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王波

6月12日,美國白宮和國防部分別發表聲明,紀念美國《女子服役統合法》頒布75周年。該法令由杜魯門總統于1948年簽署,它首次正式允許美國女性在非戰爭期間參軍服役。其實在法令頒布之前,美國女性早已活躍在軍隊和戰場,通過各種方式為國家服務。遺憾的是,自1948年法令頒布至今,美國女軍人的軍旅生活依然存在諸多困擾。
拜登政府在紀念《女子服役統合法》頒布75周年的聲明中寫到,“自我們國家的故事開始以來,婦女就在為共和國戰斗、犧牲”。在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期間,女性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女性無法作為正式軍人參戰,但她們承擔了部分后勤工作,包括護理、做飯、清洗衣物以及清潔武器裝備等。在南北戰爭期間,女性還作為醫護人員參戰,大約3000名女性擔任了聯邦軍隊護士。部分女性甚至隱瞞性別參與了戰斗。據美國歷史學家估計,約1000名左右女性隱藏了真實性別,直接參與了戰爭。
一戰期間,美國女性首次被允許以正規軍人身份服役。為補充非戰斗員數量,海軍利用《1916年海軍法》中關于可服役人員的模糊表述,招募了第一批“女兵”,作為軍士和非戰斗員服役。一戰期間,美國海軍大約有12000名女性以“文書軍士”身份服役。她們大多從事文職、電話和無線電操作及翻譯工作。與此同時,美軍通信兵團也征召女性為軍隊服務。但不同于海軍,通信兵團并不認可女性的軍人身份。這些被征召來的女性主要擔任電話接線員或交換臺操作員,被稱為“你好女孩”。直到1979年,“你好女孩”這一特殊群體才被認定為退役軍人。
珍珠港事件爆發后,隨著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隊對人員的需求急速增加。由于男性大部分擔負戰斗任務,因此各軍種非戰斗員崗位大量空缺,美國所有軍種首次開放征召女性入伍。陸軍成立了陸軍女性輔助團,海軍成立了女性志愿應急服務隊,海軍陸戰隊招募女性組建海軍陸戰隊女性預備隊,海岸警衛隊成立了女性后備隊。二戰期間,共有近35萬名美國女性在各軍種服役,多數擔任文職、護士等非戰斗員職務。非戰斗崗位并不意味著遠離危險。據統計,二戰期間有432名女軍人喪生,88人被俘。盡管美國女軍人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但二戰結束后,大部分女性被迫復員,結束了軍旅生涯。
1948年,杜魯門總統簽署《女子服役統合法》,正式允許女性在各軍種作為正式、永久成員服役,這是美國女性在非戰爭時期合法服役的開端。然而,該法令也對女性參軍作出了種種限制。法令規定,軍中女性準入數量限制為每個部門入伍人數的2%。此外,法令對女軍官數量也有嚴格限制,而且女軍人不能指揮男軍人或在戰斗崗位服役。如果女軍人服役期間懷孕,會被勒令退役。法令通過一個月后,杜魯門總統又發布9981號總統行政令,打破了軍中種族隔離,保證有色族裔女性可以平等服役。
此后,美國對女性參軍的限制逐步放開。1967年,約翰遜總統準許女性晉升將軍銜;1972年,女軍人被允許指揮包括男軍人在內的部隊;1975年,懷孕女軍人被允許繼續服役;2013年,國防部長帕內塔宣布,將完全取消對女性的崗位限制,允許女軍人在戰斗崗位服役,這項命令最終于2015年完全實施。據美國防部的報告,2021年,女軍人占美軍現役人員總數的17.3%,共計231741人,每六名現役軍人中就有一名女性。
對女性參軍的限制放開后,性侵和性騷擾就成為美軍長期存在的嚴重問題。為此,美國防部設立了相關機構,如軍隊性侵問題獨立審查委員會、性侵預防和應對辦公室等,推出一系列措施,試圖應對這些困擾。
然而,美軍性侵、性騷擾丑聞依舊頻發,屢見不鮮。在前線,如果女兵拒絕或舉報來自上級的性騷擾或性侵犯,很可能被要求連續一周甚至一個月行進在隊伍最前方,這在危機四伏的戰場上等同于直接收到死亡通知書。在非戰爭期間或不需要到前線作戰的部隊中,女軍人也很難維護自身利益。她們提交的性騷擾投訴或性侵報告會在軍隊內部處理,施暴者不僅不會受到應有懲罰,反而遭受侵害的女軍人可能遭到報復。2020年,美國胡德堡陸軍基地女兵凡妮莎·吉倫告訴家人,她受到了來自上級的性侵犯。在其家人向軍隊舉報后,凡妮莎被殺害并肢解。經調查,士兵亞倫·羅賓遜被認定為謀害凡妮莎的兇手,他在警察對其進行逮捕時自殺身亡。14名陸軍相關領導人因凡妮莎事件被解雇或停職。凡妮莎事件引發了公眾對于美軍性騷擾問題的極大關注。2022年,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在《國防授權法》中補充加入《我是凡妮莎法令》,將軍中性騷擾問題定為犯罪行為。
據美國防部2023年4月發布的年度性侵報告,從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軍隊共收到8942份性侵報告。其中,7378份報告涉及的性侵事件發生在提交人員服役期間。每1000名軍人中,就有6人聲稱遭到性侵。在2022財年,軍隊和國防部國民警衛隊總局共收到、處理和調查了1872起正式性騷擾投訴、1147起非正式性騷擾投訴、185起匿名性騷擾投訴。與2021財年相比,2022財年正式性騷擾投訴的數量增長了7%。這些數據還遠不能代表受害者的真實數字。
