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順正,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8月下旬,烏克蘭向西方苦求了一年多的F-16戰斗機終于得到“兌現”。總統澤連斯基先飛赴鹿特丹同荷蘭首相呂特達成協議,一旦烏飛行員和工程師完成培訓,將有42架F-16被轉移到烏克蘭。隨后澤連斯基轉道丹麥,爭取到了丹方向烏轉讓19架F-16的承諾,今年底交付六架,2024年交付八架,2025年再交付五架。荷、丹兩國將總共向烏提供61架F-16,可組建三個飛行中隊。烏克蘭危機爆發至今,俄在空中始終保持壓倒性優勢,烏方希望借助F-16戰機奪回部分國土制空權。
F-16單發輕型戰斗機是一款兼顧對空、對地、對海攻擊的多用途戰機,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研制,有“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款戰斗機”之稱,作戰性能可以達到第三代或三代半戰機的標準,能攜帶各型彈藥,包括航彈、空空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空對地導彈、高速反輻射導彈等武器。該型戰機結合在越南戰爭中獲得的空戰經驗,大幅度優化視距內格斗性能,是美國第一款能進行9G過載機動的戰機,也是美國最早采用電傳飛控、人體工程學座艙的戰機之一。世界上多數空軍規模有限的中小國家都對這款戰機青睞有加。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美國共生產出將近4600架F-16戰機,銷往近30個國家和地區。這款戰機也因此曾大量參加實戰,性能在各方面都得到檢驗。
據悉,此次西方提供的首批F-16是AM/BM型,屬早期版本,很早以前就生產出來了,20世紀90年代經過升級換裝雷達,可搭載射程70公里的AIM-120A/B雷達制導中距彈。雖然比起蘇-30SM、蘇-35重型多用途戰斗機,F-16AM/BM在雷達、機動性、配套彈藥等方面顯得落后,還有可能面對米格-31、蘇-57的遠距離狙殺,但擁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加上烏克蘭的國土防空體系早已和北約聯通,這樣,北約通過雷達、預警飛機、偵察衛星等輔助手段,可將偵察到的情報通過高速信息數據鏈直傳烏方獲得的F-16戰機。因此,這些F-16有一定能力承擔基輔等大城市防空任務,而且只要籌劃周密、運用得當,也能通過主動進攻給俄軍空中力量造成威脅。即使這些F-16不起飛,其存在本身也會牽扯俄軍部分作戰精力。
F-16可用于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相比蘇-24這類“蘇俄血統”的戰機,能更好地配套西方援助的導彈(如“風暴陰影”),作為空中平臺使用遠程防區外武器打擊目標或進行反輻射作戰。另外,當前俄武裝直升機表現活躍,卡-52、米-28等給烏軍裝甲部隊造成很大損失,有力遏制了烏軍“反攻”效果,未來烏軍也寄希望于利用F-16削弱俄武直優勢。
F-16戰機所帶來的影響也將超出烏克蘭本土。基輔到莫斯科的直線距離僅有756公里,而F-16A的對地攻擊半徑超過700公里,這意味著大面積的俄本土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目標。而從歷史上看,F-16戰機確實擁有這樣的能力。1981年,以色列空軍曾出動八架F-16、六架F-15,經數次空中加油,長途奔襲1300公里外位于伊拉克巴格達附近的一座在建核反應堆,將其摧毀。此次丹麥對援烏F-16制定了“只能用于將敵人趕出烏克蘭”的限制條件,但誰也沒法保證烏方就一定會遵守這一條件。
荷蘭、丹麥向烏提供F-16得到了美國總統拜登的首肯。拜登在今年7月的北約峰會上宣布同意援烏F-16戰機,隨后美國相關企業和軍方承包商即開始向烏提供能與F-16相配套的機場設備。荷蘭、丹麥援烏的F-16戰機均已退役,每年都要花費大筆保存費用,把它們送到烏克蘭不僅清了庫存,而且得到了美國將向兩國優先提供F-35戰斗機的報償。有觀點認為,有荷蘭、丹麥在先,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會跟上,向烏轉讓F-16。
人員是目前影響F-16入烏的一大關鍵因素。烏國防部長宣稱,對F-16飛行員、配套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的初始骨干培訓已在進行當中,有關周期至少需要六個月。歐洲方面對此判斷并不看好,認為烏方配套團隊英語水平不行,直接影響戰機接收進度,所以今年秋冬烏克蘭空軍還用不上F-16。據悉,為了讓F-16能盡早并充分發揮作用,烏國防部長已向全球發出“邀請”,吸引各國有過F-16駕駛和維護經驗的人員赴烏組建“航空志愿團”。回想起過去一年多烏克蘭遍布外國雇傭兵的景象,今后西方飛行員以個人名義駕著F-16在烏克蘭上空飛行也并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