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云娟

從誕生之日起,人類就與疾病進行著頑強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通過實踐和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知識,也總結形成了一系列修身養性的思想與方法。健康是人類幾千年來孜孜不倦的追求,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更加迫切。
擁有健康并不意味著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一定意味著失去一切。所以,選擇和堅持健康生活方式,不僅有利于預防各種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甚至是治療與護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還有利于提高人們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那么,選擇和堅持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才能夠有效地預防疾病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個體或群體為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最佳健康目標而采取的行為模式,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地域性和人群特征,主要包括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良好睡眠、積極社交、主動學習等,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健康的基石。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健康生活方式要點究竟有哪些。
先說飲食?!懊褚允碁樘臁?,飲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也因此,不合理飲食成為人類疾病發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比如相當一部分人的心臟疾病、腦卒中和2型糖尿病死亡率與飲食因素有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高油、高鹽攝入普遍存在,含糖飲料消費逐年上升,而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等食物攝入不足。所以,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堅持合理膳食。一是要食物多樣,總量控制,營養均衡,規律進餐;二是要保證優質蛋白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攝入,增加粗糧分量;三是動物性食物要適量,保證每天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四是要合理烹調,口味清淡,踐行“三減”,強烈推薦蒸、煮、涮的烹飪方式。特別是兒童青少年,一定要規律進食,足量飲水,不喝含糖飲料。
再說運動。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入侵、延長壽命的積極手段。但是,隨著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運動在逐漸減少,人體正常新陳代謝功能下降,“三高”疾病和肥胖癥、糖尿病、腦中風、心臟病、癌癥等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多。因此,必須堅持合理運動。要釋放運動本能,增加戶外活動,每天主動鍛煉不少于30分鐘。當然,運動也要采取適宜的方式和運動量,應根據自己年齡、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不要違背常規,使身體過于疲勞,還要注意在飯后及剛睡醒后不宜劇烈運動。兒童青少年一定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至少掌握1項運動技能,戶外活動要充足。
三說習慣。人們的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有些習慣是好的,有些習慣則對健康非常有害。不良生活習慣常見有不規律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良行為習慣、不健康心理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疾病產生,更會加重疾病發展。所以,要積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吸煙,避免被動吸煙,早戒煙;不酗酒;減少視屏、久坐等靜態行為;保持口腔衛生;調整生活節奏,作息規律,不熬夜,早睡早起,適當午休,保證睡眠質量等。
最后說說心態。人的身體健康離不開心理健康,一個人心理不健康,就會導致心理失衡,進而影響身體健康。要時常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是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每天心情愉悅,就會使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旺盛強大,疾病就沒有生存的空間。所以,我們要與家庭成員多交流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和諧氛圍;對孩子要進行適宜的養育教育,重鼓勵、多引導、不溺愛;兒童青少年要尊敬師長,團結友愛,懂包容,有擔當,會分享,不沉溺于網絡,學會自我保護;上班族要保持心情舒暢,積極社交,主動調節工作、生活壓力;老年人要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維護家庭和諧,主動融入社會。
選擇和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大家要“從我做起”,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積極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