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2023年9月19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
9月18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高級別會議周開幕。在高級別會議周,聯合國舉行了一系列重要峰會和高級別對話,其中,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峰會是一部重頭戲。這次峰會不僅將直接關系到未來SDG的實現,也關系到大國競爭背景下聯合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究竟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2015年9月,聯合國發展峰會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目標,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和變革性的議程,涉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三大方面,包括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個具體目標,旨在消除貧困與饑餓、實現糧食安全、確保健康生活和公平教育、實現性別平等、發展可持續能源、減少國家不平等、促進充分就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2015年后,實施SDG的早期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在全球范圍內,極端貧困率和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的防治取得了成效,一些性別平等目標的實現富有成果,最貧窮國家電力供應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組合中的比重增加,海洋保護區覆蓋的國家管轄水域比例在五年內增加一倍以上。但在這些所取得的進展中,大多進展比較脆弱,而且多數目標的進展過于緩慢。
目前,距離到2030年實現SDG的最后期限已經過半,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烏克蘭危機爆發和地緣政治局勢的緊張,以及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危機的影響,要實現SDG更加吃力。對已有數據的大約140個具體目標的初步評估表明,只有大約12%的SDG目標步入正軌;大約50%的SDG目標輕度偏離或者嚴重偏離軌道;最糟糕的是,大約30%的SDG目標沒有任何進展甚至低于2015年的基準。
按目前的趨勢,到2030年將有5.75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約6.7億人將面臨饑餓(占世界人口的8%);約8400萬兒童將失學,3億兒童或青年將不具備讀寫能力;可再生能源仍只占能源供應的一小部分,約6.75億人將用不上電。
此次峰會對實現SDG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全面審查,肯定了所取得的進展,并直面一些新出現的挑戰,為在2030年實現SDG采取變革行動提供高級別政治指導。
此次峰會達成了一份簡明的、面向行動的政治宣言。宣言重申了各國對于“到2030年建立一個公正、公平、可持續、包容和繁榮的世界”的全面集體承諾;承諾各級和所有利益攸關方采取持續、變革性和緊急的行動,專注于扭轉當前消極的趨勢,加速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解決差距和挑戰;認識到集體失敗對發展中國家和世界最貧窮、最弱勢群體的巨大沖擊,再次承諾不讓任何國家和人民掉隊,將為這些國家和人民實現SDG創造條件;承諾要在全球、區域和國家等各級進一步建立伙伴關系;提出要在消除貧困,結束饑餓,實現性別平等,確保公平教育、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可持續和現代化的能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擴大可持續發展籌資規模等各具體領域加強行動。
宣言還提出實現SDG的救援計劃。第一,要求各國履行對SDG的全球承諾,包括通過大規模刺激可持續發展目標、擴大融資和其他措施如減免債務等。第二,敦促各國領導人提出本國對SDG的國家承諾,包括到2027年和2030年減少國內貧困和不平等水平的明確基準。第三,敦促所有國家和利益攸關方、地方當局、私營部門、基金會、慈善組織和公民社會共同參與落實SDG,將言辭轉化為行動。
可以預期,SDG峰會將再次激發成員國對實現SDG的承諾,有利于動員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凝聚政治共識。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發達國家對實施SDG的全球承諾既不多,也不具體。落實SDG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正處于金融崩潰的邊緣,無法投資可持續發展目標。根據世界經合組織的數據,落實SDG的年度資金缺口目前估計為4.2萬億美元,高于疫情前的2.5萬億美元。但是,發達國家對國際發展援助和氣候融資的承諾沒有得到兌現,世界上1/3的國家正面臨財政危機的風險。發展中國家多次要求發達國家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改革國際金融架構、債務重組、為氣候行動減免債務等,但這些要求卻沒有落實為具體的行動。2022年發達國家對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同比減少0.7%,連續三年下降。
中國高度重視落實SDG,將SDG嵌入到“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當中,變成國家發展戰略。為此,中國成立了跨部門協調機制,與聯合國及其駐華發展機構密切合作,發布了三期《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和兩份《全球發展報告》,積極參加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接受可持續發展自愿國別評估。
從國際范圍來看,中國是整體落實SDG最快的發展中國家。首先,中國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十年實現了2030年議程減貧目標;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問題實現動態清零;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快速改善,基本實現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全覆蓋。其次,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從SDG的17大領域中提煉出減貧、糧食安全、公共衛生、發展籌資、能源轉型、工業化、數字經濟和互聯互通等八大重點合作領域,為全球共同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和智慧。再次,中國構建了“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全球發展促進中心、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全球發展知識網絡等一系列多邊機制,就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加強同聯合國發展系統的政策對話與戰略對接、發展合作理念交流和資源統籌等提供了平臺和支持。最后,中國通過雙多邊渠道,利用無償援助、優惠貸款、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等方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資金。2022年,中國完成了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億美元基礎上增資10億美元。2023年,中國建立了全球發展項目庫資金池,豐富了資金運作模式,調動各方發展資源為項目落地提供資金支撐。
總之,聯合國SDG峰會的召開為SDG議題重回國際議程核心位置提供了機會。在大國戰略競爭加劇的時代,倘若落實SDG不能取得進展,全球不平等現象將會繼續加劇,世界將會更加四分五裂,生態環境也將會進一步惡化。因此,世界各國須加倍努力,加大承諾與行動力度,為2030年實現SDG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