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迪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吉林振興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新時代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譜寫吉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創新發展添動力,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縣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要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聚焦“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活力。改革創新是推動縣域發展的強大動力。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敢于打破陳舊思想束縛和慣性思維壁壘,努力從改革創新中解難題、開新局。支持國有資本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等領域發揮服務保障和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深化農業農村改革,落實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創新“三農”領域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進一步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讓農村能發展、農民得收益。
推動“轉型升級”,打造產業高地。推動產業轉型是縣域發展的重要任務,要把握發展大勢、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要在現代農業發展上揚優勢、延鏈條、增效益,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大政策和項目支持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促進扶貧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樣板。要在新型工業發展上強基礎、促轉型、求突破。培育發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以縣域內“農、旅、能、商”四大產業為主攻方向,發展低碳產業,形成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環、可持續的工業發展方式。
狠抓“項目攻堅”,培育發展動能。通過“以資源換項目、以項目強產業、以產業促發展”,推動經濟走上基礎更牢、運行更穩、質量更高的發展軌道。要千方百計抓招商。瞄準大型央企、行業領軍企業,深入挖掘行業協會商會資源,引進一批體量大、層次高、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要久久為功建項目,緊盯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深度謀劃包裝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回報率高的大項目好項目。通過開展“項目建設年”等活動,實行重大項目專班推進機制,持續跟蹤、定期督導、賽馬比拼,推動項目盡快啟動、快建設、快投產。
二、協調發展增活力,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
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能局限某一方面、某一領域,必須樹立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按照全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布局,充分發揮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協同發展、綠色發展。
突出“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要抓住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機遇,加大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短板,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城鄉就業、城鎮農村社會保障和城鄉規劃。從投資、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城鄉民生共享機制、農村治理機制等方面探索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統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教育、養老、托幼、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升級擴容。把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加強治理”為主線,推動農業農村提速發展,助推農民持續增收。
突出“生態強縣”,守護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是縣域發展的最大財富,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執法檢查力度,切實抓好各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扎實有序開展。要積極發展生態產業,弘揚生態文明。樹立低能降耗、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倡導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廣泛動員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突出“旅游興縣”,拉動經濟發展。發展生態旅游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要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完善旅游功能,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厚植文化根基,突出文旅融合,使文化和旅游產業各領域、多方位深度融合,全面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增強旅游“粘性”,讓游客流連忘返。嘗試“政府+市場”“國有+民營”合作方式,推進資源資產整合,提升投融資管理能力。聚焦全省旅游產業萬億級目標,因地制宜豐富冰雪體驗、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等特色旅游項目,打造核心旅游產品體系。
三、開放發展挖潛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優化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基礎,是激發企業乃至城市的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動力。縣域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持續優化縣域營商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實施“放管服”改革工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在鞏固已有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便民服務中心等一線延伸,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率,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打造惠企利企的市場環境、規范有序的法治環境、尊商助商的社會環境,形成以政策扶持促經營,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小氣候”,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干事創業、支持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推動產業園區“提檔升級”,打造開放載體。工業園區建設是招商引資的主陣地,要緊緊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打造一批重點特色專業園區,并優先支持其升級為省級特色園區。要堅持“一縣一區、一區多園”,扎實推進產業園區整合升級。緊緊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打造一批重點特色專業園區,并優先支持其升級為省級園區。政策措施的出臺,將不斷提升園區競爭力,增強園區產業辨識度、吸引力和集聚力。要著力破解園區資金籌措和規劃建設等難題,全力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平臺,推動企業集聚、項目集中,鞏固龍頭引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