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萍 趙紅梅 孫保華 徐德生 劉俊華 蘇紅梅
摘? 要:在研究生專業課教育教學過程中嵌入適宜的場景,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和需求的教學模式嘗試。研究生運營管理課程采用場景化教學模式,可以通過貫穿始終的運營管理虛擬仿真場景化案例設計、企業運營沙盤推演、辯論賽、大數據決策模擬、課程思政場景設計等解決學生對知識理解接受度低的問題;解決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新管理模式的認知問題;解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管工交叉、文理融合及創新過程中的認知壁壘問題;解決地方高校因缺乏大規模、頻繁進出的社會實踐實習基地帶來的學生實踐能力和高階管理思維能力不強的問題。
關鍵詞:場景化教學;研究生培養;運營管理;教學模式;學習體驗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02-0123-04
Abstract: Embedding appropriate scen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 is an attempt of teaching model that is "student-centred", highlights the subject status of students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needs.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for postgraduate adopts a scene-based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low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management virtual simulation scene-based case design, enterprise operation sand table deduction, debate competition, big data decision simulation and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ene design. Meanwhile, it solves the cognitive problems of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brought about b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t solves the cognitive b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tersection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fusion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and innovation; and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poor practical ability and high-level management thinking ability brought about by the lack of large-scale and frequent in and out the social practice bas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cene teach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model; learning experience
受新冠感染疫情影響,從2020年春季學期開始全國高校不同程度地采取“停課不停學”的措施,部分高校在延期開學期間進行線上教學、線上實習等,按教學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4所高校245名研究生的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各高校招收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本科在學期間沒有進行過在線授課的學生不足30%,大部分學生的專業課及實習環節均在線上進行。雖然授課教師以及教學單位全力以赴保障教學效果,但師生互動的課堂體驗感差、試驗操作等實踐課程難以開展、學習主動性及學生個體差異等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良莠不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教學。所以,在研究生專業課教育教學過程中嵌入適宜的場景,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和需求的教學模式嘗試。
本文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簡稱“我校”)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運營管理課程為例,探討場景嵌入對研究生學習運營管理課程學習效果的影響,以期彌補后疫情時代研究生在專業知識、構建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提供研究生培養質量。
一? 教學“痛點”問題及成因分析
運營管理是我校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學位專業課,是一門研究如何將各種資源要素組織成現實生產力,以便有效地創造出產品和服務的技術性、操作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也是近年來企業管理學科中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大量涌現且表現活躍的一個分支。通過本課程的教與學,學生能夠綜合運用運營管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相關學科知識,發現、分析并解決社會組織在生產運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使學生了解本學科領域的演進和前沿動態等。從多年的教學實踐及學生、用人單位的調查反饋結課顯示,工商管理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及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痛點”問題。
(一)? 經濟社會發展對管理類人才提出新要求
新經濟新業態不斷產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提出新需求,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教學面向地方經濟主戰場,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復合型、創新型管理人才培養轉型。運營管理課程場景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是滿足產業發展對管理類人才需求的全新探索。
