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秀江
摘要:在高消耗、高密度的養殖模式下,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形勢明朗。但生豬排放的糞便和尿液,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為了維持生態效益與養殖效益之間的平衡,本文針對生態豬養殖技術、糞污處理技術展開了新一輪的研究,并基于高質量綠色生態發展原則,提出了生態豬養殖管理措施、糞污處理技術要點等內容,旨在營造良好的生豬養殖環境,提高糞污資源利用率,提升生豬養殖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生豬養殖的零污染與零排放的目標。
關鍵詞:糞污處理;飼養管理技術;生態豬養殖;沼氣工程技術;糞污厭氧發酵技術
1 生態豬養殖技術
1.1 放養技術
根據生態豬養殖需要,明確生態豬放養模式是現階段比較常見的一種養殖方式,且提出了嚴格的養殖環境要求。通常,在選擇好對應的養殖模式后,需要對生豬養殖區域進行合理規劃,以保證實現優化養殖環境為目標,最大化提高生豬養殖環境的適宜性[1]。應注意的是,在應用生豬放養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確立生豬必須時刻處于自然生長狀態,即保證生豬養殖范圍的合理性,并允許生豬在這個范圍內自由進食。一般情況下,在自然生長狀態下的生豬,能夠食用雜草,且農田可以及時利用它們的糞便,實現糞污資源的有效利用,這種生態豬養殖與自然環境保護有效結合的放養方式,不僅加快了生態豬自然生長的速度,也有效提升了生態養殖效益。
1.2 飼養管理技術
養殖人員在確定生態養殖豬種后,應制定良好的生豬飼養管理方案。需要從生態養殖體系的建立健全入手,維持生態養殖體系元素的平衡狀態。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應落實以下幾點工作。首先,嚴格控制養殖區域溫度與濕度,同時,為生態豬提供衛生、健康的養殖環境,科學管理生豬喂養、處理糞便,力求實現生態豬糞污的利用最大化。其次,遠程監控養殖區域環境條件,即利用現代化、科學化技術手段,實現實時監控。同時,根據監控數據信息,對生態豬飼養環境進行調整與優化,提高生態豬生長環境的適宜性,借此有效強化生態豬養殖管理水平與質效。
1.3 基因改良技術
時代的發展和創新,為生態豬的養殖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建議養殖場結合創新理念,深入分析與研究現有養殖技術,通過技術改良與新品種引進的方式,助力生態豬養殖行業的持續發展。其目的是通過創新養殖技術,有效增強提升豬肉品質,滿足消費者高質量的需求。除此之外,養殖場需要明確,基因改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養殖技術,雖然可以依靠雜交方式,實現完美結合豬種優良性狀,實現優培優育豬種的目標。但應用基因改良技術,對生豬品種要求較高,生態豬養殖產業為提升生態養殖效果,還需把控豬種品質關。
2 糞污處理技術
2.1 豬糞堆肥技術
應用豬糞堆肥技術時,前1~3 d屬于升溫階段。通常,嗜溫型微生物在升溫階段,可以有效分解豬糞中的有機物,并產生大量熱量。而只要堆內溫度超過50℃,就可以殺滅豬糞中的雜草、寄生蟲卵以及病原菌[2]。經過上述過程,豬糞進入腐殖化過程,不僅會出現腐殖質,甚至會產生堆肥溫度下降的表現。此時,應注意在堆肥溫度下降到40℃以下時,立即開啟堆肥風干處理和后續加工處理。應注意的是,經過上述作業流程后,還需進行為期2周的豬糞發酵,并且在豬糞發酵過程需要添加秸稈類物質。發酵階段過后,可以采用慣性分離機或回轉式振動篩,去除豬糞中的金屬、塑料以及玻璃等雜質。盡可能在保證豬糞中沒有雜質的前提下,將它制成顆粒料,或者可向其中加入化肥,以制成營養更為全面的有機復合肥。
2.2 沼氣工程技術
沼氣工程技術具有農牧結合的特點,其主要是以有效提高生態豬糞便利用率為目標,利用轉換生態豬養殖糞便的方式,將其制成農業生產肥料,從而達到控制生態養殖期間的污染問題,也是當前應用較為頻繁的技術手段。通常,該技術可分為微生物處理技術和氧化處理2種方式[3]。前者主要利用微生物凈化處理經過厭氧處理的糞污,確保所有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的糞污都達到了排放要求的標準;后者則可以借助光合作用,利用水生植物與藻類物質的反應,自然處理糞污。另外,也可以利用土地自然降解功能,對生態豬的糞便進行降解處理。應用沼氣工程技術時,無論使用以上哪種處理方式,在處理糞污時,都必須配備運行狀態良好的機械設備。
2.3 糞便焚燒處理技術
