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觀察者:沈玲芳

某兔從創立到上市的狂奔,給中國公司帶來了很多啟示,某種程度而言,就是中國公司成長為國際化企業的重要樣本,有著可復制的路徑。
業內人都知道,某兔是在印尼起家的,它能在東南亞崛起,自然離不開其本身在印尼等國家的積累,比如深厚的線下資源以及線下管理能力。但一個具備創業精神的團隊,也尤為關鍵,這些人仿佛一直在創業的路上,他們總是會比其他公司定更高的目標。據離職的員工透露,在極兔內部,大部分時候以結果為導向,如果達不到預期結果,很有可能面臨淘汰。
這種緊繃的創業狀態與某兔背后的組織管理機制息息相關。因為某兔采取區域代理制。區域代理熟悉當地文化,擁有當地快遞運營經驗,且持有公司在相應國家快遞網絡的運營實體或分公司股權。在這種制度下,各個國家的負責人需要去組建自己的團隊,有時還要向業務里投入自己的資金,業績不好的區域代理,還可能會被合并。這種模式之下,負責人不再像是職業經理人,而是創業的合作伙伴。
這一機制下,區域代理們的“狼性”表現就可以理解了,但同時某兔賦予了他們調動人財物的極大權力,結果也成了唯一可以評判他們的標準。據我觀察,在海外的中國創業團隊身上更具備這些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