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2023年8月24日,日本民眾聚集在首相官邸外,抗議政府強行啟動核污染水排海。
8月24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按照計劃,在接下來的17天,東電公司每天排放約460噸核污染水,之后逐漸增加排放量。該核電站內目前儲存的核污染水約134萬噸,每天還在產(chǎn)生新的核污染水。
在排海方案中,多核素處理系統(tǒng)(ALPS)是關鍵。日方堅稱經(jīng)過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為“處理水”,并認為其已達標可排海。專家指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福島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種放射性物質,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物質尚無有效處理技術,將給海洋生態(tài)和人類健康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而日方一直在誤導外界,稱“問題只在于氚元素”。還有分析指出,排海將持續(xù)30年甚至更久,日本無法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以及凈化能力的有效性,也沒能拿出系統(tǒng)全面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方案。德國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yún)^(qū)域,三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來自清華大學的團隊研究稱,模擬結果表明,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將到達中國沿海海域。
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遭到多方反對。8月2日起,日本部分機構組織了反排海請愿書簽名活動,目前僅線上部分就已經(jīng)收集到了來自日本國內六萬多份簽名。中方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中國海關總署決定自8月24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chǎn)地為日本的水產(chǎn)品。8月26日,數(shù)千名民眾在韓國首爾舉行集會,抗議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此外,菲律賓、斐濟等國的團體和民眾也舉行抗議活動,譴責日本上述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