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牧野 高焓迅
繼5月的中國—中亞峰會和6月的中亞—歐盟峰會之后,世界的目光在7月又投向了中亞。7月18日至19日,首屆中亞—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峰會在沙特阿拉伯吉達市舉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五個中亞國家,沙特、巴林、阿曼、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六個海合會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以及海合會秘書長出席了本次峰會。與會方在會后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了一系列合作計劃。本次會議也被視為中亞國家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從聯合聲明看,本次峰會成果豐碩:首先,雙方都強調共同的價值觀、利益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聯系,均表示應加強雙邊和多邊政治協商,攜手保障通信、糧食、能源等領域安全,加強綠色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并增加商業和投資機會等。其次,在鞏固既有合作成果的基礎上,通過了2023~2027年聯合行動計劃,并分別就經貿、氣候變化、交通物流、衛生、體育、文化、青年、綠色能源、數字經濟、地區安全、反恐等領域的合作進行了詳細商討。最后,雙方還商定下一屆峰會將于2025年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舉行,試圖使該峰會逐步機制化、常態化。
海灣地區與中亞地區都是當今世界地緣政治的中心,也是當前大國博弈的主要戰場,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而兩大地區主要國家日益走近,也正是國際政治局勢變動和國際秩序深刻調整、快速轉型的結果。
1991年底蘇聯解體,中亞五國分別獨立建國。為應對蘇聯解體的沖擊、謀求自身發展,中亞國家在獨立之初“抱團取暖”,主動加強彼此間合作,從而用“一個聲音說話”,提升國際影響力。此外,中亞位于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獨特的“世界島”位置使其自古以來就是大國間的角力場。這使得中亞國家普遍采取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充分利用大國博弈趨利避害,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是基于此,中亞國家一直在集體拓展外部合作網絡。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創始成員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該組織成立的初衷就是打擊“三股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中亞國家還通過與域外大國、國際組織合作促進地區發展,維護區域安全,提高合作效率。目前,中亞五國已同中國、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印度、伊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了“中亞+”機制。土耳其則視中亞國家為其外交優先方向,先后倡導成立“突厥語國家首腦會議”“突厥國家聯盟”,吸納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加入。
自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中亞國家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其外交呈現以下特點:在大國關系層面,“疏俄”“親美”“近歐”趨勢明顯;在周邊國家關系層面,加大與土耳其、沙特和伊朗等國家的合作力度,尤其是在能源和交通領域。目前,受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影響,中亞國家的對外貿易和能源出口面臨巨大風險,迫切需要新的運輸替代路線。故中亞國家加強與沙特、伊朗等周邊國家合作,以實現互聯互通、打造新的能源共同體,從而借助外力促進自身發展。例如,跨里海國際運輸通道、國際南北運輸走廊等是近期中亞和中東國家共同關注的議題之一。這也是中亞國家主動靠攏海合會國家的重要原因。
海灣地區戰略地位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更是大國博弈的“最前線”。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大國對中東爭奪加劇,該地區作為全球戰略競爭“中間地帶”的地位更加凸顯。而國際油氣價格飛漲使海灣阿拉伯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猛增,中東各國從以往尋求大國支持的角色,變成了被大國拉攏的對象,其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戰略自主性加強,“小多邊”“靈活多邊”機制或對話成為中東國家外交新形態。
自中亞國家獨立伊始,海灣阿拉伯國家便與其建立了外交關系。隨著時間推移,雙方在多領域的合作不斷走向深入。從經濟利益角度看,中亞國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且多個領域是亟待開發的“藍海市場”。對于海合會國家而言,中亞市場是其雄厚資本的不二去處。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海合會國家深知中亞地區戰略地位重要,能在中亞地區持續擴大其政治和宗教影響力,將有力對沖土耳其及伊朗對該區域的影響,極大提升自身國際話語權。上述諸多因素讓海合會國家與中亞五國“不謀而合”,并促成了此次峰會的召開。

2023年7月19日,首屆中亞—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峰會在沙特的吉達市舉行。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海合會成員國與中亞國家將展開更加密切的合作。一方面,本次峰會將推動雙方經貿關系發展,極大促進海合會國家對中亞的投資。目前,除沙特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大幅投資外,海合會成員國對其他中亞國家也開展了大量投資項目,例如卡塔爾和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了15項關鍵協議,承諾將在不同領域進行超過120億美元的投資。吉爾吉斯斯坦素有“中亞山國”之稱,旅游資源頗為豐富,除與海合會國家在能源、礦產等傳統領域展開合作外,旅游業或成為未來發展的亮點。塔吉克斯坦擁有中亞約60%的水資源,是名副其實的“中亞水塔”,其與阿聯酋擬在水資源管理、冰川保護、清潔能源等領域合作。中亞地區還有一些尚待開發的領域,如旅游業、清潔能源、農業、醫藥等。而海合會成員國在石油化工業、金融業、物流業、航空業、酒店業等領域具有優勢和豐富的經營經驗,可以與中亞國家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另一方面,有利于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與協作,尤其是拓展雙方在安全領域的合作。一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中亞國家飽受安全問題困擾。美軍撤離阿富汗之后,恐怖活動及跨境毒品問題亦使中亞國家的安全形勢更加嚴峻。而中亞—海合會峰會的舉行,將有助于雙方統籌維護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合力應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等共同存在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