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詩羽 龐偉

寧夏銀川中阿博覽會主體會場外觀。
9月21日,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將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博覽會以“1+8+2+4”基本框架為引領,即以“一帶一路”貿易投資促進大會為主要活動,外加中阿工商峰會、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大會、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網上絲綢之路大會、中阿旅行商大會、大健康產業論壇、水資源論壇、氣象高質量發展合作論壇八個分項展會,與兩項機制性活動——主賓國沙特活動、主題省廣東活動及四項專題展示。
中阿博覽會自2013年召開至今,已走過十年發展歷程,大會順應中阿友好關系發展與經濟全球化大勢潮流,構筑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穩定開放合作的基石。
2010年9月,中國(寧夏)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寧洽會)暨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召開,共有66個國家、地區和國際機構,923家國內外企業參會參展,簽訂合作項目190個。2012年,該論壇首次啟動由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參與的主賓國機制。從2013年起,論壇正式更名為中阿博覽會,此后兩年一屆于寧夏舉辦。截至2021年,大會已吸引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超6000家國內外企業、逾40.5萬人參會,累計簽訂合作項目1213個。
十年來,中阿高層領導人對中阿博覽會的積極參與為雙方政策溝通提供了堅實基礎。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五致賀信,表達對中阿博覽會服務中阿合作的殷切期望,引發熱烈國際反響。據統計,歷屆博覽會共吸引了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的24位中外政要、318位中外部長級嘉賓參會。此外,中阿對話平臺的建立健全也為雙方政策溝通提供了有效保障。以中阿工商峰會為例,該峰會以中阿國家政要和工商界領袖為參與主體,重點圍繞投資政策、供需交互、金融支持等議題開展高層對話。峰會還助推建立了中阿聯合商會、中阿商事調解中心等商貿溝通機構。
中阿博覽會聚焦經貿領域,助力中阿貿易暢通。一是促進中阿商貿活動有序對接。中阿博覽會通過設置展會、洽談專區等形式,為參展商、采購商、投資方等經貿對象提供直接互動交流平臺。二是充實強化中阿商貿供應鏈。寧夏積極發揮地處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和中蒙俄國際經濟走廊的區位優勢,通過開通國際貨運和鐵海聯運班列、增加與國內省區口岸和沿海港口合作、強化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省區市的往來,基本形成了西北向出境、東南向出海的口岸通道網絡,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便捷、低成本物流通道。三是推動中阿貿易簽約成果落實落地。為保障中阿貿易訂單的簽訂率和履約率,中阿博覽會建立了會前厘清任務清單、會后匯總成果落實清單的“雙清單制度”。
近年來,中阿產能合作已逐步從傳統石油工業轉向建筑、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領域。2017年,中阿博覽會首次推出“基礎設施及產能合作展”,活動集中展示了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電子通訊等領域成果,吸引多家全球250強國際承包商參與。2019年,中阿博覽會增加了境外園區推薦洽談活動,通過推介展示境外園區及國際產能合作項目,推動更多企業對接產能合作。此外,中阿博覽會還通過設置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等活動,激發中阿產能合作新潛力。
與此同時,中阿博覽會還努力推進中阿資金融通。一是打造融通平臺。通過設置中阿金融合作論壇、中阿國家金融產品和服務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分會、海外投資信用與風險管理分會等議程活動,切實服務中阿投融資項目推介洽談。二是創新合作模式。通過邀請中阿金融機構互設海外分支單位、成立“一帶一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中阿貿易結算中心和直接參股建立合資金融機構等方式,探索構建中阿新型金融合作生態。三是提供金融支持。例如,寧夏政府積極加強與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內外金融機構的聯系,通過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加快中國—沙特(吉贊)產業園、中國—阿曼(杜庫姆)產業園、中國—毛里塔尼亞海洋綜合產業園等境外產業園區建設。
中阿博覽會不斷開拓新領域,加深中阿交流合作、夯實雙方民意基礎。在科創方面,通過舉辦中阿農業合作論壇、中阿科技創新大會、云計算技術和應用展等會議,推進中阿在農業、智能制造、航天航空等領域的多維合作。例如,2015年,第二屆中阿博覽會揭牌成立中阿技術轉移中心,其覆蓋技術領域超十個,協作網絡成員已達4474個,參與科研院所403個、科技企業2666個。在醫療方面,中阿博覽會在“健康絲綢之路”建設框架下,致力打造中阿衛生合作新平臺。2017年,第三屆中阿博覽會發布《寧夏宣言》,內容包括:落實《2014~2016年衛生合作行動計劃》、倡議成立中阿醫療健康合作發展聯盟、鼓勵中阿間醫療技術轉讓并定期交換傳染病信息等。2019年,第四屆中阿博覽會將“互聯網+”元素引入中阿大健康產業合作。在旅游方面,中阿旅行商大會作為重要機制性活動,通過邀請各國旅游部門官員和旅游業相關人士,實地舉行旅游資源推介、路線產品考察等活動,促成國際旅游項目合作,切實促進中阿人文交流。
一是將全局看與局部看相結合。中阿博覽會或可強化對中阿發展戰略的細致化解讀,使工作布局與國家發展規劃更加“同頻共振”、項目合作與阿拉伯世界各國愿景計劃也進一步“合拍共鳴”。二是將橫向看與向“外”觀相結合。或可進一步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的溝通對接,聚焦政策舉措與合作項目,使寧夏與國家相關部門、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有關部門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絡機制。三是將縱向看與向“內”觀相結合。持續跟進中阿在國家層面和各省區市層面簽約項目的落實情況,確保意向性項目、合作備忘錄、框架協議中的確定項目盡快轉化為實際項目,實現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四是強化“人力”與“智力”保障。可吸納相關中阿青年發展項目,促進中阿政、商、學界等多領域青年人才交流往來,培養儲備懂政策與謀發展的中阿青年領軍人才。同時,整合國內外“智力”資源,精準服務中阿博覽會,為大會的“內接外聯”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