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淮 孫立明 羅富兵 李新輝
作者簡介:唐小淮(1998—),女,四川宜賓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通信作者:李新輝(1969—),女,新疆庫爾勒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E-mail:675621985@qq.com。
摘 要:目的:研究新疆兵團某高校大學生營養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為提高大學生營養素養水平及進一步開展營養教育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運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兵團某高校1 087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成年人營養素養測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利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方法探究營養素養的影響因素。結果:兵團某高校大學生營養素養總得分為(161.95±28.93)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家庭成員是否注重科學飲食、關注營養健康信息頻率、是否學習過營養學相關課程、自評健康狀況是大學生營養素養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兵團某高校大學生營養素養有待提高,營養技能的實踐與應用能力較弱。應構建個人、學校、家庭聯動機制,切實提升大學生的營養素養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營養素養;影響因素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tritional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TANG Xiaohuai, SUN Liming, LUO Fubing, LI Xinhui*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tri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corp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nutri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developing nutrition education. Method: 1 087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 and adult nutritional literacy measurement scale were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test, ANOVA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tritional literacy. Result: The total score of nutrition literac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as (161.95±28.93) points.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whether family members 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diet, pay attention to the frequency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information, whether they have learned nutrition-related courses, and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we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nutrition literacy (P< 0.05). Conclusion: The nutritional literac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Xinjiang corp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and apply nutritional skills is weak.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school and family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literacy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nutrition literacy; influencing factors
營養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基礎,國民營養作為反映人口健康素質與社會經濟的重要指標,備受國家與社會關注[1]。近年來,我國國民營養狀況雖有所改善,但仍面臨著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共存等營養不良問題,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病發病率也在增加[2]。研究表明,營養不良的發生與營養素養、不良飲食行為密切相關[3]。營養素養作為飲食行為的上游,是影響飲食行為最重要的因素,提高營養素養能有效促進營養狀況和健康[4]。我國對此也十分重視,在《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明確提出將提高國民營養健康素養作為主要目標。營養素養是指個體獲取、理解和處理基本的營養信息和服務,并通過這些信息或服務作出恰當的營養健康決策的能力[5-6]。但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與營養膳食相關技能,膳食結構不合理、營養失衡等問題突出[7-8]。大學生處于觀念與行為形成并穩固發展的重要時期,能大量獲取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是重要的知識傳播者,能將營養知識與理念傳遞給更廣泛的人群[9]。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營養素養對于未來全面提高自身與人群營養健康具有深遠意義。我國對大學生營養素養影響因素相關研究較少,主要在安徽與廣東地區,在新疆還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通過調查新疆兵團某高校大學生營養素養現狀及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大學生的營養教育提供理論參考,并為以后制定營養干預措施、改善營養健康狀況提供理論依據。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3年4—7月,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首先對新疆兵團某綜合性高校按照學科設置進行分層(工學部、農學部、醫學部、理學部和人文學部),按照學部人數比例確定每個學部的調查對象,再將每個學部按年級分層,在不同年級中隨機抽取班級,將納入班級的全部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1 103份,其中有效問卷1 087份,有效率為98.5%。
