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秋宇 張鵬 鳳超 王會
聚焦新疆高質量物流人才培養需求,結合新疆理工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定位,深入挖掘《綜合運輸工程》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找準大國工匠精神、科學倫理教育、家國情懷、創新意識等思政切入點,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基于民漢合班模式下的學生學情設計教學內容,綜合采用理論講授、任務驅動、自主學習、主題研討等教學方法,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堂。
在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物流人才資源稀缺問題日益凸顯。截至2021年底,新疆共有7所本科院校開設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8個物流類專業建設點,每年畢業人數僅千人,且大多數疆外生源的學生選擇離開新疆就業,留在新疆就業的學生也只有少部分從事與物流直接相關的工作。綜合來看,新疆物流人才需求大,但高校培養物流人才數量不足,留疆物流人才少,整體物流人才的教育培養沒有跟上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將“學在疆”轉化為“留在疆”是新疆高校物流人才培養的重點之一[1,2]。新疆理工學院物流工程專業作為自治區一流專業建設點,肩負著為新疆培養高質量應用型物流專業人才的重任。為進一步推進物流工程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本文以《綜合運輸工程》為例,融入OBE教育理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體系設計、思政元素匯編、線上線下教學組織等工作,將課堂教學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行業實踐能力需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機融合,進一步強化物流新時代發展特征和新疆地域特色,引導學生“知疆、愛疆、留疆”。
1.1課程介紹?!毒C合運輸工程》課程是一門專業核心課,授課對象為物流工程專業大三學生,授課學時為48學時。課程包括理論授課與主題研討,其中理論授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交通運輸工程學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歷史,交通運輸需求分析的方法,為學生構建關于交通運輸工程的整體認知;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公鐵水空管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以及相關的設施設備與運輸組織方式,全面認識現代綜合運輸方式的組成與組織方式;第三部分主要介紹綜合運輸規劃,包括貨物運輸過程組織,城市綜合運輸系統,以及交通運輸系統的發展趨勢,加深和拓寬學生的視野。主題研討則結合區域特色設置四個主題:一是區域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的關系;二是我國鐵路改革的背景與成就;三是新疆交通運輸的發展歷程、現狀與趨勢;四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對策建議[3]。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使學生具有運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交通運輸系統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將來成為運輸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1.2學情分析。新疆理工學院是自治區重點建設的一所應用型高等院校,物流工程專業為自治區一流專業建設點。物流工程專業已逐步開展民漢合班授課模式,實行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考核標準的統一。民漢合班授課,對促進民族團結、高效利用教學資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學生的學習與老師的教學還處于相互適應的過程,班級學生的學情較以往更為復雜,民漢學生的基礎教育水平差距大,學習成績差距明顯,且民族學生語言能力對專業課程認識與理解存在困難,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授課過程如何兼顧民漢同學的學習能力,促進民漢學生交流溝通顯得十分關鍵[4]。
1.3問題分析。目前,《綜合運輸工程》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特色不突出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課程專業特色不突出,專業知識點與思政元素切入點聯系不緊密,有生拉硬拽的現象,未能體現物流工程專業特點,難以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實踐物流行業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二是課程思政內容新疆區域特色不突出,未結合新疆區域特色設計課程思政案例,難以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將“學在疆”轉化為“留在疆”。
結合新疆理工學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人才的辦學定位,立足于強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與國家主流價值觀引領的教育理念,遵循物流工程一流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向,明確《綜合運輸工程》的課程思政目標為“學物流、愛物流、做物流,知新疆、愛新疆、留新疆”,以思政目標為指引,深度挖掘蘊含在課程教學內容中的諸多思政元素。

表1 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對應關系
傳統的《綜合運輸工程》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采用的灌輸型教學方式,學生對知識處于被動接收狀態,學習效果較差,且教學質量與教師教學水平顯著相關?;贠BE(Outcom 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綜合運輸工程》課程則是以“學物流、愛物流、做物流,知新疆、愛新疆、留新疆”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以信息化技術為教學手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式的引導—互動式課堂[5,6]。
在理論課教學方面,基于OBE理念的新課堂與傳統課堂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講授的知識不再是全面覆蓋,而是根據學生課前線上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對課程知識點進行重新遴選,重構課堂教學內容,精講學生出錯率高或者感興趣的知識點,并且遵循留白的原則,告訴學生“學什么、為何學和如何學”,并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在主題研討課教學方面,采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討論形式,通過課前發布研討主題,引導學生分小組圍繞主題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與PPT匯報交流。此外,分組時參考學生的前期學分績點和性格特點,采用“1個尖子生+2個中等生+1個后進生”的分組模式,以充分調動小組成員參與討論的意愿,且保證每組均至少有一名民族學生,促進民族團結。
根據課程確定的思政、知識、能力與素質四維目標,以及基于OBE理念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確定本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

表2 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本文以《綜合運輸工程》課程為例,結合OBE教育理念與信息化手段,設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將思政教育無聲貫穿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之中,培養思想道德高、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引用出處
[1]曾波,李曉紅,鄒紅梅.服務于新疆經濟的應用型本科物流工程專業建設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133-134.
[2]葉雨瀟,張錦,劉偉華,等.新工科視角下我國高校物流工程專業轉型方向與路徑研究[J].物流研究,2022(01):83-91.
[3]季彥婕,陳峻,陸建,等.“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路徑[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3(S2):140-143.
[4]劉雅娜,王娟,白羽嘉,等.民漢合班模式對《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教學效果分析[J].科技資訊,2022,20(03):139-142.
[5]王強,李雯,李榮,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應用型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7,31(02):77-80.
[6]劉中燕.OBE教育理念在思政課教學改革中的滲透[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