業整個生命周期、圍繞企業所有運行管理環節的綜合性管理活動,各環節之間具有緊密關聯,只注重其中的幾個方面是難以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的。同時,制造類中小企業的財會控制機制尚不完善,未能跟進內部控制信息化、一體化與精細化的發展方向建立“業財融合”式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僅傳統落后,亦不能為業務的開展提供信息與決策上的支持。
信息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暢通、便捷、高效的信息溝通是內部控制制度流程得以實施的重要基礎性條件之一。在內部控制流程中,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能夠在制造類企業內部實現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人員之間的信息進行快速傳遞、做出規劃、制定決策、落實內部控制活動。但從目前來看,制造類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溝通存在如下問題:第一,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在信息時代,制造類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溝通機制應基于信息技術實現企業內部無死角的信息共享,但一些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建設與推進緩慢,沒有根據企業內部控制需求及時建立并運行信息傳遞體系,如此既使得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滯后,也造成了企業內部資源的浪費;第二,信息溝通的方向傾斜。受權力集中的影響,一部分制造類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溝通偏重于上級對下級的渠道,而同級之間、下級對上級的信息溝通受到明顯阻礙。
制造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流程的優化路徑
持續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制造類中小企業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內部控制需求出發完善與優化內部控制環境,為內部控制流程創造良好的基礎性條件。首先,制造類企業的管理層需對內部控制給予足夠重視,明確內部控制對現代企業的重要作用,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日常運營管理活動循序漸進地推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做好企業內部控制的頂層設計。其次,制造類中小企業應盡快優化內部組織結構,實現內部權力的有效制衡,合理分配權責,雖然不能像大型企業一樣設立齊全的部門,但需保證具有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部門。最后,制造類中小企業應以培訓為主要方式不斷增強全員內部控制意識,將內部控制的理念與責任感根植于員工心中,使其內部控制的行動力得以提升,從而調動企業全員,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構建積極、良好且持續改進的內部控制環境。
建立科學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市場機遇稍縱即逝,在復雜的市場中,制造類中小企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如果企業不能有效防范這些風險,就會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甚至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因此,制造類中小企業應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完善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與防范機制:第一,在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中融入風險管理理念,建立與豐富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將全員的風險防范意識、風險管理能力當作一項重要且長效的工作來抓;第二,制造類中小企業應從企業實際出發,使用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如財務風險管理指標模型、信息化風險監測系統等,以此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和質量;第三,制造類中小企業需要合理劃分與落實各部門、人員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共同筑牢防范企業風險的防線;第四,建立與實施風險管理的制度,如風險管理責任制度、流程制度、預警制度、考核與激勵制度等,保證企業風險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強化內部控制活動的力度 第一,制造類中小企業需要進一步明確內部控制活動的職責分配,從企業組織結構整體與各部門、各崗位明確權限和職責,保證企業運營管理中管理層的權力得到有效制衡,各部門、各崗位各司其職且相互協同,保證內部控制活動的有力實施;第二,制造類中小企業應基于信息共享構建“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系統,構建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為企業節約成本,使財務管理為企業的業務管理與決策提供充足依據;第三,針對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應采取適當的績效考核方法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績效考核機制,并設立與之對應的獎懲機制,促進企業全員從思想與行動上重視內部控制活動的開展,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內部控制工作。
總而言之,制造類中小企業要想實現穩定、有序及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注重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通過不斷優化內部控制流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解決企業經營發展中市場競爭力不強,內部管理不全面、不公正、不嚴謹、不到位的問題,從而促進制造類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尼歐迪克(青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