1.2 調查方法
1.2.1 一般資料
自行設計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民族、年級、專業、生源地、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父母文化程度、關注營養健康信息頻率、家庭成員注重科學飲食、閑暇時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是否學習過營養學課程以及自評健康狀況等。
1.2.2 成年人營養素養測量量表
采用張韻秋等[10]開發的量表進行調查,該量表共43個條目,包括2個領域與6個維度。6個維度分別為知識儲備、知識理解、獲取技能、應用技能、互動技能和評判技能。其中,知識儲備與知識理解維度屬于知識領域,獲取技能、應用技能、互動技能與評判技能屬于技能領域。采用Likert 5點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營養素養水平越高。該量表整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971,折半信度為0.855。量表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為0.982,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為0.846~1.000。提示該量表信效度較好。
1.2.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大學生基本信息的統計描述使用頻數和百分比。大學生營養素養水平的統計描述使用x±s,大學生營養素養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重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兵團某綜合性高校本科生1 087名,其中男生497人(45.7%),女生590人(54.3%);漢族958人(88.1%),其他民族129人(11.9%);大一至大四分別調查275人(25.3%)、347人(31.9%)、184人(16.9%)、281人(25.9%);專業屬于工學部有268人(24.7%),農學部129人(11.9%),醫學部206人(19.0%),理學部161人(14.8%),人文學部323人(29.7%);生源地為農村的學生有542人(49.9%),城鎮545人(50.1%);BMI為偏瘦的學生136人(12.5%),正常的699人(64.3%),超重176人(16.2%),肥胖的76人(7.0%)。
2.2 大學生營養素養得分情況
所調查大學生營養素養總得分為(161.95±28.93)分,總條目數為43,總條目均分為(3.77±0.67)分。知識領域得分為(48.77±8.68)分,條目數為12,條目均分為(4.06±0.72)分;技能領域得分為(113.17±22.44)分,條目數為31,條目均分為(3.65±0.72)分。知識儲備、知識理解、獲取技能、應用技能、互動技能、評判技能維度得分分別為(28.93±5.51)分、(19.85±3.82)分、(18.79±3.87)分、(38.94±8.77)分、(33.20±6.96)分、(22.24±4.71)分。其中,知識領域條目均分高于技能領域。在6個維度中,知識儲備維度的條目均分得分最高,應用技能維度的條目均分得分最低,結果見表1。
2.3 不同特征大學生營養素養差異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別、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員注重科學飲食、關注營養健康信息頻率、是否學習過營養學相關課程、閑暇時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自評健康狀況的大學生營養素養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大學生營養素養多因素分析
將營養素養總得分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由表3可知,性別、家庭成員是否注重科學飲食、關注營養健康信息頻率、是否學習過營養學相關課程、自評健康狀況不同程度影響大學生的營養素養。
3 討論
營養是健康的根本,營養素養是應用于營養領域的一種特定形式的健康素養[11],分為知識與技能兩個領域,知識領域包括了解基本營養知識和理解一般營養信息或營養服務的能力,技能領域包括獲得和應用營養信息或服務的能力,與他人互動或在社會環境中建立交流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地評估和反思營養信息或飲食建議的能力[10]。營養素養越高的人,越傾向于更健康的飲食行為,而營養素養越低,則越容易產生飲食相關問題[12]。《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13]中指出,高等教育階段是高校學生身心成長成熟、健康素養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知識分子、祖國的后備力量,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營養素養水平的提高能合理改善飲食行為,是促進營養健康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3]。因此,關注大學生營養素養現狀并了解其影響因素對提升大學生的營養健康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兵團高校大學生營養素養總得分為(161.95±28.93)分,高于蚌埠市高校[14-15]大學生的營養素養[(151.31±24.76)分],原因可能是隨著大眾媒體的發展,大學生獲取營養信息更加便利,對營養信息的關注度增加。在6個維度中,知識儲備維度的條目均分最高,應用技能維度的條目均分最低。應用技能代表把營養信息或服務應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這表明該校大學生學習能力較強,能掌握基本的營養知識,有一定的營養理念,但可能由于個人飲食偏好、生活費不充足、學業繁忙、學校食堂選擇較少等原因使得自己在日常飲食中很難保持科學的飲食。提示“高知低行”現象存在于兵團高校大學生群體中,且各個維度的營養素養水平不均衡,技能領域水平明顯低于知識領域,因此高校應該提供相應的營養教育,著重關注大學生營養技能的培訓與應用,同時要監督食堂推出更多安全營養、品類豐富的套餐,促進大學生“知行合一”理論[16]的踐行以及健康飲食習慣與行為的養成。
多因素分析可知,影響該校大學生營養素養的因素是性別、自評健康狀況、家庭成員是否注重科學飲食、是否學習過營養學相關課程、關注營養健康信息的頻率。女生營養素養高于男生,這與李世聰等[17]、郭凱威等[18]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女生更加注重身材管理和體重控制,會主動去獲取營養健康信息。另外,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和老師、家人、朋友交流自身營養狀況及交流食物營養搭配的經驗,并用于指導自己的日常飲食。自評健康狀況越好,營養素養越高,其原因可能是自評健康狀況好的學生健康意識較強,對營養相關問題關注度高,科學合理進食意愿更強。家庭成員注重科學飲食的學生素養更高,這反映了家庭環境的影響作用,家庭成員長時間共同生活,健康生活理念與方式相互影響,飲食習慣趨近相同,因此會影響營養素養[19]。提示家長應當提升自身的營養素養,教導孩子閱讀食物標簽、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關注營養健康信息頻率越高的學生,營養素養水平越高,說明素養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當積累了一定的營養知識以后,受這些營養健康信息的影響,學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健康理念,進一步提高營養素養;同時,關注營養信息越多的學生,不會局限于當前的認知,愿意不斷更新更科學、全面的營養知識[15]。學習過營養學相關課程的學生素養更高。營養教育是提高營養素養的有效手段,該校食品學院與醫學院都設有食品與營養相關的專業課程,還開設了相應的公共選修課,所有大學生均有機會進行專業的營養健康知識的學習,學習過相應課程的學生增加了營養理論知識的儲備,更容易樹立正確營養理
