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金,李佩霞,王笑英,吳瑞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廣東 廣州 511400)
近年來,因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大,我國頸椎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需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逐漸增多[1]。頸椎前路手術可直接將椎間盤及后方骨贅對脊髓神經的壓迫解除,療效確切且椎體骨性融合度高,對椎間高度及生理曲度等的維持效果良好,目前已成為臨床治療頸椎疾病常用的術式[2]。但因頸部結構復雜獨特、術中多使用機械等因素,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多,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護理干預很有必要,常規護理干預多為口頭宣講,缺少互動性及針對性,護理效果不甚理想[3-4]。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共包含服務個體特征、醫患交互及健康結局三方面,通過識別患者獲得良好健康結局的個體特征,制定相關措施激發患者承擔健康責任的內在動力,從而改善健康結局[5]。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既往用于其他患者干預的研究較多,但應用于頸椎前路手術患者的研究較少。鑒于此,本研究分析了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頸椎前路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8 月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80 例頸椎前路手術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18 歲;(2)原發病為頸椎疾病;(3)有明確手術指征,且X 線檢查病變部位為C3-7,入路為前入路。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骨質疏松或骨瘤疾病者;(2)伴有糖尿病或血液系統疾病者;(3)其他疾病行頸部手術者;(4)非前入路手術患者;(5)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6)伴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操作為術前評估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檢查四肢感覺、運動及肌力的情況,準備頸托,術后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再次檢查四肢感覺、運動及肌力的情況,觀察引流量,指導患者進行常規功能鍛煉,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予以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護理干預,建立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小組,具體干預操作如下:(1)確定患者個體特征,主要包括患者對疾病及手術治療的認知程度以及目前最擔心的問題,患者入院后3 d 內由責任護士對其進行一對一訪談,共進行3 次,每次約30 min,責任護士依據自身經驗提問并傾聽患者的解答,然后整理患者個體特征;(2)護患院內互動:根據患者基線資料及整理出的個體特征,找出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質量的主要問題,確定問題后進行第一次互動,主要是共同分析問題所在,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護理措施,評估第一次互動結果,決定是否進行第二次互動。制定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者疾病管理、角色管理及情緒管理,針對患者實際問題結合護理措施實施護理方案;(3)護患院外互動:建立網絡學習平臺,若患者無法自己進行網絡學習,則由家屬與患者一同進行,護理人員依據制定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持續性學習資源,出院前為患者發放護理方案實施日記,囑患者實時記錄,互動時患者拍照反饋日記內容,護士通過記錄內容進行評估。(4)健康結局觀察:主要是評估患者康復主要問題是否解決,責任護士出院前進行1 次健康結局觀察,患者出院后通過上門隨訪或電話隨訪等方式再次評估,評價患者康復主要問題解決情況,若未能及時解決則再次開展護患互動,評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酌情調整護理干預措施。(5)為減少患者術后咽喉部的疼痛與不適,術后72 小時內給予患者含服清咽滴丸冰塊。具體步驟如下:清咽滴丸(50 丸)研磨后溶于50 mL 純凈水中,攪拌均勻后置入專用模具中冷凍,讓吞咽功能Ⅰ級、Ⅱ級患者含服冰塊,將冰塊置于口腔內接近舌根位置,按時改變冰塊位置預防形成凍瘡,含服至冰塊融化后全部吞下。含服期間禁食禁飲,3 次/d。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 個月的護理干預。
(1)兩組患者疼痛及頸椎功能比較:術前1 天、術后1 個月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評估患者的頸部疼痛情況。分值0 ~10 分,0 分為無痛,1 ~3分為輕微疼痛,4 ~6 分為患者睡眠受影響,但可忍受,7 ~10 分為疼痛劇烈,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并難以忍受,VAS 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患者越難以忍受;術前1 天、術后1 個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協會頸椎評分(JOA)評估患者頸椎功能:共4 個方面(主觀癥狀、日常生活、臨床體征、膀胱功能),其中前三個方面為正性記分,最后一個方面為負性記分,共14 項條目,總分29 分,得分高低與頸椎功能呈正相關。(2)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較:術前1 天、術后3 周、術后1 個月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價,共10項條目,采用Likert4 級評分法,滿分40 分,得分高低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術后1 個月采用健康調查簡明量表(SF-36)評估,該表共包含PF、RF、BP、GH、VT、SF、RE、MH 8個維度,各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術后1 個月兩組VAS 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組間比較觀察組更低(P<0.05);術后1 個月兩組JOA 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且組間比較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及頸椎功能比較(分,± s)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及頸椎功能比較(分,± s)
