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彪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阿塔)接管該國首都喀布爾,并于同年9月7日宣布建立阿富汗臨時政府。在過去兩年中,與恐怖主義徹底劃界并停止毒品生產是國際社會對阿塔的重要期待之一。客觀來看,阿塔在禁毒和反恐兩個領域確實有所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績,但國際社會對其能走多遠評價不一,普遍認為仍需時間檢驗。
近兩年,阿塔在禁毒問題上逐漸“動真格”。阿塔不僅多次承諾打擊罌粟種植和毒品交易,還于2022年4月頒布禁毒令,禁止在阿富汗種植罌粟及生產、銷售和使用其他毒品,并立即執行了摧毀部分罌粟田的行動。2023年5月起,阿塔又在巴達赫尚、昆都士、塔哈爾和法利亞布等中北部省份銷毀了大批罌粟田。阿富汗出產的罌粟一度被用于生產全球80%的鴉片,而這些鴉片進一步提純后可生產危害性更大的海洛因。數據顯示,此前歐洲毒品市場95%的海洛因是用阿富汗出產的鴉片制成。
近期,長期關注阿富汗毒品問題的國際專家大衛·曼斯菲爾德在一份報告中援引衛星圖像證據表示,2023年阿富汗的罌粟種植面積已減少到自200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阿富汗南部的罌粟種植面積與2022年相比至少減少了80%。“事實上,高分辨率衛星圖像顯示,在阿富汗鴉片重要產出地赫爾曼德省,罌粟種植面積已從2022年的12萬多公頃下降到2023年的不到1000公頃……僅該省的罌粟種植面積減少量就超過了阿富汗以前任何罌粟禁令的減少量總和。”阿塔也在不斷宣傳其在禁毒領域取得的成績,并呼吁國際社會對其予以承認。阿富汗臨時政府稱,內政部已開展6000多次反毒品行動,5000多人因涉嫌參與毒品交易被捕,200多家毒品工廠被摧毀。據阿臨時政府公共衛生部數據,阿富汗34個省中共有60個康復中心,已有超2.8萬名吸毒者接受了治療。
阿塔之所以積極禁毒,與多重因素有關。除阿塔的角色發展轉變及伊斯蘭教嚴格禁止毒品外,阿富汗自身日益受到毒品問題的綜合影響也是重要原因。例如,一直以來,毒品問題都與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等問題密不可分;大量的罌粟種植導致阿富汗經濟結構畸形,加劇了該國本就脆弱的經濟的轉型難度。此外,阿富汗國內吸毒人數也在快速增加。根據近年來的調查,阿富汗有350萬~400萬名吸毒者,約占該國總人口的10%。
不過,今年6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發布報告稱,現在就判斷阿塔禁毒令的影響力還為時過早。報告認為,盡管該國罌粟種植面積顯著減少,但毒品價格卻大幅上漲,比罌粟更加有利可圖的甲基苯丙胺(冰毒)的產量也有所增加,同時,阿塔的一些關鍵成員仍在密切參與毒品的生產和販運。
聯合國的擔憂可能并非空穴來風,因為阿塔的一些操作被認為具有迷惑性。因地理氣候不同,阿富汗南北方的溫度和植物種植季節有著明顯差異,所以在2022年4月阿塔發布禁毒令時,阿富汗南部地區,尤其是阿塔“圣地”所在地的坎大哈省及該國主要罌粟種植地赫爾曼德省的罌粟事實上已完成第一輪種植和收割。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在2022年11月發布的報告,自2021年8月起,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不降反增,達到23.3萬公頃,產量也有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種植者對阿塔當年是否會嚴格執行禁毒令及未來的禁毒政策有較為準確的預判,因此普遍有提前儲存鴉片的想法,同時這也反映出阿塔當時并未嚴格執行禁毒令。所以,2022年阿富汗的鴉片和海洛因販運并未停止。令人驚訝但又符合邏輯的是,禁毒令還導致罌粟價格上漲近兩倍,很多農民與毒販都出現了“惜售”行為。2023年赫爾曼德省等地罌粟種植面積減少,一方面與阿塔的禁毒行動有關,同時也和極端干旱的天氣相關。另外,阿塔在打擊罌粟種植的同時,較少關注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種植,打擊合成毒品的行動也較少。

2022年10月3日,阿富汗坎大哈省當地男子在采收棉花。