念[20-21]。提示高校不但可以開設食品與營養相關的公共選修課,還可以針對不同專業開設難度不同的個性選修課。另外,還可以通過健康講座、有獎知識競賽、慕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向大學生傳播科學的營養健康知識,引導大學生將學到的營養知識應用到日常飲食中。
4 結論
綜上可知,兵團某綜合性高校大學生總體營養素養有待提高,不同維度水平發展不平衡,知識領域條目均分高于技能領域。大學生的營養素養受到性別、家庭成員是否注重科學飲食、關注營養健康信息頻率、是否學習過營養學相關課程、自評健康狀況的影響。因此,我國在不斷完善營養相關的方針政策基礎上,可以構建個人、家庭、學校三位一體聯動機制。個人要提高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形成科學的營養理念,家庭應營造科學飲食氛圍,塑造正確的營養健康態度,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高校可以開展多樣化營養健康教育,創新科普形式,重點關注大學生對營養信息的實際應用。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協作進行干預,才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營養素養,更好地改善大學生的健康狀況,進而促進全民健康。
參考文獻
[1]劉月姣.《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布[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0,26(12):2.
[2]YANG Y,HE D,WEI L,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diet-related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self-rated? health in Chinese adult residents:a population-based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20,20(1):720.
[3]ZHANG Y Q,AIHEMAITIJIANG S,YANG J,
et al.Establishment of nutrition literacy core items for Chinese people[J].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2020,54(10):1069-1074.
[4]ZHANG Y Q,ZHANG Z F,XU M H,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ood and nutrition literacy questionnaire for Chinese adults[J].Nutrients,2022,14(9):1933.
[5]SILK K J,SHERRY J,WINN B,et al.Increasing nutrition literacy: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nt, web site, and? game modalities[J].J Nutr Educ Behav,2008,40(1):3-10.
[6]ZOELLNER J,CONNELL C,BOUNDS W,
et al.Nutrition literacy status and preferred nutri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mong adults 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Delta[J].Prev Chronic Dis,2009,6(4):A128.
[7]買曉穎,支紅霞,殷建營.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相關行為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7):119-122.
[8]黨瑞,姜婷,趙輝,等.影響克拉瑪依市某高校大學生膳食營養水平的社會學因素調查分析[J].高教學刊,2017(15):129-131.
[9]徐蕊,李文芳,張博軒,等.武漢市某高校大學生營養與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7,44(2):231-235.
[10]張韻秋.成年人營養素養測量量表的構建與評價[D].蚌埠:蚌埠醫學院,2021.
[11]BLITSTEINJ L,EVANS W D.Use of nutrition facts panels among adults who make household food purchasing decisions[J].J Nutr Educ Behav,2006,38(6):360-364.
[12]MO G,HAN S,GAO T,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short-form nutrition literacy measurement tool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Front Public Health,2022,10:962371.
[13]佚名.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7(33):92-95.
[14]張倩,梁羽汐,楊艷,等.瀘州市某醫學院校學生營養素養現狀分析[J].中國校醫,2023,37(5):316-401.
[15]高田靜.蚌埠市大學生營養素養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蚌埠:蚌埠醫學院,2023.
[16]許麗娜,李海生,王彥,等.2016年北京市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9,27(8):601-605.
[17]李世聰,盧玲玲,嚴維娜,等.2021年廣東省成年居民營養健康素養現況特征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22,38(1):23-27.
[18]郭凱威,張娜,張建芬,等.北京市鄉村成年居民營養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3,29(2):63-68.
[19]王暐琦,龍佳懷.新時代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青少年健康素養培育研究[J].阜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0(2):73-78.
[20]何鮮,陳祥鋅,劉小燕.醫學院校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12):138-141.
[21]梁璐瑤,黃鑫,呂帥帥,等.河北省3市中小學生營養素養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22,38(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