注:與術前1 天比較,aP <0.05。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 JOA 評分術前1 天 術后1 個月 術前1 天 術后1 個月觀察組 39 6.36±0.49 2.38±0.49a 7.38±1.18 15.72±0.46a對照組 41 6.27±0.45 2.98±0.42a 7.46±1.23 15.02±0.27a t 值 0.856 5.890 0.297 8.350 P 值 0.394 0.000 0.768 0.000
術后3 周、術后1 個月兩組GSES 評分均較術前1 天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術后3 周、術后1個月的GSES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GSES 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患者GSES 評分比較(分,± s)
注:與術前1 天比較,aP <0.05。
術前1 天 術后3 周 術后1 個組別 例數 月觀察組 39 17.95±1.96 24.41±2.57a 27.95±1.90a對照組 41 17.63±2.74 19.83±1.97a 22.02±1.15a t 值 0.598 8.972 16.983 P 值 0.552 0.000 0.000
術后1 個月觀察組PF、RF、BP、GH、VT、SF、RE、MH 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4。
表4 術后1 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s)

表4 術后1 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例數 PF RF BP GH VT SF RE MH觀察組 39 59.90±14.23 53.87±18.84 59.62±14.59 57.87±15.03 70.13±15.88 70.13±15.24 55.33±15.85 71.13±10.48對照組 41 50.59±11.85 45.54±6.28 52.12±11.32 50.39±10.70 54.58±15.29 55.07±13.96 45.49±12.74 64.88±8.59 t 值 3.187 2.680 2.576 2.574 4.474 4.612 3.068 2.924 P 值 0.002 0.008 0.012 0.012 0.000 0.000 0.003 0.005
頸椎前路手術在頸椎管狹窄、頸椎退行性病變等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已得到公認,但手術解剖部位的復雜性高、術中機械用具使用率高等因素導致患者術后多伴有頸部血腫、切口感染等相關并發癥[6]。患者術后頸椎功能恢復不理想,予以適當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既往臨床多采用口頭宣講、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內容枯燥,患者接受度較差[7-8]。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會對患者進行個體評估,護理人員充分理解患者潛在內能,據此制定相關護理措施,并依據患者個體化特征,通過護患互動影響患者潛能、情感、認知等,利于患者了解并解決自身問題,從而改善健康結局[9]。
既往已存在將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應用于乳腺癌、結腸炎等的研究,但用于頸椎前路手術患者的研究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個月兩組VAS 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組間比較觀察組更低;術后1 個月兩組JOA 評分均顯著提高,且組間比較觀察組更高,這與張愛玲等[10]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與本研究通過護患互動模式,一對一溝通并制定干預措施,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有關。自我效能感為患者對自身實施能力,且是否能達到目標效果的主觀判斷,即對自身行為能力的信心[11]。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周、術后1 個月兩組GSES 評分均較術前1 天顯著提高,觀察組術后3 周、術后1 個月的GSES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李麗萍等[12]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研究通過評估患者個體化特征,可明確患者問題所在,制定護理措施,通過院內、外的護患互動模式,可促使患者積極解決自身問題,提高自我效能。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1 個月觀察組PF、RF、BP、GH、VT、SF、RE、MH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宋穎等[13]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研究解決了患者的康復問題,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結局,且清咽滴丸冰塊的消腫、止痛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咽喉不適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能減輕頸椎前路手術患者的疼痛,改善其頸椎功能與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質量,臨床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