值得關注的是,7月28日,拜登簽署總統行政令,對美軍《審判統一法典》(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Justice)進行了修改。依據該行政令,美軍中涉及性騷擾、家庭暴力、謀殺以及其他重大案件的處理權限,將由軍隊指揮官轉交給專業的、獨立的軍事檢察官。這是歷史性的重大突破。
時至今日,美國女性參軍之路雖已大為改善,但女性依舊很難完全融入軍隊這一特殊群體。法國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造成的,是第二性。美國女軍人正面臨被“第二性”的境況。她們的“軍人”身份被“女性”標簽掩蓋。
拜登政府雖然加大了對女軍官的任用,但難以改變女性在美軍領導層中占比較低的現狀。2021年,五角大樓任命女性空軍上將杰奎琳·范·奧沃斯特為美國運輸司令部司令;女性陸軍中將勞拉·理查森晉升為上將,被任命為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然而,據美國防部2021財年數據,美軍現役準尉軍官中女性比例僅為9%,現役軍官中只有20%為女性。截至2022年10月,美軍共有850名將官,其中女性72人,占8.5%。部分軍種女性高級軍官更少,如海軍陸戰隊中女將官僅三名,太空軍中女將官只有兩名。女性在美軍領導層中占比較低,使得女性在軍中長期面臨話語權缺失的困境。
一方面,由于生理因素,女軍人在一些體能素質要求極高的軍種部隊難以占據優勢。據2021年的一份報告,美國海軍陸戰隊中男軍官為19720人,女軍官僅為1981人。另一方面,由于軍隊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女軍人的職業角色通常局限于更難晉升的文職、行政崗位。在面對晉升競爭時,女軍人要比男軍人付出更多的艱辛,才能“被看到”。女軍官即使成功晉升,也被認為只是因為“政治正確”,甚至被污蔑為依靠桃色交易完成晉升。不同于男軍官,女軍官難以獲得相應尊重,指揮權威也大大被削弱。美國海軍陸戰隊于2020年委托匹茲堡大學對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營進行了調查研究,最后的研究報告建議,海軍陸戰隊最好以軍銜代替教官稱謂中有性別區分的敬語。因為研究人員發現,性別區分會帶來潛在歧視。女教官,甚至是高級女教官,也會被認為不如男教官重要或有權威。遇到問題時,教官們往往選擇向男性同行征求意見,而忽視指揮整個新兵隊伍的首席女教官。
作為軍隊中更具優勢的群體,男軍人往往傾向于捍衛其優勢地位和話語權。女性在軍中領導層中占比較低,意味著女軍人在軍中的話語權與領導權結構性缺失,而這又必然導致女軍人難以有效維護自身利益,進而反過來影響到女軍人進入領導層,形成惡性循環。

2023年6月12日,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參加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軍事婦女紀念館舉行的紀念《女子服役統合法》簽署75周年活動。圖為吉爾·拜登為美國空軍退役準將、93歲的威爾瑪·沃特頒獎。
盡管自上世紀50年代美軍開始打破軍中種族隔離,但種族歧視在美軍中依舊不同程度存在,具體體現在高級軍官的比例、高風險任務傷亡人數上,不同種族之間存在差異。2021年,美軍軍官中白人占比為71.23%,西裔白人及拉美裔占比11.35%,黑人占比6.38%,亞裔占比4.35%。據美國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數據,近31%的受傷黑人退伍軍人殘疾等級為70%或更高,而僅23%的受傷白人退伍軍人的殘疾等級超過70%。
在處于弱勢地位的女軍人中,有色人種女軍人更是面臨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雙重困擾。目前,有色人種女軍人在軍中占比相對較少。截至2019年,53%的現役女軍人為白人。這意味著有色人種女軍人的聲音更難被聽到。
有色人種女軍人兼具有色族裔及女性的雙重身份,處于一種奇怪的真空地帶。當涉及軍隊種族問題時,她們被男性所掩蓋;當涉及軍隊性別問題時,她們又被白人女性所代表。例如,美國空軍2021年的一份關于種族、性別的研究顯示,在性別方面,盡管女性晉升人數有所提升,但白人女性在其中占比過高;在種族方面,空軍中黑人占比13%,而黑人女性僅占4%,黑人女軍官占比不到1%。盡管近年來美國高級軍官中少數族裔及女性占比都有所提高,但其中大部分為少數族裔男性及白人女性。
《女子服役統合法》雖已推行了75年,但是美軍依然未能完全實現性別融合。美國女軍人的付出和成就與她們在軍中應獲得的尊重與地位不符,“軍人”的同一身份難以消除因性別及種族引發的歧視與不公。美國女軍人距離真正平等融入軍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