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三章第十六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制度,但就現狀來看,雖然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客戶身份識別方面均建立了相應制度,但是完善程度與實際效力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如【銀罰字】2020年1-27號涉及的兩家銀行、一家證券,均有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問題,機構覆蓋率達到100%,由此案例可推測,客戶身份識別方面存在問題是較為普遍存在的。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客戶身份識別方面存在問題的表現形式
根據公開發布的相關信息,對近年來人民銀行反洗錢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在初次識別、持續識別、重新識別方面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如下類型:
首先,未按照規定對客戶進行初次識別。未完整、準確登記客戶身份基本信息,主要的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新開戶客戶資料中,客戶身份信息如職業、國籍、證件有效期等要素登記不完整、不準確,主要是國籍信息未登記、職業信息未填寫;有工作單位但職業信息填其他;對公法人開立對私賬戶職業登記不符;證件有效期未登記;證件有效期限錯誤登記為“20991231”;地址登記為模糊性信息;單位客戶在開立結算賬戶時未登記單位控股股東或實控制人信息等。二是代辦業務。代理存款5萬元以上現金業務時,未登記代理人聯系方式。三是代理行業務。建立代理行關系審批權限由分管行領導全權授權至相關業務部門主要負責人;反洗錢代理行調查問卷中涉及問題均為判斷題類型;在與境外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關系時,未以書面方式明確本機構與境外機構在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與交易記錄保存方面的職責。四是開立互聯網賬戶,客戶地址均為空,職業信息均為“其他”。五是代銷業務。委托其他金融機構向客戶銷售金融產品時的客戶身份識別存在問題,如銷售協議中,未注明雙方在客戶身份方面的職責劃分,銷售協議中對履行反洗錢職責的條款屬于原則性條款,對客戶身份資料獲取的途徑、時間、內容及違約責任等均未作出具體規定;代銷單位未提供《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明細信息表》,導致無法獲取代銷行客戶購買本機構歷代產品的客戶身份及交易信息。六是離岸業務。在開立離岸賬戶時,存在未登記依法設立或可依法開展經營、社會活動執照、證件或文件的有效期限或未登記董事的身份證件有效期等情況;離岸跨境交易存在未登記匯款人或收款人地址情況。七是信用卡業務。客戶的開戶資料中其職業信息為空或只填寫了職位信息。
其次,未按照規定對客戶進行持續識別。在與客戶的業務關系存續期間,未及時提示客戶更新身份資料信息,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自然人客戶身份證件到期未及時更新;單位客戶有效證件到期未及時更新,身份證件過有效期三個月未止付;未及時提示客戶更新完善身份信息,如仍在使用一代身份證,未更新未止付。二是特約商戶資料租賃合同到期后未對商戶地址識別。三是信用卡業務。未將當月未核卡和非流通戶客戶納入短信提示范圍,未及時提示信用卡客戶進行證件更新。四是離岸業務。身份證件已過期離岸客戶,存在未及時更新客戶身份證件資料情況。五是職業為學生的存量客戶,身份未持續識別。如職業為學生的存量客戶,以2020年計,其中有部分為80后、90后客戶,已滿28周歲,其學生的身份存在疑點,未對其職業的有效性進行持續識別。六是戶口簿開戶的存量客戶,客戶的證件有效期缺乏有效性。如有的客戶登記的證件為“戶口簿”,證件有效期全部為長期,導致該批客戶年滿16周歲后,無法提醒其提供新的有效證件。再如,有的客戶登記的證件號碼為戶口簿號碼,難以判斷是否已滿16周歲,有的客戶登記的證件號碼為身份證號碼,已經年滿16周歲,未按規定提示客戶更新證件。七是同一客戶辦理不同業務時,客戶身份識別問題。如辦理信用卡業務和開立個人結算賬戶時,在系統中登記留存的證件有效期存在不一致的情況。
最后,未按規定對客戶進行重新識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客戶存在身份證件相同,但是同一證件號對應兩個不同的客戶號問題。二是客戶名稱為“!、%、A、C”等內容,且客戶卡/折狀態顯示為正常。三是開立互聯網賬戶,存在互聯網賬戶客戶的姓名與其Ⅰ類賬戶客戶的姓名不一致(同一證件號),同時未留存重新識別工作記錄。四是離岸業務。在離岸客戶上報可疑交易報告后未組織重新識別工作;離岸客戶存在身份信息不一致情況,未組織重新識別工作。五是代銷業務。未根據保險代銷業務中已更新的客戶信息對部分客戶開展重新識別,如銀行端業務系統登記的職業信息與保險代銷環節新掌握的信息不一致,但未對相關客戶開展重新識別。
問題存在的原因淺析
從客戶數據維度分析 首先,歷史數據的治理存在問題,如國籍、職業等要素信息空缺;使用一代身份證、戶口簿;同一證件號對應多個客戶號;客戶名稱有亂碼;系統中無代理人聯系方式的字段;職業為“學生”的持續識別等問題,基本可以歸屬歷史數據的治理方面。針對歷史數據問題,主觀上存在重視不夠、主動管控不夠的問題,在客觀上也受限于對反洗錢工作的認識與對反洗錢工作的要求。自2006年10月3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客戶身份識別工作是呈現漸進與突進相結合的狀態,比如2010年左右大規模的完善基本信息,添加“職業”字段,補充歷史客戶的職業信息等。在漸進與突進相結合的狀態下,歷史數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瑕疵,治理不力,對新客戶身份識別的影響很大。
