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欽,徐博,趙華容,高清,覃東升,王于超
細菌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具有隱匿性強、進展程度快、療程長等特點[1]。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CHINET)2021 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檢出率排名前5 位的細菌分別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2]。由多重耐藥(multidrug resistance,MDR)和廣泛耐藥(extensively drug-resistance,XDR)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腦室炎具有毒性大、死亡率高、耐藥機制復雜等特點,容易形成阻塞性腦積水,導致患者死亡。目前,可在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保持敏感性并達到治療濃度的抗菌藥物有限,臨床醫生面對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往往束手無策[3-4]。頭孢他啶阿維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CAZ/AVI)是頭孢菌素和 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聯合抗菌藥物,對耐碳青霉烯類革蘭陰性桿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i,CRGNB)具有較好的抑制活性[5]。該藥于2019 年獲批在中國上市,用于治療復雜的腹腔內感染以及肺部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藥品說明書中未提及其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國內外應用CAZ/AVI治療中樞神經系統CRGNB 感染的研究僅限于少量病例報道[6]。基于此,本研究對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收集關于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的文獻。以“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碳青霉烯類耐藥”“革蘭陰性桿菌”“腦室炎”等為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庫等中文數據庫;以“ceftazidime/avibactam”“carbapenemsresistance”“ventriculitis”等為關鍵詞檢索Pub-Med、Embase 等英文數據庫,例如PubMed 的檢索式為“(((ceftazidime-avibactam)OR carbapenems resistance)AND ventriculitis)”。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2023 年4 月30 日。
納入標準:①臨床病例報道類文獻。②患者年齡不限的文獻。③患者診斷疾病為腦室炎的文獻。④CSF 病原體明確為CRGNB、菌種不限的文獻。
排除標準:①含有重復病例的文獻。②報道的病例中不包含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者的文獻。③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病原菌無法判斷的文獻。④僅為流行病學調查或分子機制研究,無治療經過的文獻。⑤討論了耐碳青霉烯類的腸桿菌科細菌,但未明確菌株例數的文獻。
由 2 位研究者獨立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文獻,遇到分歧時討論解決。收集患者性別、年齡、診斷、合并感染、手術操作、病原學結果、CSF 生化指標、藥物治療方案及預后情況等信息。對所得結果進行描述性分析。
經檢索及篩選,共獲得有效文獻13 篇[7-19],均為案例報道,涉及有效病例18 例。其中,男性11 例(61.11%),女性5 例(27.78%),未描述2例(11.11%);年齡2.5~69 歲。除1 例未描述外,主要診斷包括顱腦損傷(7 例,38.89%)、腦出血(3例,16.67%)、腦膿腫(3 例,16.67%)、腦梗死(1例,5.56%)、松果體腫瘤(1 例,5.56%)、蛛網膜下腔出血(1 例,5.56%)和神經母細胞瘤(1 例,5.56%)。8 例患者明確行神經外科手術[7-11]且植入腦室外引流術或腦室腹腔分流術等相關裝置。感染菌株以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pneumoniae,CRKP)(10 例,55.56%)為主,其次為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CRPA)(7 例,38.89%),其中有1 例為CRKP 和CRPA 混合感染[18];洋蔥伯克霍爾德菌、大腸埃希菌較少;明確混合感染患者9 例(50%),表現為顱內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或肺部感染。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相關文獻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相關文獻的基本情況
