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黃浦區以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命名,是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城區總面積雖僅為20.52平方公里,卻有著發達的經濟水平、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及諸多特色鮮明的城市名片和經典地標。
2022年,黃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3.05億元,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位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區第一,經濟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47.32億元,穩居全市首位、全國領先。2023年1-9月,黃浦完成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6.58億元,總量居上海中心區第二。
外增“顏值”,內練“實力”,黃浦繪就了一幅中心城區的幸福畫卷。
以前瞻布局搶占發展先機,激發創新創造蓬勃活力,黃浦始終將改革發展作為幸福的基底。
2023年6月,黃浦發布中心城區唯一國家級進口示范區——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商貿門戶。
2023年9月,黃浦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明確規劃并建設“中央科創區”,同時發布“科技創新12條”。此外,“中國數據復制第一股”英方軟件登陸科創板。作為上海中心城區,黃浦區的科創濃度和熱度持續提升。
在打造高品質人才發展體系,吸引優質企業和優秀人才方面,黃浦也有諸多創新——推出“宜商黃浦 益企同行”四大專項行動,在外灘“最美玻璃穹頂”下建成區政務服務中心新址。
堅持高能級、高密度、高效益,激發產業發展硬核動能,黃浦的發展既有寬度,也有厚度。
堅持高能級、高密度、高效益,激發產業發展硬核動能,黃浦的發展既有寬度,也有厚度。
伴隨外灘大會、外灘金融峰會等行業大會的舉辦,持牌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的加速集聚,黃浦區交上了一份優質的金融答卷——區域內現有6家國家級金融要素市場和721家持牌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交易總額約占上海全市70%。
在黃浦,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涉外經濟蓬勃發展——全區年稅收億元樓宇超70幢,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1家,2023年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18.41億美元,同比增長69.4%,與2021年同期同比增長96.3%。
南京路、淮海路、豫園三大世界級商圈加快煥新升級,世紀廣場改造項目初具形象,“上海購物”魅力窗口打造完成。數據是黃浦區消費升溫的有力佐證:2023年前三季度,黃浦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02.64億元,同比增長21.1%。
全面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聚焦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等重點領域,黃浦持續為民生“加速”、為幸福“加碼”、為生活“加溫”。
為了歷史性地解決城區面貌二元結構矛盾,黃浦于2022年7月全面完成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為上海持續30年的大規模舊改畫上了完滿句點。同時,乘勢而上、再接再厲開啟了“兩舊”改造,2023年首個零星舊里征收項目蓬萊路北側地塊進展順利,首個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保屯路211弄創造了居民參與度、推進速度、簽約完成速度、全部搬離速度、簽約生效至開工速度五項上海全市第一。
同時,黃浦創新打造“床邊、桌邊、身邊、周邊、手邊”的“五邊形”養老服務體系,在上海全市率先實現社區長者照護之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街道全覆蓋,推進整體性適老化改造試點,啟用了上海首家家庭照護床位服務中心。
為了鞏固擴大社會事業高位均衡發展優勢,黃浦充分發揮區內26所百年老校名校、7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和7家三甲醫院等社會資源優勢,深入實施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示范項目,持續優化分級診療體系,推動瑞金盧灣、九院黃浦兩大醫聯體有序錯位發展,啟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專”能力提升計劃,推動社會資源進一步擴容,均衡布局進一步優化。
不僅如此,黃浦還加快推動“10分鐘社區生活圈”布局建設,精心實施10個街道、65個“一街一路”示范項目,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家門口延伸、向薄弱環節和重點群體傾斜。
黃浦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所在區,依托城區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和稟賦優勢,黃浦著力打造“紅色露天博物館”,建成7.1公里紅色經典步道,將中共一大會址周邊紅色遺跡遺址串珠成鏈。
為持續打響“演藝大世界”品牌,黃浦多管齊下。在辦好上海國際音樂劇節、上海國際戲劇邀請展、上海國際喜劇節三大國際節展的同時,黃浦推出首個文旅融合重大項目“公園里的莎士比亞”,推動專業節展遍布全年、演藝空間遍地開花、首演首秀紛至沓來。
為持續打造景城一體、產城融合、主客共享的世界級城市會客廳最亮麗窗口,黃浦持續做好歷史風貌保護利用的“大文章”,高標準推進外灘、衡復、人民廣場和老城廂等風貌區的保護更新。已率先成為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
見真招、出實招,黃浦始終按照“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要求,精心勾畫、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著力彰顯世界級城市“會客廳”的功能形象。
以數字賦能引領高效能治理——黃浦在全市率先推出數字治理最小管理單元,逐步覆蓋南京大樓、瞿溪路、春江小區、漁陽里等重點區域和場所,助力數字化全面賦能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營商環境、公共服務。
以繡花功夫描繪城區管理“工筆畫”——黃浦加快“三美聯動”建設,外灘、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新天地等重點區域道路保潔在全市率先實現“席地可坐”,百年復興公園拆墻透綠,“最美人行天橋”董家渡濱江花橋項目實現貫通,“一江一河”黃浦段水更清、岸更美,成為展示城區形象、承載城市記憶、容納公共活力的城市新地標。

外灘夜景
以共建共治共享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黃浦深化推進“零距離家園”工程,建成“蘇河之眸”“果育里”等一批示范型實體陣地,結合主題教育不斷深化“四百”大走訪,在首次實現對全區近16萬戶居民家庭、38萬名居民全覆蓋走訪聯系基礎上,開展“進百樓、進千企、進萬戶,問需、問計、問效”行動,努力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黃浦樣本”。
“面向未來,我們將更加主動服務全國全市發展大局,把傳承經典融入生動實踐,將鑄就精品作為不懈追求,以創新創造激發強勁動能,繪就既有繽紛‘高大上、又有濃郁‘煙火氣,既有時尚‘國際范、又有典雅‘東方韻,既有厚重‘歷史感、又有蓬勃‘新活力的生動景象,成為匯聚全球精彩、彰顯中國氣派、代表上海形象的亮麗窗口,成為群眾樂享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時代人民城市中心城區典范,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引領區,成為新時代上海面向全球的‘心臟、窗口、名片。”黃浦區委副書記、區長沈山州告訴《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