客觀上說,由于罌粟種植在阿富汗有著悠久歷史,加上替代性作物的種植工作一直無法按照預期推進,所以歷屆阿富汗政府的禁毒工作都面臨多種復雜勢力的激烈抵抗,阿臨時政府也遭受了不少壓力。為此阿塔不得不派遣警察甚至特種部隊陪同禁毒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以確保銷毀罌粟田工作的安全。與此同時,當地農民也呼吁阿臨時政府提供幫助,如提供與罌粟價值相近的替代性作物。因此,自2022年起,阿富汗一些省份開始種植棉花且其產量明顯增加,2022年阿富汗出口了價值1.68億美元的棉花。但由于氣候問題的持續影響,2023年當地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遭受重創。因此,有報道稱,阿塔內部甚至在探討允許西方國家企業在阿富汗合法種植大麻等的可能性,以期解決這一系統性難題。
根據澳大利亞國際知名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2023年6月發布的報告,盡管阿富汗已連續八年成為世界上最不和平的國家,但同時也躋身和平狀況改善最積極國家排行榜的第五名。雖然暴力事件在阿富汗全國范圍內仍普遍存在,但自從2021年8月美軍倉皇撤出阿富汗后,沖突程度已明顯降低,當前該國與沖突有關的死亡人數下降了90.6%。
長期以來,阿富汗一直位列恐怖主義形勢最嚴峻的國家之一,但自從2021年8月阿塔重新掌權后,阿富汗的反恐形勢有所改變。2022年,阿富汗的恐襲事件數量同比下降75%,恐襲造成的死亡人數下降58%。各種指標均顯示,阿富汗的安全局勢相對美國扶持的前政府時期有了明顯改善。
盡管如此,2022年阿富汗仍是世界上恐怖主義形勢最嚴峻的國家之一。2022年,阿富汗臨時政府內政部、外交部等重要部門相繼遭受襲擊,國際社會駐阿使團等也多次遭受恐怖襲擊,例如俄羅斯與巴基斯坦的駐阿使館都遭到過襲擊并造成人員傷亡。進入2023年后,在恐怖主義威脅增加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將駐阿使團工作人員撤往巴基斯坦,阿聯酋和卡塔爾也減少了在喀布爾的外交活動。
因此,盡管阿富汗的安全局勢有明顯改善,但反恐形勢依舊嚴峻,且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據估計,2022年阿富汗因暴力沖突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6.5%。

2023年3月27日,阿富汗臨時政府外交部附近發生爆炸,造成平民與安全部隊人員傷亡。
與在禁毒領域取得的進展相比,國際輿論認為,阿塔在反恐領域采取的行動及成效距離其承諾的效果還有一定距離。聯合國安理會認為,阿塔在2021年8月做出的要更具包容性、與恐怖組織決裂、尊重普遍人權、不對其他國家構成安全威脅等承諾,在2023年似乎顯得越來越空洞。2022年2月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顯示,“最近沒有跡象表明阿塔已采取措施限制外國恐怖主義分子在該國的活動。相反,恐怖組織在該國享有的自由比近期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大。”2023年2月,聯合國的報告基本上重復了上述判斷。聯合國安理會的最新評估依舊認為,除與“基地”組織保持聯系外,阿塔還與大多數地區恐怖主義組織保持著傳統聯系。不過,安理會同時認為,2022年7月“基地”組織負責人扎瓦希里在喀布爾被美國無人機擊斃一事,也說明阿塔做出的與恐怖組織切割的承諾具有一定可信度。
阿塔重新掌權后,藏匿在阿富汗的外國恐怖分子對許多鄰國的安全威脅也越來越大。阿塔認為,根據其與美國在2020年達成的“多哈協議”,外國武裝分子被視為難民,只有在他們對其他國家發動襲擊時阿塔才會對其采取行動,當前這一點正被一些恐怖組織加以利用。此外,雖然阿塔重點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采取了行動并取得一定效果,例如擊斃了該組織一些領導人及核心成員,但這對“伊斯蘭國”的實質性影響較小,因為自從“伊斯蘭國”在阿富汗扎根后,其領導層也在不斷更新迭代。目前“伊斯蘭國”仍然在頻繁發動襲擊,并且襲擊目標更加多元化。
總而言之,阿富汗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難題,禁毒和反恐工作涉及的領域和利益紛爭更是盤根錯節,阿塔在這兩個領域的行動能走多遠,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國際社會需要在和阿塔保持一定接觸并肯定其所取得成績的前提下,在毒品原生植物的替代性種植等方面向阿富汗提供積極援助,以促使其在上述領域采取更加堅定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