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宇辰 張涵 劉思祈
特殊時期時因為封控管理導致生活物資在供應運輸分配過程中產生了種種問題。此論文以上海疫情防控期間的物資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發放問卷等形式,同時結合中國其他城市在特殊時期配送物資的經驗,試圖探究特殊時期物資的突出矛盾及其根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訪問、研究探討,提出了幾點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從2022年3月開始,上海市開始暴發疫情并迅速蔓延。絕大部分社區都有病例發生,波及的范圍很廣,形成廣泛的社區傳播。根據“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上海突發的疫情導致很多小區、公司被封控管理,產生了人員逗留,生產線運輸線停擺的情況。[1]由于無法進行實體店采購,因此幾乎全部壓力都集中到了可以進行配送服務的網絡購菜平臺上,隨即引發了種種問題。
(一)調查目的
1.為助力抗疫大局的推進。在特殊時期,從防疫工作者、志愿者、到廣大群眾,都需要充足且及時的物資來應對種種困難。“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與病毒對抗的這場戰役中,食品,生活以及醫療物資的精準供應至關重要。2.為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為配合大局,在封控期間廣大市民難以通過實體店、快遞、外賣等途徑購買商品,物資需求只能通過配送來滿足。因此物資配送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3.為解決特殊時期下的物資供應問題探索道路。國內其他地區同樣在物資配送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果能夠在上海市的防控工作中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對解決其他地區相似問題也會有所幫助。4.為減少對物資造成的浪費。4月7日,滿載25噸生活物資的貨車從安徽天長出發,奔赴上海。截至5月8日,由上海市商務委與市合作交流辦成立的援助生活物資工作專班,共收到援助生活物資18915噸。[2]如果這些物資能夠被更加高效利用,也會有力地減少資源的浪費。
(二)調查設計
1.調查對象的選擇。主要調查對象是上海居民,輔助調查對象是上海大學生。在上海封控物資供應出現問題時,主要受影響對象即上海居民,同時考慮到部分上海大學生封控在校園內,對于物資供應也有深刻的認識體會,所以采納了小部分大學生的意見樣本,確保數據的普適性。2.調查問題的選擇。從物資本身、配送過程、居民感受三個角度綜合考察設計問卷,主要從物資本身考慮豐富度、品種、質量和數量,配送過程是否清楚、透明、及時和準確,居民感受滿意或一般,認為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最終實際調查了100份問卷。調研問卷節選(圖1):
(3)調查過程
調查流程圖見下圖(圖2):

圖2 調查流程圖
(一)居民感受方面。1.建立公開透明的價格公示平臺。統計數據顯示,82%的居民認為物價上漲影響生活。在物資供應不足時,部分商家借機哄抬物價。大肋排(2斤左右)售價為80元、大湯骨(2斤左右)為40元、紅心火龍果1個15元……[3]高昂的物價加重了廣大居民生活負擔。首先,需要市場相關部門及時向居民公示各種物資的價格。其次,各大物資供應平臺也需要加強管理力度,對商家嚴格審核。清退不合規商家,優化市場環境。第三,為居民舉報違法定價提供渠道,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來監督定價。2.建立生活藥品供應平臺。防疫物資目前供應相對充裕。然而86%的居民認為生活藥品緊急需要但供應不足,治愈日常傷病成為困難。首先,要保障藥品供應的安全性。對有頭暈,咳嗽等癥狀的患者及時進行統計,確認其未感染后及時配送所需藥品。其次,保障配送效率。對于風險較低的藥品,縮短配送時間,使居民能夠及時用藥。最后,平臺還可以聯系醫院,安排醫生為居民線上問診。
(二)物資配送方面
第一,疫情防控期間物資送達的時間差異很大。根據調查可知,僅5%物資可以當日達。預計到達時間和下單時間的差距導致無法即時滿足居民需求,并存在個別物資延后發貨或者貨物丟失的情況。第二,由于生鮮類食品易變質難儲存,供應難度較大。出現了其他地區捐贈的大批生鮮食品由于存儲配送不及時,而造成極大的浪費的情況,未能滿足居民的物資需求。因此建議政府可以大力補貼物流公司,開辟綠色通道,為生鮮供應建立統籌供應平臺。物流公司是封控期間供應生活物資的唯一通道。2022年4月初,運送鮮活農產品的進滬綠通車從每天3000輛左右驟降至約600輛。物流公司需要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前提下才能配送,快遞員24h的核酸報告、每天抗原自測等使物流公司用人成本變高。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通報顯示,截至2022年4月10日,長三角地區有249個高速公路收費站關閉。在運輸路上可能因為個別地區封路需要加長運輸時間。對于快遞員自身來說要長時間在運輸車內生活,生活質量大打折扣。通過政府的補貼,吸引更多人參與運輸行業,緩解物流公司的壓力。開辟綠色通道,節省運輸途中繞路的時間,提高運輸效率。建立統籌供應平臺,在把關生鮮質量的同時,通過統籌安排和自下而上做好的統計,以社區為單位進行配送,盡快將生鮮送到居民家中。
(三)物資自身方面
1.重視防疫物資儲備,彌補家庭儲備缺失。日本在長期應對災害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日本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物資儲備最大的特點是全民儲備體制,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在儲備點建立儲備庫和調配機制。在這次抗擊疫情工作中,日本建立救災物資集散中心,厚生勞動省負責提供醫療藥品器械等工作。[4]由此建議,除政府和地方可以推進儲備機制常態化,建立物資長效儲備機制[5]外,每個家庭可以設置儲備應急箱,以衛生物資為主,定期更新生活藥品避免過期,保證生活藥品充足,居民應提高日常藥品儲備意識,定期參加防疫知識講座培訓。
2.開發物資反饋小程序。物資反饋小程序即便民服務監督和意見平臺,可以減少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解決居民在物資質量欠佳、物資數量不足時有平臺反饋,起到監督當地居委會的作用,將政府打造成更加便民利民的好政府。(1)物資反饋小程序設計背景及數據收集。對每個家庭可以針對性地對其需求了解更加全面,根據每個家庭反映問題的頻率,計算并使用不同舉報、建議權重。當地主管部門和居委會也可以設置后臺服務人員及時受理投訴。(2)物資反饋小程序使用流程參見圖3:同時可以設置反饋收到并處理成功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居民正在解決問題并及時通知處理情況,提高物資供應問題解決效率。

圖3 物資反饋小程序使用流程圖
引用出處
[1]季媛媛.上海疫情指數級上升趨勢已被打斷非封控區域病例篩出比例決定拐點[N].21世紀經濟報道,2022-03-28(003)
[2]曹玲娟.上海市成立工作專班,收到各省區市援助生活物資近1.9萬噸[N].人民日報,2022-05-10
[3]張衛.守住保供物資安全質量底線,確保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J].中國食品,2022-5-1()
[4]顧林生,任杰昊.面對疫情日本快速響應施策[J].中國應急管理,2020(2):52-54.
[5]于瑩俞楠.論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物資儲備機制改革——對新冠肺炎疫情處置過程中物資供應的思考[J].中國衛生法制,2021-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