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睿
習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價值導向,基于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中歷史文化經驗積累和現實文化實踐的探索,是在對于歷史文化整體發展規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基礎上,凝練升華而成的科學的、實踐的、開放的思想文化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屬于社會主義文化思想范疇,也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闡釋。
習近平文化思想遵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的原理指引,聚焦首要政治任務、錨定文化建設新方向、牢牢遵循基本原則、系統把握重點內容、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為新時代新征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科學行動指南。
一、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的根本實踐
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洞察時代發展大勢提出來的,充分體現了對新時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對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把握。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堅持黨對文化的領導權是開展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在這一基本遵循下,要全面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要做到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尤其是要做好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輿論主導權工作,今天能不能掌握輿論指導權,能不能更好地適應和引領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成為決定大國興衰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關黨的長期執政,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福祉,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把網信工作擺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來謀劃,切實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網絡已經成為輿論的主戰場,我們必須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做強正面宣傳,防范負面引導。
二、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根植于我國文化建設的長期實踐
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入闡釋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系問題,并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二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鞏固了新時代中華文化主體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
三、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于新的歷史方位的建設實踐
習近平文化思想回答時代課題,作出系列原創性重要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面臨著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需要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大時代課題。習近平文化思想系統性、創造性地回答了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重大課題,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深刻論述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鮮明提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論斷,明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強調要賡續歷史文脈,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深入闡釋文化建設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問題,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文化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標志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我們必須要緊扣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在理論與實踐上做出科學回答。
四、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是著眼于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具體實踐
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體現了我們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占據國際道義制高點的戰略謀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任務并擺上突出位置,體現了寬廣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戰略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中國是什么樣的文明和什么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這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都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因為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我們黨領導和推動文化建設的鮮明立場,也是我們國家與其他國家文化建設出發點的最大不同。新時代以來宣傳思想文化改革發展歷程,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主線,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文化為什么人的問題,彰顯了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揭示了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內在邏輯。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既是思想理念又是工作方法,指明了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點和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