其次,新開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識別流程方面,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系統設計缺陷。如職業信息為“其他”;地址信息模糊不清晰;無代理人聯系方式;單位客戶在開立結算賬戶時未登記單位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信息等問題。主要原因是或者未在系統中設置單獨的字段,或者未對字段含義進行設置或強制要求。第二,客戶信息整合缺陷。在如辦理信用卡業務和開立個人結算賬戶時,在系統中登記留存的證件有效期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有工作單位但職業信息填其他;對公法人開立對私賬戶職業登記不符;同一證件號對應多個客戶號等問題。第三,操作環節的合規控制缺陷,如離岸業務。在開立離岸賬戶后,存在未登記依法設立或可依法開展經營、社會活動執照、證件或文件的有效期限,或未登記董事的身份證件有效期等情形;離岸跨境交易,存在未登記匯款人或收款人地址情況。
從業務維度分析 首先,常規業務存在的問題,客觀原因居多。可歸結為歷史數據原因、系統優化原因、操作不規范原因、管控不到位原因等,如前述及的客戶初次識別、持續識別、重新識別中存在的要素不全、模糊,身份證件超有效期仍未管控等問題。
其次,上述代理行的問題、離岸業務的問題、代銷業務的問題、信用卡的問題、開立互聯網賬戶的問題、一次性金融交易的問題、代理業務的問題,主要原因應歸結為認識上的缺失導致管控失效。
從管理維度分析 首先,從業人員素質還需要不斷提高。隨著國際國內反洗錢工作形勢的不斷演進,對反洗錢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保證較高的反洗錢實務質量,需要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專業人員隊伍,并需要通過定期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其次,反洗錢管理架構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反洗錢工作涉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全業務、全流程,從客戶身份識別存在的問題折射出目前反洗錢工作管理架構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專業條線協作、管理部門配合、新業務指導、監督檢查、績效獎懲等,都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銀行業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難點及建議
自然人客戶身份識別難點淺析 主要從銀行端的前臺、中臺兩個維度分析:
首先,前臺—客戶身份識別困難。一是信息不對稱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九要素中常住地址、職業、聯系方式的識別。現實情況下,客戶變動最頻繁的要素信息往往集中在這三個方面。二是客戶配合度的困難,主要是客戶配合銀行開展客戶身份識別的認識與意愿不強。其次,中臺—客戶身份識別困難。主要分析新業務對客戶身份識別工作帶來的困難,如身份識別認識誤區,提高了客戶身份識別出現問題的概率。
非自然人客戶身份識別難點及建議(特別是受益所有人身份識別) 首先,信息不對稱的困難。主要表現形式是非自然人客戶身份識別要素中變更授權聯系人,將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視為同一受益人的非自然人客戶、注銷或吊銷的非自然人客戶等。現實情況是這幾類要素信息涉及的人員變更較為頻繁,銀行端信息不對稱。其次,實際受益人穿透識別的困難。從客觀角度分析確實存在難以穿透的問題,因此需要一個可采信的數據平臺。
幾點建議 首先,對銀行業內部反洗錢工作的幾點建議。一是提升對反洗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能把反洗錢工作的重要性停留在紙面上,要切實落實到行動中。二是參照我國反洗錢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銀行內部需采取類似的反洗錢工作處理機制,在反洗錢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強化,以協調業務條線與管理部室。三是嚴格并定期執行反洗錢系統有效性、管理有效性測試。結合反洗錢工作最新的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系統升級、優化,做好數據的回溯篩查,避免歷史數據問題積重難返。
其次,對銀行業外部反洗錢工作的建議。主要思路是平臺化、大數據、權威性。一是減輕信息不對稱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工作的影響,搭建一個反洗錢義務單位能夠共享的客戶信息平臺。二是減輕實際受益人穿透難度對客戶身份識別的影響,建立一個權威的、專門的非自然人客戶信息平臺,確保平臺信息的權威性、時效性。
(作者單位: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