共7 例患者明確報道了CSF 生化指標結果,提示CAZ/AVI 治療顱內CRGNB 感染具有較好的療效。在接受CAZ/AVI 治療前后,CSF 白細胞計數下降百分比的范圍為91.43%~99.98%;CSF 總蛋白水平僅1 例上升,其余均呈下降趨勢,下降百分比的范圍為37.82%~97.86%;CSF 葡萄糖水平僅2 例下降,下降百分比分別為5.88%和7.35%。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的CSF 生化指標情況見表2。

表2 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的CSF 生化指標情況
18 例患者病情均較重,且在應用CAZ/AVI 前均使用了其他抗菌藥物(如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美羅培南、環丙沙星等)。多數患者均為靜脈用藥或合并鞘內或腦室內注射的局部給藥方式,包括單用CAZ/AVI 靜脈滴注3 例(16.67%),CAZ/AVI 聯合1 種抗菌藥物靜脈滴注8 例(44.44%),靜脈用藥聯合鞘內或腦室內注射的局部用藥7 例(38.89%)。17 例報道了應用CAZ/AVI 治療的療程,平均療程為(34.12±18.29)天。10 例報道CSF 或腦組織細菌培養轉陰結果,細菌平均轉陰時間(8.20±5.78)天。臨床治愈率達94.44%,CAZ/AVI 治療過程中除未描述的研究外均無不良反應發生。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的治療方案及預后情況見表3。
CAZ/AVI 是目前治療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嚴重感染的一線藥物,其主要通過頭孢他啶與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結合,抑制細胞壁合成過程中的肽聚糖交聯,導致細菌細胞裂解和死亡來發揮抗菌活性,阿維巴坦則保護頭孢他啶免于被多種β-內酰胺酶降解[20]。2012~2014 年國際最佳耐藥監測網(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Optimal Resistance Monitoring,INFORM)收集到革蘭陰性菌株34 062 株,其中99.5%的分離株對CAZ/AVI 敏感,包括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腸桿菌屬和奇異變形桿菌等;與其他抗菌藥物相比,除對產金屬β-內酰胺酶的腸桿菌科細菌的體外抑菌活性非常有限外,CAZ/AVI 對上述革蘭陰性菌的抑菌活性具有優勢[21]。本研究報道感染菌株以CRKP 和CRPA 為主(其中1 例為混合感染),對CAZ/AVI 均表現敏感。體外研究表明,CAZ/AVI 對于83.5% 的美羅培南耐藥的腸桿菌科分離株依舊敏感,且與頭孢他啶和頭孢吡肟相比,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保留了對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和(或)質粒介導的AmpC 酶的腸桿菌分離株的有效體外活性[22]。此外,產AmpC 酶的菌株孔蛋白丟失可能導致菌株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而CAZ/AVI 保留了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pneumoniaecarbapenemases,KPC)陽性腸桿菌科菌株的優異體外活性[23]。
《2017 年美國感染病學會醫療相關性腦室炎和腦膜炎臨床實踐指南》(2017Infectious DiseasesSocietyofAmerica’s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forHealthcare-Associated VentriculitisandMeningitis)指出,對于治療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腦室炎和腦膜炎療程一般為21天,由CRGNB 引起的感染則需要更長時間[24]。頭孢他啶很少透過血腦屏障,但當腦膜受損或發炎時,CSF 中頭孢他啶濃度可達4~20mg/L 或更高。Bellouard 等[25]利用液相色譜-質譜法在常規治療的藥物監測中發現,有2 例患者CSF 樣本中的頭孢他啶濃度為24.9mg/L。而關于阿維巴坦透過血腦屏障的研究甚少;一項腦膜炎模型兔的體外研究發現,頭孢他啶和阿維巴坦的CSF 暴露量分別為血漿中藥時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43%和38%[26],提示CAZ/AVI 在炎性腦膜中仍有穿透可能。本研究中的CRGNB 對CAZ/AVI均表現敏感,主要藥物治療方案為CAZ/AVI 靜脈滴注聯合鞘內或腦室內注射給藥,臨床治愈率達94.44%,10 例報道了細菌培養轉陰結果,細菌平均轉陰時間(8.20±5.78)天。此外,CSF 生化結果同樣表明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療效較佳。提示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前景,也為未來進一步研究CAZ/AVI 提供了參考。
綜上所述,雖然以CAZ/AVI 為基礎的方案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的臨床療效較佳,但尚未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均為案例報道,存在偏倚風險,考慮CRGNB 感染引起的顱內感染具有療程較長、病死率較高以及治療難度大等特點,且目前臨床可選擇的能透過血腦屏障的抗菌藥物有限,CAZ/AVI 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期待未來有更多報道或系列關于CAZ/AVI 治療CRGNB 感染致腦室炎的研究,為臨床提供更多的治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