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
2023年11月5日—11月10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現代流通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致辭:非常高興在第六屆進博會期間,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參加現代流通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各位嘉賓和企業家朋友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向商務部,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及在座各位對本次論壇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并大力推動流通發展,我國流通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商貿、物流等重點領域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持續深化,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國家骨干流通網絡逐步健全,現代物流企業快速成長,服務質量、效率和效益明顯提升。
但是,通過調查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國內統一大市場尚不健全,商品和資源要素自由流動仍面臨隱性壁壘,流通規則和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傳統商貿企業亟待轉型升級,農產品流通體系還比較落后,外貿發展動能減弱,缺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商貿物流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網絡分布仍不均衡,貨運承載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應急、冷鏈等物流服務存在薄弱環節。流通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信用信息應用水平還不能適應現代流通體系發展需要。
流通企業是流通市場的主體,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世界一流流通企業。借此機會,我就培育世界一流現代流通企業提出幾點想法:
一是做國內外流通渠道的建設者。當前,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發展,“買全國、賣全國”的流通格局加快形成,需要流通大企業做強做實做優國內自營網絡,承接流通主渠道、助力國內大循環,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巨大社會經濟效益。隨著我國深度融入國際大循環,帶動“屬地生產、全球流通”發展方式轉型,需要流通大企業健全國際服務網絡,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政策規則標準“軟聯通”,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在更高開放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環。
二是做供應鏈安全可控的維護者。當前,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近年來,全球貿易摩擦、航運延誤、物流遲滯事件時有發生,大宗商品價格大起大落,保供穩價難度增大。全球對大宗商品資源配置的競爭日益激烈,需要流通大企業充分發揮高效流通組織能力,有效配置全球資源,主動調整國際市場格局,堅守發展和安全底線,支撐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做產業鏈價值創造的組織者。當前,大國競爭是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我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需要流通企業與生產制造企業深度融合,逐步從“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再向“產業鏈組織者”升級,增強供應鏈服務能力和產業鏈組織能力。將生產、商貿、物流、金融等全鏈條連接起來,開展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推行全產業鏈模式,支撐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是我國流通業的一項戰略任務,需要廣大流通企業積極參與和創新探索。更需要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制定規則、營造環境,提供政策支持。今天,在這里召開現代流通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就是要與大家一起探討方向、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共同探索現代流通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作為全國性流通行業社團組織,將繼續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聯絡服務市場主體,助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流通企業,為現代流通體系和貿易強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