糞便焚燒處理技術,其處理原理是借助氧化反應發熱量較高的特性對糞便進行焚燒。該技術在應用時,具有可以最大程度實現糞便綜合利用的優點。但同時需要借助較為先進的糞便焚燒裝置,通過長時間且連續的工作運轉,達到糞污處理的效果。糞便焚燒裝置工作流程如下:糞便高壓脫水—糞便輸送至干燥機—造粒機將糞便造成顆粒狀—焚燒爐焚燒糞便。而糞便在經過焚燒處理后,可被用于農業生產活動。
2.4 糞污厭氧發酵技術
糞污厭氧發酵技術是利用缺少氧氣的條件以及微生物的配合,將糞便中的脂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轉變成甲烷,即我們常說的沼氣。具體操作是需要通過有機物智能高溫好氧發酵罐,對豬糞進行日產日清,并使其在高溫發酵的作用下形成有機肥料,用來滿足農作物和其他種植物的農作肥料需求。
2.5 異味發酵床豬糞處理技術
在糞污處理環節,為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豬糞的無害化處理需求,豬場需要建造墊料發酵床。其目的是完成生物菌發酵無害化處理,具體應在發酵床內鋪上墊料,用以收集豬場糞污。這是因為大量的谷殼、木屑、食用菌、農作物秸稈等發酵基質存在墊料池中,能夠對豬場糞污進行有效吸收和發酵,因而可以實現糞污零排放,具有成本低和環保的優勢[4]。另外,經過發酵處理的糞污,可以轉化成優質的農家肥,實現還田利用,也可以發酵形成沼氣,為家庭廚用和供暖提供能源支持。
3 生態豬養殖管理措施
生態化養殖在生豬養殖領域中,已然成為時代發展趨勢,通過推廣與應用生態養殖技術,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生豬養殖產生的污染和破壞問題,提升糞污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也能保證豬肉制品的無公害、無污染。為充分發揮生態豬養殖技術的作用優勢,助力生豬養殖產業的良好發展,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優化生態豬養殖管理過程。
3.1 適度的飼養規模
一是生態豬養殖前,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科學選用良種。例如,選擇繁殖力強、肉質好、適應力強、生長快的生豬品種。二是根據資金情況、場區面積,合理確定生態豬養殖規模。三是借助人工授精技術,減少發生生豬發生生殖道系統疾病大范圍傳播的問題。四是根據生豬性別、日齡、用途等因素,靈活調控飼養密度。
3.2 科學的場區布局
場區布局、選址,影響生態豬養殖環境。對此,建議根據當地發展規劃安排,優選地勢高、運輸便利、背風向陽,且遠離水源保護區、風景區的丘陵地區,建設豬場,以減少發生相互污染的問題。在場區內部,也必須實行凈污分離機制,將污染道和清潔道、生產區和保育區分開,以降低出現交叉污染的可能。另外,為展開高質量的生態豬養殖管理工作,有必要配備完善的設備作支持,如清潔設備、養殖設備和物料設備。
3.3 先進的養殖方式
先進的養殖方式,影響生豬生長發育速度、生態豬養殖效益。第一,豬場應落實全進全出的制度,即在進行生態養殖管理工作時,豬場有必要遵循自繁自養的原則,實施人工授精、早期斷奶處理。第二,聘請專業化獸醫人員,以保證豬群健康生長為目標,落實相關管理工作。第三,購買相關設備,如,環境控制設備、生產設備和豬欄設備,切實提升生態豬場養殖水平。第四,應用高架發酵床養殖技術,快速分解發酵糞便,以提高生態豬養殖效益。
3.4 齊全的檔案記錄
齊全的檔案記錄,可為后續開展養殖作業提供重要資料支持。因此,生態豬養殖場應做好以下兩點工作:其一,建立健全生產管理制度,如,責任制度、防疫消毒制度,以規范化、標準化實施養殖管理作業。其二,健全完善檔案管理制度,尤其要注明生豬品種、繁殖次數、飼料、防疫消毒情況等相關基本信息。
3.5 均衡的日糧營養
根據生豬品種、日齡、用途,科學配置日糧,合理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即在保證粗、精飼料比例合理性的前提下,滿足生豬生長發育的營養元素需求。應注意的是,豬場要想提升生豬抗病能力,還需積極利用蒲公英、黃芪多糖、艾草以及馬齒莧等中草藥。例如馬齒莧,由于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葡萄糖、蘋果酸等營養物質,將其與飼料進行攪拌后飼喂,可以提升豬飼料抑菌、解毒的功效,減少發生仔豬白痢、豬腸炎下痢等消化道疾病。
3.6 嚴格的防疫措施
進行生態豬養殖工作期間,需要做好防疫處理。第一,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根據相關制度要求開展工作,如踐行休藥期制度、衛生消毒制度,保證生豬生長環境的健康性。第二,制定免疫程序,遵循100%的免疫密度要求,在控制疫苗劑量和免疫時間的前提下,為生態豬接種豬瘟疫苗、豬支原體肺炎疫苗、豬圓環病毒疫苗等。第三,設置消毒通道、消毒池以及消毒盆,提高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如對道路、墻面以及器具等區域,可應用氫氧化鈉、高錳酸鉀等試劑進行消毒。
