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萍,王菲斐
(山西藥科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醫療器械產業升級發展一方面要大力開發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培養大批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隨著國內外醫療器械行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人們健康與安全意識的增強,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人才在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原為醫療器械制造與維護專業,2015年更名,歸屬健康管理與促進類,旨在培養學生對醫療器械進行維護、維修、質量控制的能力[1]。要更好地培養符合企業和市場需要的高素質醫療器械服務人才,就要了解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畢業生發展情況。筆者在承擔全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會關于《職業教育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簡介》修(制)訂課題中負責畢業生調研分析,通過問卷形式對多所院校畢業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旨在把握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新形勢,為精準定位專業教育發展方向提供基礎材料支撐。
本次調研對象為四川、浙江、福建、山東、江蘇、河北、廣東、山西、上海、重慶等地13 所院校的306 名畢業生,工作年限見表1。

表1 參與調研畢業生工作年限Table 1 Employment years of graduates participating in research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內容集中在畢業生就業情況、崗位所需職業能力、專業對口率、對母校的評價等方面。
本次調研回收問卷374 份,其中有效問卷306 份。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處理,所有問卷題項均顯著相關。
畢業生工作地點主要在省會及大中城市,占41.2%;就業單位以私營企業為主,占52.9%;選擇留在首次就業單位的,占46.1%;從崗位性質來看目前主要在基層技術、管理或營銷崗位,占69.0%;從就業崗位類型分析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售后維修,占42.8%(見表2)。

表2 畢業生就業情況Table 2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調研數據顯示,畢業生認為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器械維護與管理能力、基本辦公能力、醫療設備技術支持與售后服務能力等(見表3),總體上與本專業培養目標一致。

表3 畢業生認為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Table 3 Graduate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for medical devic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s
調研數據顯示,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學生認為對就業有支撐作用的前3 門課程依次是醫療器械概論、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法規)、電工技術(見表4),認為在專業教育教學中需要加強實踐環節、專業知識教育和綜合能力培養(見表5)。說明學校教育教學不能滿足崗位工作實際需要,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綜合能力培養。

表4 畢業生對專業課程支撐作用的認同情況Table 4 Graduates' recognition of the supporting rol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表5 畢業生認為專業教育教學中需要加強之處Table 5 Graduates' opinions on the need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在對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看法方面,對就業持非常樂觀和樂觀態度的有270 人,占88.2%;畢業生認為教育教學中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是專業實踐教學,有222 人,占72.5%;就業與專業對口度方面,完全對口和對口度一般的共281 人,占91.8%(見表6~8)。從整體上看,醫療器械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展情況良好,未來發展前景也較好。

表6 畢業生對本專業就業形勢的看法Table 6 Graduates' views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ir major

表7 影響畢業生就業的教育教學因素Table 7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actors affect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表8 畢業生就業與專業對口度Table 8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alignment
調研數據顯示,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對就業影響最大的活動是專業知識學習、實驗實訓和基礎理論學習;最大的收獲是培養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綜合能力,學到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見表9)。

表9 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Table 9 Graduates' assessment of the School
從畢業生工作地點情況、專業對口度以及對就業形勢的評價來看,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就業總體情況良好,在大中城市就業者多于小城市和縣城,這與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有關。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及京津環渤海灣三大區域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且大中城市醫療器械產品占比大,能提供的醫療器械相關崗位較多。但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向基層傾斜,開發社區醫療和農村醫療產品將成為趨勢,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就業也將逐漸由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和縣城。
在高等職業學校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中,本專業主要面向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注冊管理、生產質量管理、醫療器械維護等職業崗位。從實際調研結果來看,本專業畢業生中從事醫療器械售后維修與銷售崗位的占60.4%,從事檢驗試驗、生產技術崗位的僅占12.1%,說明本專業高職生較少從事與醫療器械生產相關的崗位。尤其是一些醫療器械產品單一或生產落后的地市,需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人才需求定位專業面向,在將醫療器械維護崗位作為本專業的主要職業面向崗位的同時,適當增加其他拓展崗位,如醫療器械銷售崗位、醫療器械檢測崗位等。
3.3.1 實踐教學與畢業生工作實際不一致 專業實踐教學是高職教學活動中的關鍵環節,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但從調研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畢業生普遍認為在校期間應加強專業實踐教學。學生希望在校期間就能對醫療器械有充足的了解,而現實情況是對于絕大部分醫療器械平時想要徹底弄清楚其結構和原理已經困難重重,更不要說進行拆裝、維修了[2]。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后,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但在專業技能等方面比較欠缺,這與醫療器械價格昂貴,部分學校實訓條件較差、指導教師知識與實踐水平較低有關。
3.3.2 綜合能力培養仍需進一步加強 企業對畢業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要求不斷提高,高職學生具備的職業能力與企業要求有差距[3]。從調研數據分析,很多畢業生意識到在校期間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高職人才培養不能僅限于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教學而缺乏理想信念等素養教育,要建立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4]。畢業生進入企業后發現企業不僅看重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解決問題、創新創造等能力,更看重個人任務完成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職業規劃能力等。
從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為醫院提供售后服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確立以售后服務為核心、其他醫療器械領域為輔助的人才培養目標[5]。當前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市場需求出現了一些變化,承擔醫療設備維護與管理相關服務工作的單位已由包括醫院方、醫療器械原廠生產企業或廠家授權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的兩種模式轉換為醫院方、醫療器械原廠和授權的經營企業以及第三方醫療器械維修機構的3 種模式。結合第三方服務模式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和支撐力量[6],為更好地對接市場需求,應充分與行業企業聯動,進一步加強與第三方服務公司的合作,根據產業需求與醫療產品地域拓展的發展趨勢,開展區域醫療服務。
在開展通識教育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完善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人才的知識結構。為增強教育的全面性和實效性,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圍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深入研究第一課堂之外的活動內容。現階段,第二課堂已成為高職教育順應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加強內涵式建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無可替代的關鍵平臺[7]。應充分發揮其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心理素養、社會適應能力培養以及個性化、差異化培育的優勢,側重為學生提供綜合素養、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與個性化成長教育。
醫療器械行業就業前景較好,數據顯示畢業生希望在日后的教學中開展更多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關系到醫療器械行業人才培育質量,需加快實行學徒制,從源頭抓好技能人才培養。尤其是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這類教學設備精密、價格昂貴、更新換代較快的專業,更需要開展學徒制培養[8],在深度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的基礎上,有效利用校內和校外資源,加強實踐操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課程教學設計,如人體解剖與生理、臨床醫學概論、醫療器械概論課程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而電工技術、電子技術、醫用電氣安全檢測技術等課程以實踐操作為主,學習場地主要在實訓室或醫療器械設備室,讓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技能訓練。開展學徒制培養對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及建設高水平高職教師隊伍具有獨特優勢[9],筆者認為要選取當地醫療器械行業的優質企業,在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師資共享、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有效探索與研究,以此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0]。
就業與專業發展息息相關。本文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探討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情況,提出高職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建議,期待能對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和培養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