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
財政稅收可增強社會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促進社會更好地發展以及優化經濟結構。控制財政稅收可促進社會消費,對促進貿易發展與社會投資起到重要作用。現針對財政稅收對市場經濟的影響關系展開具體論述,提出發揮財政稅收作用的策略。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與重要支柱,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引領與保障發展的關鍵作用。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對財稅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此背景下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需通過積極完善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現代稅收制度、建立健全現代財政體制等,以發揮財稅的作用,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財政稅收的運行影響分析
近年來,市政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風險。發揮財政稅收政策的作用,推動經濟穩定發展,獲得了不錯的成效。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7萬億元,這一數據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長0.6%。預算支出的數據為26.06萬億元,這一數據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長6.1%。從支出的應用來說,主要用于疫情防控,并且很大程度上助力了經濟社會發展。透過財政稅收數據來看,財政稅收在穩定經濟方面發揮了以下作用:
一是采取系列財政政策,穩住經濟大盤。在政策的實施方面,通過對財政資源的全面整合,結合發展的具體需求,嚴格控制支出的強度,維持經濟的穩定運行。此外,加大對赤字率的控制,維持在合理區間。由于過去一段時間內保持了良好的水平,促使財政稅收作用的有效發揮,為穩定經濟發展,采取了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獲得了不錯的成效。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促使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得到有效下降。從宏觀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采取的系列財政稅收政策,發揮了積極的調控作用,保持大盤的穩定。
二是加大資金與政策支持力度,有力推動基層財政平穩運行。根據2022年的數據顯示,全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9.71萬億元,相比上一個年度增長17.1%。通過資金與政策的支持,為基層“三保”提供了有力支持。從基層的財政運行情況來看,縣區財政總體運行平穩,助力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獲得了積極的成效。
三是注重科技創新的支持,增強發展動力。通過政策的支持,鼓勵科技創新,并且結合實際需求,適當增加科技創新支出。從公布的數據來看,在全國科學技術方面,總計支出10023億元,這一數據相比上一年度增長3.8%。通過資金的支持,有力推動了基礎研究,助力核心技術的深度研究。根據科技創新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技術攻關問題,獲得了不錯成效;四是積極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財政稅收方面采取多種措施,如轉移支付等,發揮政策的助力優勢,推進各項工作。
財政稅收運行存在的問題
稅制效率不高 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流轉稅制度的設計是否合理,將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比如影響到市場運行的效率。目前,增值稅總計設置了三檔稅率,即13%、9%以及6%。在稅收政策落實方面存在相應問題,如低征高扣等,嚴重影響了市場行為。此外,稅制比較復雜,給稅收管理帶來諸多的挑戰;從增值稅的實施情況來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抵扣鏈條不暢通,還需進行優化和完善。對于新興行業的企業來說具有更為深刻的體現,由于貸款利息支出的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使其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從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來說,側重于流轉中間環節,影響政策的運用效果,使得增值稅抵扣鏈條無法聯系起來,影響增值稅的作用發揮,因此應加以完善和優化。
再分配作用需要增強 從當前的稅收制度實施情況分析,未能做好全面兼顧控制,以生產與流通為主,在部分環節的作用度不足,稅收制度的公平導向性有一定影響;建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征稅的內容存在一些問題,以勞動所得為主,實際上無法徹底改變勞動和資本要素間收入分配關系;除此之外,新經濟發展背景下,出現了新的高收入群體,而稅收方面缺少征管與稽查手段,因此存在一定的薄弱點;在財產稅的建設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如居民住房保有尚未建立稅收制度。
稅收優惠政策需要完善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在此背景下,需要積極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近年來,國家為了鼓勵各行業,尤其是新興行業,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相關行業的發展,不過優惠政策零擔。如果對特定的行業給予了較大扶持力度,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比如公平性問題。
此外,部分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的推出還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比如經營地,使得地方出現“拼優惠”或者“拼補貼”等問題。可見,在政策的支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沖突,應該積極完善,努力實現平衡。
