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肖彬 趙國鵬 馬家偉 陸柯江
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已廣泛被應用于物流行業。“智慧物流”已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隨著政治環境的不斷改善,物流互聯網的逐漸形成,大數據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中國智能物流發展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智慧物流”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隨著政治環境的不斷改善,物流互聯網的逐步形成,大數據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中國智慧物流發展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本文主要根據近年來的各種文獻,對“智慧物流”的概念、價值與意義、發展現況、發展趨勢進行了歸納和綜述。
1.1智慧物流的概念與發展特點
1.1.1概念
智慧物流是指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能技術和應用,提升物流系統的智能化決策分析和運作能力,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以及自動化水平。
1.1.2發展特點
(一)政策環境持續改善。2018年1月18日,商務部等10個部門聯合宣布了“推廣托盤標準化、發展綜合物流的想法”。《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物流質量水平顯著提高。標準托盤在全國總量中的占比從目前的27%上升到32%,而二手網絡的份額從目前的65%上升到70%。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物流質量水平顯著提高。標準托盤在全國總量中的占比從目前的27%上升32%,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二)物流互聯網逐步形成。物聯網再一次發揮到了她革命性的作用,加了制造業、餐飲業、服務業,唯一一個巨大的行業物流,待整合。下一個風口,就是物流業的大崛起。(三)人工智能正在蓬勃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以來,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流傳并發展了半個多世紀。這引起了人類生產以及生活的革命性變化和前所未有的改變,并提高了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特別是在有效降低勞動力成本,優化產品和服務,創造新的市場和就業機會方面。
1.2智慧物流的價值
(一)智慧物流將促使企業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是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發生的各種費用,也指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物質資源的貨幣表達。隨著社會的發展,物流企業的物流管理意識的提高,降低物流成本已然成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務。(二)智慧物流有利于提高物流企業競爭力。智慧物流的實施有利于加快企業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的轉變,提高物流運作效率與產業鏈協同效率。競爭力越強的企業,在供應商那里越是有話語權。
1.3智慧物流基本框架及運作模式流程
1.3.1基本框架
具體的應用框架如下圖所示:

1.3.2運作模式
具體運作模式如下圖所示:

2.1關于“智慧物流”概念的研究
基于現有理解智能物流的概念,章合杰認為,智能物流是信息技術一種的支持方式,在運輸、倉儲管理、加載和卸載、分配、信息和其它后勤能夠連接的感知系統、深入分析,及時處理和適合功能實現一體化物流。章合杰基于現有的智能物流的概念理解,認為智能物流是一種信息技術支持在運輸、儲存、加載和卸載、物流配送、信息及其他鏈接可感知系統、深入分析,及時處理和autoajuste功能,實現物流一體化、研究現代綜合物流體系[1]。王之泰從需求的角度將智慧物流定義為一個系統綜合的概念,智慧物流是“將互聯網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應用于物流業,實現物流的自動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一種新的形態”[2]。Pauline和張貴偉在物流領域應用的現代信息化和智能技術方面提出,智慧物流是基于“互聯網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智能技術,對物流服務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測、定位和跟蹤,實施基于智慧城市框架的實時優化、高性能智能決策、綠色物流服務體系,認為智慧物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并從社會發展、經濟形態等方面出發,正在探索云計算在物流中的應用。寶林和張桂輝對智能應用、信息技術在現代物流領域,提出了由基礎物流智慧“互聯網+”,利用人工智能數據、云計算和這些智能現代化技術,對物流服務的發展進行預警、識別、監控,實現實時優化的智能決策、高效的物流服務,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3]。
3.1我國智慧物流發展現狀與問題