3.7 規范投入品的使用
根據生態豬養殖標準要求,對各類投入品的使用做出了明確規定。首先,嚴禁使用喹乙醇、氯霉素、呋喃唑酮等國家禁用的添加劑、飼料和獸藥,避免出現藥物殘留嚴重的情況。其次,應遵照獸醫指導要求,正確使用獸藥,科學控制用量。再次,要從正規途徑購買飼料,并妥善儲存,減少出現飼料發霉或飼料變質的情況。最后,應取得無公害畜禽產地認定證書,并對畜禽產品、飼料進行定期檢驗。
4 糞污處理技術要點
4.1 清潔回收技術
一是糞便飼料化利用。生豬養殖過程,會產生多種動物蛋白,如蚯蚓、干清糞、蠅蛆等。這些物質經過堆肥發酵后,可應用到農業生產環節。而且,蚯蚓經過發酵處理,還可用于生豬養殖。可見,集約化管理生豬糞便,可以實現糞便飼料化利用,提高糞便資源利用率,也能夠減少二次污染的發生。但制作動物蛋白飼料過程,對濕度、溫度的控制要求較高,整體操作難度較大。
二是糞便基質化利用。對生豬糞便、秸稈、菌渣和污水進行充分融合,并及時采用堆肥發酵處理措施,可將其制作成基質土、基質盤,用來栽培蔬菜和種植水果??梢?,基質化利用糞便,不僅有助于減少糞污帶來的污染和浪費,還可以形成有機循環農業發展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為避免影響生物利用率和處理效果,在實現糞便基質化利用目標的過程中,應建立長生產鏈,并重點提升生產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三是糞便燃料化利用。充分攪拌生豬糞便,使其脫水,同時采取擠壓造粒措施,形成生物質燃料棒。此種處理方式具有較高環保性,不會產生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但因為需要進行脫水處理,所以利用環節能耗較高、維護成本較高。
4.2 種養結合技術
其一,糞便堆肥利用。槽式堆肥、異味發酵床等生豬糞污堆肥利用模式,可對生豬糞便進行耗氧堆肥處理,并將處理過的糞便加工制作成有機肥用于農田中。此種糞污處理模式周期短、效率快,有助于提升糞便附加值。但因為會伴隨臭氣,所以可能會污染自然生態環境。
其二,糞污全部還田。對生豬糞便和污水進行統一收集,并放置于氧化塘中,可以實現無害化處理,且不會產生大量建設成本和處理成本,不僅有效減少了糞污排放量,還可以最大化實現資源利用。但糞污貯存至少6個月,所以一般作短距離使用。
其三,糞污能源化利用。對生豬糞便和污水進行專業化處理,形成可利用的能源,就是糞污能源化利用。養豬場戶可借助沼氣工程,對糞污實施厭氧發酵處理,并利用處理后形成的沼液、沼氣或沼渣,進行發電、做飯。應用該技術時,需要建設沼氣工程統一處理生豬糞便,整體成本較高,所以無法有效保證糞污處理效果和利用效果。
其四,糞污肥水化利用。利用厭氧化塘貯存生豬糞污并實施發酵處理,使糞污肥水化利用。糞污肥水與灌溉用水混合后,可灌溉農田,因而不僅可以避免出現糞污污染和浪費情況,同時也能夠提高糞污資源利用率。但為滿足糞污運輸需求,需要建設大容積的貯存設施,建議在靠近農田的地方搭建糞水輸送管網。
4.3 糞水達標排放技術
利用好氧處理技術、厭氧發酵技術深度凈化處理生豬排出的糞便,并將其制成農田灌溉水、沼液、達標排放水就是糞污達標排放技術。該技術可腐熟發酵處理固體糞便,無需占用相應的土地,有助于降低糞污處理成本。
5 結語
傳統養豬會產生糞便污水、藥物殘留以及病死豬等污染源,不僅會污染生活用水、生態環境,還會制約生豬養殖行業的持續化發展與規?;l展,甚至可能會打破生態環境的平衡。為此,在生豬養殖期間,有必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綠色養殖為目標,對生態環境實施有效保護。其目的是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融入綠色理念和生態理念,以實現對生豬的科學管理和健康養殖,繼而有效協調生態效益與養殖效益,促進生豬養殖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豐田.生態豬綠色養殖技術及發展前景探究[J].中國畜牧業,2023(18):79-80.
[2] 鄒美清.生態豬飼養管理技術探究[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8):55-56.
[3] 桑運軍.環境保護理念下生豬養殖模式和技術的發展解析[J].吉林畜牧獸醫,2023,44(7):151-152.
[4] 王邦國.生態豬養殖與糞污處理技術[J].畜禽業,2023,34(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