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俊 倍科電器有限公司
全面預算管理關系著企業內部資源的規劃、分配、控制和考核,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需要樹立全員參與意識、堅持業務范圍全面覆蓋、貫徹流程管理全程跟蹤。通過將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量化到預算指標中,以預算目標為指導進行企業的經營控制活動,通過量化指標進行考核,這從本質上看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手段之一。因此,可以建立以全面預算管理為基礎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以更好地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本身就具有內部控制的動因。全面預算管理的流程包含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考核三個主要內容,這三個事項本身就包含了規劃、溝通、協調、控制、監督、考核與激勵等功能,與內部控制的職能不謀而合。內部控制程序包含了確定控制目標、衡量控制結果、分析差異、采取補救措施和綜合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上述程序要求企業可以有具體、量化的指標作為參考,全面預算的管理流程和內容為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讓內部控制有據可依、有量可循。因此,兩者之間的工作是相互關聯的。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開展能從整體高度幫助內部控制目標的穩健落地,兩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更好地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內部控制引起了全面預算管理中權、責、利的重新分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了集團化發展和全球化擴張。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需要考慮到子公司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以集團整體戰略目標為基礎,因地制宜地制定子公司的控制體系。與此同時,企業的預算管理也從最初的簡單經營規劃發展成企業整合性的系統資源,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活動時需要考慮到集團層面的戰略指引。預算的編制、執行和考核將與集團整體利益相關聯。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可以助力企業預算管理活動科學化。例如,內部控制目標的設立可以作用到全面預算的編制中,以各項目標為基礎編制預算,能有效了解企業的發展規劃;差異的分析和補救措施的設立可以糾正預算執行中的偏差;綜合檢查評價指標的確定可以與預算考核目標的設立相得益彰。將內部控制的目標貫徹到全面預算管理中,能提升全面預算管理的整體效率。如圖1 所示。

圖1 全面預算管理流程與內部控制程序的關系圖
全面預算管理的第一個環節是預算編制。企業在進行預算編制時會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以及企業的發展要求規劃資源投入。首先,在規劃經營預算時會根據產品的預計市場需求量來安排產能投入,分配企業資源,規劃成本和費用投入,這些活動都會以量化的數據指標反映到企業的財務預算中,通過三張報表來展示。內部控制程序的第一步是確定控制目標,預算編制的財務預算為內部控制目標的設立提供了定量標準;其次,專門決策預算通常會依據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來制定,將企業的長期發展規劃以數據形式落實到各時間節點,為內部控制戰略規劃分解提供了條件。預算編制是企業各職能部門全員參與的過程,內部控制是由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為企業的運營、報告和合規提供合理保證。兩者的結合,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據可依,利于企業人員內部控制意識的提升。
企業內部控制程序包含分析差異、衡量控制結果、采取補救措施。這三個方式與預算執行環節的預算分析、預算控制、預算調整能很好融合(圖1)。企業在分析差異時,應當深入了解差異產生的原因,差異波動幅度。例如,企業產品的合格率未達標,需要細化抽查原材料的質量,企業是否有完善的原材料檢驗流程,供應商資質審核是否合規等相關環節,通過實際結果與控制標準進行比較、計量偏離目標的差異,針對問題尋找具體的控制手段,及時地調整預算,對內部控制流程存在的缺陷采取補救或改善措施,可以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風險。
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需要定期進行綜合檢查評價,包含全面性進行評估以及整體性進行評價。全面性要求對企業經營環境、風險體系、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內部監督等各項控制要素的有效性進行評估。企業的控制活動不是孤立的,各職能部門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組成部分,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結果負責。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活動時需要從整體出發,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例如,公司內部的機構設置和職責分配時需要考慮制衡性,產品定價需要銷售部和市場部共同參與決策,公司重大業務和事項實行集體決策或聯簽制度。預算考核流程包含了預算指標考核以及預算控制質量考核,即需要評價各責任中心參與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完成質量,并設立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激勵各責任中心的工作業績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一致。