財政稅收運行的優化策略
積極推動財稅體制改革 為了更好地發揮財政稅收的作用,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具體實踐中,圍繞以下方面開展:
一是完善現代預算制度,保障國家戰略實施與政府政策全面落實。圍繞預算實施全過程,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并做好預算實施全過程的監督管理,通過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全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二是完善現代稅收制度。為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構建符合發展實際的稅收制度,應積極推進稅制改革,加快稅收立法進程,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從多個方面推進稅收制度建設工作,如地方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發揮稅收的作用。此外,還需構建完善的收入分配格局。面向發展新形勢,提高數字經濟征稅效率,全面提高稅收治理的效率水平;三是構建完善的現代化財政體制。結合實際情況,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相符的現代財政體制模式,清楚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強化財政管理,持續優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體系,有效發揮體系的作用,做到收入分配的合理調節。
積極優化稅制結構 首先,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從增強流轉稅稅收中性的角度來說,應該積極推進增值稅制度改革,積極完善稅制,增強制度的公平性與簡潔性,以更大程度上抵抗市場的干擾。在改革方面,力求實現增值稅進項稅應抵盡抵、應退盡退,采取系列優化措施,做到從根源上消除重復征稅。具體措施如下:一是積極優化稅率結構。對當前稅率“檔位”進行改變,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對政策的需求,科學合理設置稅率檔位,在發揮政策作用的同時還需保證公平性;二是積極完善抵扣鏈條,對抵扣鏈條存在的“堵點”,進行相應的梳理。例如,將貸款利息支出納入抵扣范圍。認真梳理留抵退稅制度,分析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留抵退稅問題,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三是減少免稅。對中間環節進行相應分析,采取優化措施,有效減少增值稅免稅,并且探索取消增值稅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簡易計稅等不盡規范的政策。
其次,強化所得稅累進性。一是從完善稅收制度的角度來說,探索增強所得稅累進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實踐中,積極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構建綜合與分類相互結合制度,合理增加征收范圍,進而增強收入分配調節的作用;二是在制度優化方面,堅持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的基本原則,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內容,充分發揮稅收調節的作用。結合各個區域的發展情況,對現行的制度進行優化;三是在稅收制度的制定方面,應該注重差異性。例如,專項附加扣除方面,應該考慮到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扣除標準,既能避免稅負過重,又能實現資本所得的調節。通過科學合理設計稅率級距增強稅制累進性,重點減輕中等收入群體的稅負。對于新業態,應結合行業特點采取相應的稅收征管方法,如數字化稅收征管方式,引入信息化技術,輔助稅收管理。
最后,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一是從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的角度來說,應增強稅制的公平性。在具體探索中,做好稅收管理的調查分析,對已經無法發揮作用或者不適用的優惠政策及時做好清理。加速稅收立法,發揮法律的作用鞏固稅制改革成果,有效穩定市場主體預期。由于我國國情特殊,推動房地產稅立法還面臨很多挑戰和問題,出臺相應的稅法制度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過稅法的推出是發展的必然,如何保障稅法的作用發揮還需要進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進而建立健全財產稅制度;二是在非稅收入方面,加快立法的速度,不斷完善法律制度,做好非稅收入的征管。此外,結合當前稅務執法的實際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發揮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保障稅法執行到位。對現行的優惠政策做好跟蹤評估,分析政策實施的效果,并且及時清理政策目標實現以及政策背景變化的政策。重點對支持區域發展的政策進行評估,根據政策實施評估結果,實施退出機制或者完善機制,適應發展新形勢。對于新增的稅收優惠政策,需要面向未來的發展,注重發揮政策的推動力,需圍繞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進行設計,通過稅收的支持促進相關行業產業的發展,如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等。需要注意的是,應注重把關政策的科學性、精準性以及透明性,保證政策得到合理利用。
綜上所述,財政稅收在穩定市場經濟與促進市場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的財政稅收還存在一定問題,包括稅制效率不高和再分配作用不強等,需積極完善財政稅收制度,促進市場經濟更好地發展。未來,隨著財政稅收的不斷完善,相信能發揮更好的促進作用,助力市場經濟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昆明市五華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