(二)? 不同專業背景研究生對課程內容認知存在差異
對我校近5年來錄取的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專業背景統計數據顯示,僅有21%的學生本科階段是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的,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來自財務管理、經濟學以及工科各類專業。這意味著有80%左右的學生在本科階段沒有學習過運營管理,尚未接觸過本課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導致不同本科專業背景研究生對課程內容認知存在差異,教師授課內容的廣度、深度、前沿性及跨學科性不易掌控。
(三)? 對不同研究方向學生科研能力影響存在差異
我校工商管理學科碩士研究生分為企業管理、財務管理與會計學、技術經濟與管理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4個方向培養,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希望能夠構建并完善因學科方向而異的課程修習要求及靈活的學習政策,期望借助課程學習的契機,促進課堂學術討論,在辯論中激發學術興趣、明晰研究主題、促進科研能力。顯然,常規化的課程教學作用較為隱沒,課程教學成效不夠顯著。
(四)? 單一交互形式較難考核和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相較于本科生的課程教學,研究生課程教學往往更注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容易被忽視。人們潛意識中認為,研究生較本科生更具有學習自主性、自律性和主動性,更強調“自學”。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慣性思維使許多研究生自主意識不強,需要通過啟發學生自我學習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動機指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與學的交互是實現學生學習投入的重要保障,要從較單一的師生交互向生生交互、學習內容交互、社會環境交互、交互場景預設等方面擴展教學場景,提高學生學習行為投入度、認知投入度與情感投入度,全面考核和培養研究生高階思維能力。
二? 場景嵌入運營管理課程擬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校工商管理學科碩士研究生多門專業課中以沙盤模擬、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進行了場景化實踐探索,內蒙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創新發展研究基地、內蒙古管理現代化研究中心、內蒙古制造資源應用研究中心、內蒙古創新方法研究中心、內蒙古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內蒙古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和內蒙古管理學會等相關研究基地為運營管理課程教學科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實踐,提升運營管理課程教與學的效果,提高工商管理學科人才培養質量。
(一)? 課程內容中缺少貫穿始終的場景化設計
課程教學中缺少貫穿始終的場景化內容設計,學生對知識理解接受度低,需要進行企業運營沙盤推演、運營管理虛擬仿真案例、辯論賽、大數據決策模擬等場景化課堂教學升級。
(二)? 缺少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運營管理內容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新管理模式,需要進行結合場景化的教材與案例內容改革及教學方式變革。
(三)? 學生的認知壁壘和學習興趣需要恰當情境嵌入
思政進課堂、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管工交叉、文理融合及創新過程中的學生認知存在壁壘,需要通過視覺化、立體化場景教學深度嵌入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效果。
(四)? 學生對企業運營管理的體驗感及高階思維能力仍需提升
地方高校缺乏大規模、頻繁進出的社會實踐實習基地,許多企業基于對商業秘密的保護不愿提供工商管理關鍵崗位的實習和參觀,需要場景化教育改革增加學生對企業運營管理的體驗感,提升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型管理人才。
三? 場景嵌入運營管理課程的主要思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推動產教、科教融合,國家陸續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和重要舉措。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確提出“健全產教融合的辦學體制機制,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
為響應教育部推進新文科建設精神,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我校工商管理學科在學校“堅持創新、特色、內涵、區域、開放的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國內知名、民族地區一流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思路指引下,積極探索工商管理類課程“三模塊+四課堂”相互支撐、層次遞進的場景化教學模式,構建更加富有成效的產學研協同育人體系,助力區域產業發展,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為了有效推進產教科教融合場景化育人體系的建設,工商管理學科已經探索了部分課程的場景化教學,但專業課程教學中尚未形成貫穿始終的系統化場景內容設計,基于現實場景管理問題的學生實踐能力亟需提升;需要通過場景化的課程體系設置打破思政進課堂、管工交叉、文理融合過程中的學生認知壁壘;區域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帶來了眾多管理新問題也需要場景化教學彌補教材內容的滯后問題;地區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戰略更需要探索場景化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管理人才,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新文科建設宣言等為指導,從工商管理學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發,通過研究分析區域產業發展對運營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西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學科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系統梳理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場景化教學主要內容,從“課程培養、資源融合、支撐產業”三模塊構建場景化教學模式,通過“一課堂的課內教學、二課堂的校內創新創業實踐、三課堂的校企融合實踐、四課堂的黨建引領育人育才”四層次推進實施。