由此可見,兩者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以全面預算為手段,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管理活動能夠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預算編制作為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環節,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方向。但目前大部分企業的預算編制教條化嚴重,預算指標設置不合理,全員參與度低,預算編制工作流于形式。企業在進行發展規劃時往往制定過高的目標,部分企業存在預算指標是自上而下的層層下發,子公司在編制預算時只能按照總部給出的目標進行數據拆解,預算編制成了數據拆解的紙面工作,業務部門不參與或較少參與,導致目標與實際脫離。用脫離實際的指標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依據,將會相背而行,浪費企業資源,得不償失。
預算考核制度的設立是以預算完成情況為核心設立的一套完整的考核流程,預算考核制度的確定可以強化各部門責任,提高預算管理對業務控制的能力,但企業在設立預算考核制度時往往與內部控制制度相分離。內部控制制度通常是在業務流程中設立控制程序,對實現業務結果的過程缺少監督。例如,企業給銷售部門的考核指標往往是銷售額的增長,市場份額的提升,銷售部門為了達成業務指標可能會在年度末對分銷渠道進行大量的壓貨,為了提升市場份額,違背公司的制度提高渠道的傭金比例。這些做法,可以在短期內完成企業的業績考核指標,但由此造成的企業應收賬款逾期,費用投入超支卻因內部控制制度監管不到位而引起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加。
預算編制給公司的經營擬定了框架和方向,預算執行是將規劃的指標落實到每一個具體業務中。只有各部門真正地去執行和跟進預算指標并形成規范的報告體系,才能達到預算編制的目的。企業在跟進預算執行過程中,對各部門存在的預算調整、預算責任體系、預算執行授權審批等不合規之處進行了風險提示,但整個工作缺少完整的報告體系,使得企業的管理工作處于一個散點式的狀態。企業的內部控制報告體系涉及公司經營的各方面,預算執行報告體系是內部控制報告體系的一部分,為內部控制報告體系的完善提供基礎保證。企業所有的內部控制活動需要以報告形式體現出來,用于規范和指導經營活動。預算報告體系的缺失和內部控制報告的分離,使得兩套系統相互獨立,不利于資源合理利用。
企業開展預算編制工作要以實際業務為起點,做到全員參與,業務范圍全面覆蓋,管理流程全程跟蹤。預算編制工作開始前,企業各職能部門可以召開部門會議對預算信息進行搜集,對關鍵業務的編制工作,必要時需要進行跨部門的聯合討論或頭腦風暴,以保證業務的規劃和指標的設定具有有效性。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時基于預算各環節設定的指標進行審核和監督,企業的內部環境建設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基礎,各環節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和考量,每項業務活動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各部門之間及時進行信息溝通與傳遞,跨部門的內部監督建立體系制度,這些內部控制要素要與預算管理切實結合,以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健全考核制度,避免預算考核不嚴格、不合理和不到位情況。預算考核通過對預算完成結果進行檢查、考核和評價,為企業實施獎懲和激勵提供依據。健全的預算考核制度能有效進行激勵和約束,提高企業管理績效。例如對銷售部門的考核需要遵循目標性原則,不僅要對銷售部門的收入指標、市場份額指標進行考核,也要考慮根據銷售計劃確定的存貨量控制,客戶的應收賬款管理和費用率管理,以確保業務部門在結合公司全局利益的情況下完成業務指標。此外,在進行考核時也需要明確“責、權、利”的分配,避免出現業務部門推諉的情況。預算考核與內部控制要素的內部監督可以有效結合。內部監督是在日常監督或專項監督過程中對內部控制中發現的控制缺陷進行及時改進,企業需要對日常經營活動進行常規性的監督檢查,這些工作與預算考核項目的內容可以很好地融合,并相互支持。專項監督在公司的戰略發展、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發生較大調整時對其進行風險評估,預算考核的分析報告可以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持,充分發揮內部監督效力。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化的運用越來越受到企業的認可。全面預算管理的信息化能幫助企業創新內部控制。企業的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可以通過數據共享平臺進行數據采集和傳輸。數據共享平臺實時搜集業務部門的反饋信息,調整計劃。各業務部門都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業務流程各環節的相關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過去的內部控制模式基本上是以規章、準則的形式來約束和規范企業的管理活動,通過預算管理平臺的使用,可以將企業的內部控制從被動實施轉換成主動參與,每個部門和人員以平臺信息為指導,以業務活動為基礎,積極參與到企業的內部控制中。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改進和經濟效益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中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內部控制的完善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兩者的有效融合能夠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