雖然國內許多大廠已經開始大規模布局智慧物流,但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物流企業在智慧物流的發展上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物流企業規模小,布局散,管理亂。目前,許多公司已經開始使用物聯網技術來構建智能物流系統。然而,這些公司的規模通常不大,與外國不同,已經形成了一些大型物流公司,在全國分布不平衡,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沒有駕駛問題,尤其是缺乏龍頭企業,很難形成產業集群。(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物流信息標準制定落后甚至缺失。主要是智慧物流。但是智慧物流的同時沒有失去人性化。中國物流以人力為主,所以人性化方面也會優勢一點。(三)信息技術落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臺。由于傳統的物流信息平,少了技術支撐,應用功能可能只是局限于信息發布,且發布的信息缺少合適的平臺審核、監管等,平臺作用有局限。(四)缺乏物流專業人才。目前,許多公司已經開始使用物聯網技術來構建智能物流系統。然而,這些公司的規模通常不大,與外國不同,已經形成了一些大型物流公司,在全國分布不平衡,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尤其是缺乏龍頭企業,很難形成產業集群。
3.2我國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
“十三五”時期,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國智慧物流迎來發展機遇期,智慧物流加快轉型升級成為必然趨勢。一是連接升級。預測未來5到9年,物聯網、云計算、大為新一代數據信息技術,即母、人、設施設備為物流一體化的上網、呈指數級增長的良好趨勢,物流廣覆蓋、互聯互通、生物驅動智慧發展。二是數據升級。隨著信息系統的建設,數據互聯和手持終端的普及,物流數據將完全可收集、可驗證、可轉移、可分析。三是體驗升級。預計未來分布式,這種新興的互聯網物流將更貼近社會消費者,成為集中式運營模式的綜合替代方案。四是綠色升級。這種智慧物流的實踐充分利用社會可用資源,根據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積極降低能耗。
3.3推進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建議
3.3.1政策層面
(一)制定物流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由于在中國全國范圍內的物流資源分布不均、物流企業規模小,相對落后和管理方法,為物流業發展計劃及其實行造成困擾。(二)加快物流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智慧物流將通過信息手段,將整個供應鏈上的許多個環節聯結成一個整體,這意味著標準化活動,一種根據確定的程序以協商一致方式建立的文件,為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共同使用和重用的規則、指導方針或特征。
3.3.2企業層面
(一)提升物流信息化服務能力。提升物流信息化服務能力,應當提高對各類用戶的服務水平,進而提升企業競爭能力,而傳統的物流管理越來越成為企[5];應面向行業、企業內外部的公開信息的界面更合適,面向行業來說,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用戶界面更合適的公開信息,實現信息交互和實現信息共享[6]。(二)突破核心信息技術,建立物流信息化平臺。近年來,盡管政府和企業,都同時加大了對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的投入,但從總體效果來看,信息化平臺建設已經成為智慧物流發展的主要目標因此,要集中資源與力量安排一批技術研發的重大專項。
3.3.3高校層面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高校應對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行業崗位需求變化進行專項調研和分析論證,根據智慧物流人才崗位特征,與物流行業專家、企業高管聯合制定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目標,開展多元化培養。(二)改革高校物流課程體系。部分高校對物流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例如我們大學增設了《m atlab工程應用》《智慧物流》等課程,但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安排,缺少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配套的課程和體系。高校應根據企業調研,梳理出智慧物流崗位群,以崗位核心能力為中心重構滿足多元化需求的物流專業課程體系。(三)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由于受實訓設備陳舊、教學資源不足、教師智慧物流知識體系薄弱、實踐能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高校物流專業課程內容多以講授課本知識為主,很少將物流企業真實案例融入教學內容,學生缺乏對智慧物流的認知,不具備智慧物流應用技能。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和老師到智慧物流企業、無人倉庫進行認知實踐和頂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提升智能設備操作能力,智慧物流應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請智慧物流企業技術骨干來校開展講座或授課。
引用出處
[1]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內涵和實施框架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23):44-46.
[2]王之泰.城鎮化需要“智慧物流”[J].中國流通經濟,2014,28(03):4-8
[3]何黎明.中國智慧物流發展趨勢[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06):37.
[4]張貴煒,馬麗艷,谷凱萱.河北省智慧城市與智慧物流發展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0):57-58.
[5]陳玉蘭,張靈.長三角城市智慧產業發展比較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06):6-11.
[6]張春霞,彭東華.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3,27(1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