規劃建設“從學生個體的培養到服務企業發展,再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場景化課程內容,通過進行工商管理運營管理課程場景化教學設計、案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共建、創新實踐,基本建成場景化教學模式及資源庫。
(一)? 模塊一:內在核心——課程培養
在課程培養上,通過場景化課程設計、場景化實踐性課程、場景化案例教學、場景化思政教育等多種方式,將教學與產業發展緊密融合,實現跨學科資源共享。
(二)? 模塊二:資源融合——產業資源引入課程內容
充分整合產業資源,共建實驗室。結合特色優勢產業的企業運營管理開發本土案例,研究總結中國管理理論。將產業優秀專家引入運營管理課程教學師資隊伍中,聘請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和行業專家擔任校外導師,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實踐能力提升進行指導和幫助。在情境教學基礎上,通過多樣化的企業參訪、移動課堂,讓學生融入當下的真實經濟和社會情境,更加了解當代的中國、發展中的中國,并與產業、企業共同探索發展路徑,為現代產業鏈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三)? 模塊三:支撐產業——服務企業,推進產業鏈現代化
通過產學研合作平臺、校企合作培養等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優秀者可以借助各類眾創空間創新平臺,組建跨學科團隊,學生將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結合,在創新競賽中鍛煉能力,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踐行者,推進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變革。在場景化教學建設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組建的運營管理團隊,深入企業現場調研,為政府、企業實務活動提供教育資源支持,為企業人員提供經驗交流和知識分享平臺,向企業交付具有實踐價值的運營管理咨詢診斷報告,將教學成果與企業充分共享,力求將場景化學習成果回饋行業企業。
四? 場景嵌入運營管理課程的具體措施
為了滿足區域產業鏈現代化升級對運營管理人才的新需求,同時彌補后疫情時代研究生在專業知識、構建能力、實踐能力、責任擔當意識等方面的欠缺,需要從以下四個層次推進場景化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一)? 一層次:一課堂——經典理論學習及場景化體驗
組建課程組,開發優質場景化課程內容;改造升級現有情境教學模擬實驗室;研究設計“案例+VR+短視頻”的案例教學新方法;深入企業實踐凝練中國管理實踐成功經驗,通過校園案例大賽,提升學生國際視野與解決復雜管理問題能力;組織面向區域產業需求的情景化教材改編與教學方法設計。
(二)? 二層次:二課堂——校內交叉融合創新實踐
依托眾創空間與各類創新平臺,將運營管理理論與理工科技術融合,借助消費者行為學、創新方法等輸出技術專利與新商業模式;組建“管理+工學”學科團隊參加創新大賽;組建各類社團參與管理實踐,孵化創新創業項目。
(三)? 三層次:三課堂——行業資源引入實習實踐
在場景化教學建設過程中,引進行業資源,改進教學方式,組建校友創新創業生態圈,組織學生實踐實習,進行跨學科融合,提升教育質量。同時,將企業管理實踐總結提升為理論文章和教學案例,提供管理咨詢,孵化創新企業,對地區行業發展提供支持,形成產學研合作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
(四)? 四層次:四課堂——黨建引領育人育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新黨建工作思路,調動黨員教師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課程組育人作用,設計思政進課堂的場景化教學微案例與短視頻,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運營管理課程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五? 結束語
本文堅持面向地方經濟主戰場,融合我校工科優勢資源,以工商管理學科已有各級各類創新實踐平臺為支撐,以提升學生解決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能力為導向,重點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強化課程的實踐性、應用性、融合性,加大學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力度,從“課程培養、資源融合、支撐產業”三模塊構建運營管理課程場景化教學模式,通過“一課堂的課內教學、二課堂的校內創新創業實踐、三課堂的校企融合實踐實習、四課堂的黨建引領育人育才”四層次推進實施“三模塊+四課堂”相互支撐、層次遞進的場景化教學實踐,提升運營管理課程教與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佳.人工智能技術條件下高校思政課情景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1):100-103.
[2] 崔敏.探究情境教學在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評《創新 潛潤 認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1(11):137.
[3] 程素芳.在情境教學中充分利用“問題導入法”[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06.
[4] 羅瓊.思想政治理論課情境教學探討[J].教育評論,2011(5):84-86.
[5] 吳建冰,李作華.陪團導游場景教學模式的優劣勢與發展思路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21):103-104.
[6] 數字化校園視景仿真教學平臺開創我國虛擬情景教學模式先河[J].中國電化教育,2002(5):28.
[7] 郝京華.情境教學的教學論意義[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2):13-17,71-72.
[8] 顧永東,劉兆星,陸穎.產業學院模式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產教融合創新實踐[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4):105-113.
[9] 李海生.國外高校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面臨的問題、對策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22(3):30-36.
[10] 俞繼仙,林承焰,李兆敏.高校橫向科研項目的育人價值——基于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視角[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2(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